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理气化痰消瘀法治疗冠心病经验撷英

2016-01-27 06:56:51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450003李登伟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消瘀疏肝理气心脉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450003) 杨  强  李登伟  指  导  杨  明

杨明理气化痰消瘀法治疗冠心病经验撷英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450003)杨 强 李登伟 指 导 杨 明

总结整理杨明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气滞痰凝血瘀为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提出治宜理气化痰消瘀法为主,同时注意兼症,并举验案佐证,对于借鉴名家经验,提高临床冠心病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 胸痹 理气化痰消瘀 名医经验

杨明教授系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名中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教授业医30余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擅治冠心病。笔者有幸跟随杨教授侍诊,受益颇丰,现将杨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理论依据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1]。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形式。研究发现,多数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地伴有精神紧张、失眠、健忘、烦躁等心理、精神障碍[2]。有学者也因此提出“双心”(即心脏和心理)疾病的概念[3]。目前西医针对这一问题普遍采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也较多,甚至可能恶化冠心病的远期预后。中医药由于具有标本同治、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干预特点及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疗效。

中医学虽无“冠心病”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颇多,一般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4-5],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本,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阻心阳、阻滞心脉为标[5]。

中医学认为,情志与胸痹心痛的发病密切相关。情志愉悦,气血调和,则血脉平和而安康;情志不舒,气滞痰凝,则心脉瘀阻而发病。《灵枢·口问》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云:“心痛之不同如此,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何梦瑶《医碥·卷三》载:“须知胸为清阳之分,其病也,气滞为多,实亦滞,虚亦滞。”《医学入门·卷四》谓:“厥心痛,……或因七情者。”严重者甚至发展为真心痛,“悸痛,内因七情,……重则两目赤黄,手足青至节,即真心痛,不治。”杨教授认为,现代社会压力大、节奏快,容易导致情志内伤、心身失调而发病;另一方面,冠心病易发于中老年人,这一人群易产生孤独感、忧郁感,郁久则易气滞、痰凝、血瘀。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滞上焦,痰浊郁阻,胸阳失展,血脉不和,故而胸痹心痛。因此,杨教授提出,本病虽有本虚标实之分,然气滞、痰凝、血瘀贯穿本病始终,其中又以气滞为根本,因此,治疗上强调疏肝理气,同时注重化痰消瘀。

遣方用药

医圣张仲景以橘枳姜汤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其中橘皮、枳实均为疏肝理气常用之品,可谓开创了疏肝理气法治疗胸痹的先河。王肯堂《医镜》亦论:“治诸般心痛,以开郁行气为主,此其要法也。”因此,杨教授在治疗上遵循《寿世保元·卷一》所谓“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强调疏肝理气为主,同时注重化痰消瘀。方用四逆散、丹参饮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药选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5g,丹参30g,檀香10g,甘松10g,瓜蒌15g,薤白15g,红花10g,川芎10g,水蛭10g,炙甘草10g。

杨教授还指出,临症不能拘于一方一药,还需注意各种兼症。若瘀阻心脉,胸痛剧烈者,加三七粉2g,血竭粉2g,冲服,以加强疏通血脉之效;若气虚及阳,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者,加附子6~10g,麻黄6g,生晒参10g,以温阳通脉;若气阴两虚,口干、舌红、苔少者,加麦冬10g,玉竹12g,或配生脉饮、天王补心丹,以益气养阴、复脉安神;若兼高血压者,加夏枯草10g,钩藤15g,天麻10g,以清肝养阴潜阳;若兼糖尿病者,加川石斛12g,生山药30g,黄连3g,天花粉12g,以养阴生津;若兼失眠、烦躁者,加酸枣仁10g,合欢皮10g,珍珠母30g,龙骨15g,以养心潜镇安神。

验案赏析

叶某,男,73岁。初诊日期:2014年12月10日。

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10余年,初起胸胁胀闷不舒,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易于发作。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且加重。6天前,与他人因琐事生气后胸闷加重,伴心前区疼痛,纳差、嗳气,遂急至河南省某专科医院治疗,当时(2014年12月4日)行冠脉CTA示:冠脉广泛粥样硬化改变,LM、LAD、RCA轻中度狭窄,CRX重度狭窄,主动脉瓣钙化斑。心脏彩超示:二、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比索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磷酸肌酸钠、复方丹参片、参松养心丸等治疗,并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治疗。患者及其家属要求保守治疗。遂于今日来我院中医科就诊。刻下:心慌、胸闷,情绪激动或劳累则易发作,善太息,胃纳不馨,时有嗳气,夜寐欠安,大便二三日一行,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证属气滞痰凝、瘀阻心脉。治宜理气化痰、消瘀通络。药用: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丹参30g,檀香10g,甘松10g,瓜蒌15g,薤白15g,红景天10g,元胡10g,水蛭10g,炙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12月17日):心慌、胸闷发作次数减少,情绪较前平和,胃纳较前改善,偶有嗳气,夜间睡眠亦较前安稳,大便转顺,但近日来因天气转寒,稍受风寒,稍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效不更方,上方加入川贝母30g,三七粉4g,冲服。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12月24日):心慌、胸闷未再发作,胃纳转馨,夜寐已安,咳嗽、咳痰亦消,二便通畅,舌质红,苔薄腻。上方续服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如此坚持服用中药1月余,心慌、胸闷未再发作,情怀已悦,胃纳、夜寐、二便正常,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按:患者病患冠心病10余年,常因情绪激动而发病或加重,证属肝郁气滞、痰瘀阻脉,故选用柴胡、枳壳、白芍、檀香、元胡等以疏肝理气,瓜蒌、薤白以化痰,丹参、甘松、红景天、水蛭等以活血化瘀。全方共奏疏肝理气、化痰消瘀之功。其中,川贝母一味,人皆知为清热润肺、化痰散结之药,其化痰瘀、通心脉之效,乏人问津,《医学纲目·卷四》谓:“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杨教授临床常以大剂量川贝母20~30g治疗胸痹重症,法出陆九芝,屡试不爽。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94.

[2] Strik J,Lousberg R,Cheriex E,et al.One 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following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mpact on cardiac outcome[J].JPsychosom Res,2004,56:59-66.

[3]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4] 于涛,曹洪欣.胸痹(冠心病)病机演变探微[J].中医药信息,2004,21(2):1-3.

[5] 胡元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06-810.

R256.22

A

1006-4737(2016)05-0054-02

(2016-06-22)

猜你喜欢
消瘀疏肝理气心脉
自拟清热消瘀利胆方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姚淮芳应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法治疗汗证经验
益胃消瘀颗粒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肠化的影响❋
浅析谌曦主任医师从虚、湿、瘀论治脉痹思路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2
疏肝理气清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二参降香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血证论》之治血四法浅析
河北中医(2015年2期)2015-03-20 04:05:35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