陈少铭
螺旋CT强化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的诊断价值
陈少铭
目的分析螺旋CT强化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螺旋CT强化方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符合 38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符合 30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275,P<0.05)。结论螺旋CT强化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还能显示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血供特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肝脏局灶性病变;螺旋CT强化方式;诊断价值;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对该疾病做定性诊断,常见的诊断方式为超声造影、常规超声等,但是该诊断方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上仍存在一定困难[1,2],因此,本院选取8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分别实施螺旋CT强化方式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0~40岁,平均年龄(35.21±1.6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40岁,平均年龄(36.27±1.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超声造影检查。采用本院提供的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造影剂为六氟化硫冻干粉制剂,采用生理盐水5ml溶解58mg冻干粉,摇均后形成微气泡悬浮液,对患者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患者病灶的大小、部位,将探头位置固定后,进行造影模式,在患者肘静脉团注2.4ml造影剂,然后采用生理盐水5ml冲管,连续观察6min,存储患者动态增强图像,注入造影剂8~30s为动脉期,30~120s为门脉期,120~360s为延长期。由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科医生独立阅读超声造影图像。
1.2.2 观察组 采用螺旋C T强化方式检查。采用本院提供的螺旋C 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 V、220~240m A,矩阵为512×512,层厚为8~10m m,先对患者行全肝平扫后,再进行全肝增强多期扫描,对比剂优维显总量按照1.5ml/kg计算,采用高压注射器,速率约为3ml/s,25~30s为动脉期、60s为门脉期,3~5min为延迟期。由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阅读螺旋C T图像。
1.3 观察指标 以穿刺活检与手术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符合 38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符合 30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275,P<0.05)。
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在临床上尤其重要,能决定患者后期治疗方式,多数患者常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查,由于患者病变图像表现具有交叉性和多样性,采用超声造影进行定性诊断具有局限性[3,4],因此,本研究中,本院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强化方式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从而探讨哪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显著效果。
近年来,随着造影成像技术与新型超声造影剂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可在低机械指数下实施实时灰阶造影成像,能显示病灶血流灌注以及注射造影剂后组织的全过程,超声造影能有效反映肝脏局灶性病变三期血供特征,还能显示患者病灶灌注直至消退的全过程,肝细胞癌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为典型富血供肿瘤,其病灶内血管以动脉供血为主,当给予患者注入超声造影剂后,病灶显影明显较快,呈动脉期增强,延迟期与门脉期造影剂消退也快于患者周围肝组织,呈低增强,从而能显示患者病灶血供情况,增加诊断符合率,但是由于造影成像在定性诊断中具有局限性,因此,该检查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不高。而近年,螺旋CT强化方式对肝脏病变的定性诊断和检出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目前已成为肝脏病变首选检查方式之一,其具有扫描速度快等优点,1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肝扫描,再结合高压注射器进行使用,利用患者肝脏存在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血供特点,进行门脉期、动脉期以及多期扫描,能有效增加肝实质与病灶的密度差,对血供病变以及富血供病变检出率较高,各种肝脏局灶性病变由于病灶血供情况的不同,在螺旋CT扫描中具有不同强化方式,肝脏是由肝动脉与门静脉组成的双重供血器官,其中门静脉供血占80%左右,肝动脉供血占20%左右,80%以上的肝细胞型肝癌由肝动脉供血,动脉期扫描时患者病灶强化呈高密度,门脉期肝实质强化达到峰值,而通过采用螺旋CT强化方式进行检查,能有效增加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首选影像学诊断方式[5-8]。
本文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螺旋CT强化方式检查,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符合 38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符合 30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275,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采用的螺旋CT强化方式符合率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螺旋CT强化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还能显示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血供特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马霞.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山西医科大学,2011.
[2]陈月航,接立彬.螺旋CT在肝脏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2,9(19):211-212.
[3]乔英艳,王兴华,马霞,等.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48-50.
[4]冯少阳,石彦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海南医学,2015,26(9):1292-1294.
[5]李小庆,周智鹏,何松青,等.磁共振成像对比剂Gd-EOBDTPA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1):815-820.
[6]黄伟鹏,陈洁容,许建生,等.螺旋CT强化方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50-52.
[7]吕明德,谢晓燕,徐作峰,等.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有用性评估.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12):924-926.
[8]王知力,唐杰,鲁通,等.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其在定性诊断中的意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8): 576-5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34
2016-08-29]
526200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