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6-01-26 19:15:35王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优良率颅脑肢体

王飞

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王飞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良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加快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功能康复;早期护理干预

颅脑受损患者多是因工伤、暴力或交通事故等意外突然造成患者脑部受损,患者病情严重、死残率较高,受伤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心理精神、运动感觉和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负担与压力[1]。近几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几率得到提高,选择2013年9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17~64岁,平均年龄(43.0±7.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9.5±6.2)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早期饮食护理:丰富的胃肠道营养可以提高胃肠道供血、改变意识与提升体质,患者在昏迷早期时,护理人员需要教导患者家属借助鼻饲供给营养的流质饮食,依据患者的消化状况少量多餐,一直到患者可以主动进食,加快患者的肢体康复。②早期肢体护理: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一直昏迷或者没有意识,在昏迷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肢体实施按摩和揉捏,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和水肿,确保患者肢体摆放于功能最好的体位,按摩之后进行每个关节被动运动,并且定期对患者肢体采取翻身、仰卧、移动以及坐卧等活动,预防肺炎、骨化性肌炎和褥疮等并发症的出现。③早期心理护理:患者常由于肢体功能的障碍与表达能力的不足,心理上无法接受突然的改变与创伤,经常会出现焦躁、抑郁和伤心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联合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与情感支持,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树立坚强的信心。④功能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实施肢体功能的训练,例如床上活动、站立、转移和行走等,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经常与患者沟通、交谈、读报和讲故事,帮助患者进行记忆和注意力等思维训练,加快认知功能的复原;帮助患者进行换衣和进餐等训练,提高患者在不同环境中的独立与适应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⑤早期苏醒护理:进行早期苏醒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在昏迷时期护理人员教导家属经过不断呼唤患者的姓名或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实施声音刺激,还可以经过按摩或者针灸实施皮肤的刺激,或者借助高压氧治疗加快受损脑组织的恢复,促使患者早日苏醒[2]。

1.3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级标准[3]来评价患者预后状况。死亡是Ⅰ级,植物生存是Ⅱ级,重残是Ⅲ级,中度残废是Ⅳ级,无残或者轻残是Ⅴ级。Ⅳ级或者Ⅴ级通过预后量表(GOS)评估为预后良好,其他均是预后不良。优良率=无残或轻残率+中度轻残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无残或轻残的31.3%(15/48),中度轻残12.5%(6/48);植物生存18.8%(9/48),重残22.9%(11/48),死亡率14.6%(7/48)。观察组患者无残或轻残的47.9%(23/48),中度轻残20.8%(10/48);植物生存10.4%(5/48),重残16.7%(8/48),死亡率4.2%(2/48)。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受损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能早日生活自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患者与家庭的首要需求,也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4]。康复医学认为,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功能重新组合的能力,当颅脑出现损伤需治疗时还需进行早期护理。实践表明,重型颅脑损伤后恢复的速度、是否致残或致死和早期护理与功能训练密切相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神经功能出现损伤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一部分神经元再次生长,让中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功能。成功的早期护理干预,特别是对于恢复肌体运动功能、减轻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畸形等方面是无任何药物能够替代的[5]。

本次研究中,选择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患者生命特征稳定后开始从心理、功能康复、肢体和饮食等方面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功能康复中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良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可以加快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1]张益民.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35-37.

[2]胡学安,胡世颉,李兵,等.强化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高血糖的疗效观察.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1):23-25.

[3]梁菡.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7(4):59-60.

[4]袁杰,霍春芬.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6.

[5]徐春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效果分析及探讨.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5):606-6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97

2015-11-04]

473000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优良率颅脑肢体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0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关于对国内企业拟投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分析和研究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