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桓 高江平 王建利
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的临床疗效考察
黄柳桓 高江平 王建利
目的应用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2例进行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2例进行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进行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手术全部成功,28例(87.50%)患者经过治疗后下肢水肿出现明显的消退,原有疼痛临床症状也完全消失,能够进行正常行走活动,临床疗效评定为显效。16例(50.00%)使用可回收滤器的患者,在8~13 d后发现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滤器全部回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发现,3例(9.38%)患者因其他疾病在术后1年内死亡,4例(12.50%)患者在1年内出现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2例(6.25%)患者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功能损伤,23例(71.88%)患者术后未见其他不良张症状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结论应用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滤器;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骨科患者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虽然目前临床上对骨科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患者术后锻炼较少等多种原因常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2]。本文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32例入住本院并接受手术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32例入住本院并接受手术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过彩超、临床医生会诊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1±10.8)岁。此外,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由研究人员向其详细告知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确认书后方进行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32例确诊为DVT的患者均应用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治疗,对于16例年龄<50周岁的患者选择使用可回收滤器置管,置管成功后选用尿素激酶、低分子肝素钠以及拜阿司匹林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参照刘强等[3]的研究。
32例进行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进行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手术全部成功,28例(87.50%)患者经过治疗后下肢水肿出现明显的消退,原有疼痛临床症状也完全消失,能够进行正常行走活动,临床疗效评定为显效。16例(50.00%)使用可回收滤器的患者,在8~13 d后发现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滤器全部回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发现,3例(9.38%)患者因其他疾病在术后1年内死亡,4例(12.50%)患者在1年内出现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2例(6.25%)患者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功能损伤,23例(71.88%)患者术后未见其他不良张症状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
DVT是指由于血液流动缓慢、静脉壁受到损伤以及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导致的血液非正常的在深静脉内进行凝结并逐步形成血栓,造成静脉内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此类疾病多见于进行骨科大手术后,其中以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最为常见[4]。DVT形成以后,除少部分血栓可以自行消融或者仅仅存在于人体局部部位外,通常会向人体各个肢体的深静脉进行扩散。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轻者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重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对于DVT我国仅仅是近年来才开始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常常会对DVT造成较高比例的漏诊与误诊现象。DVT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体征,一般医生和护理人员通常不能及时发现,但是可以通过挤压小腿肚或者大腿根部位进行疑似性诊断,对于出现按压疼痛的疑似DVT患者,及时进行血液D-二聚体检测和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DVT患者,临床上通过通过溶栓和抗凝两种方式进行治疗[5-8]。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进行溶栓治疗,手术全部成功,28例(87.50%)患者经过治疗后下肢水肿出现明显的消退,原有疼痛临床症状也完全消失,能够进行正常行走活动,临床疗效评定为显效。16例(50.00%)使用可回收滤器的患者,在8~13 d后发现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滤器全部回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发现,3例(9.38%)患者因其他疾病在术后1年内死亡,4例(12.50%)患者在1年内出现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2例(6.25%)患者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功能损伤,23例(71.88%)患者术后未见其他不良张症状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
综上所述,应用抗凝或滤器保护下置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1]张晓兵.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3):201-202.
[2]Herrera S,Comerota AJ,Thakur S,et al.Managing iliofemo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pregnancy with a strategy of thrombus removal is safe and avoids post-thrombotic morbidity.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14,59(2):456-464.
[3]刘强,相里伟,蔺雪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当代医学,2011,17(2):81-82.
[4]孟丽敏,宋纪欢,张凯迪,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体力运动的研究进展.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7(29):180-181.[5]赵伟,张新刚,阚建科,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多疗法联合治疗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2(31):3530-3532.
[6]钟武,赖雪,陈睦虎,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植管溶栓治疗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临床意义.四川医学,2014,35(3):315-316.
[7]张精勇,金星,吴学君,等.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总结.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0):774-776.
[8]薛红喜.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35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73
2016-09-08]
100043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