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月蓉 吴梅梅 任晓冬
骨科护理专业指标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
丁月蓉 吴梅梅 任晓冬
为探讨骨科护理专业指标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根据骨科疾病专科特点设立骨科专业指标5项, 对2013、2014、2015年三年的指标监测进行比较。对导管脱落发生率、足下垂发生率、肺内感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陪护率连续3年的监测情况进行比较, 其数值呈下降趋势。护理专业指标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骨科;护理专业指标;优质护理
卫计委(原卫生部)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有文献[1,2]显示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优质护理质量最常用的评价指标, 也有研究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作为结局指标[3]。本科从2013年开始进行骨科护理专业指标设定, 并应用于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 现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情况与效果汇报如下。
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 参照《辽宁省护理工作标准与规范》、《大连市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 同时根据科室专科特点(本科主要收治脊柱及创伤患者)制定5项指标, 即导管脱落发生率≤3%、足下垂发生率≤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肺内感染发生率≤3%及陪护率≤85%。
2.1 数据收集 设立科室优质护理服务专项负责人, 由责任护士每日进行数据统计, 对易发生高危人群进行分别分类统计。如导管脱落发生率是带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发生足下垂的高危人员:下肢骨折、截瘫及神经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员:脊柱手术、创伤、截瘫及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肺内感染的高危人员:择期手术及长期卧床患者;陪护率是每日在院患者家属陪护人数与住院患者的比。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每季度由优质护理服务专项负责人进行汇总, 将数据上报护理部, 同时对数值与上季度比较,如数值下降代表护理质量提升;数值上升, 优质护理小组成员讨论查找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改进护理质量。同时专业指标作为护理部每季度优质护理服务评优的依据之一。
3.1 导管脱落
3.1.1 统计在院患者带管人员, 如胃管、尿管、术区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及气管套管等, 如果一个患者带术区引流管、尿管, 按照2个管路计算, 三年导管脱落发生率分别为0.7%、0.5% 和0.2%。
3.1.2 导管脱落预防 ①护理人员方面:对家属宣教一定要到位。护士加强责任心, 加强应急事件的处理。对新入院患者做到准确评估。如果患者出现躁动, 第一时间与医生沟通, 及时应用镇静药物。对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加强约束, 护士充分认识及重视约束的重要性。护士在交接班时应严格交接引流管。给患者翻身时查看并注意引流管的完好性。对引流管固定是否牢固, 护士应随时评估。②患者方面: 疼痛难忍, 心理护理无效时有自行拔管的可能。高龄患者配合医疗护理行为差要高度关注。③引流管方面:认真检查引流管质量。结构特殊的引流管要注意与皮肤之间有无固定点。
3.2 足下垂
3.2.1 是指下肢是否出现屈肌痉挛, 踝关节是否出现足趾屈, 不能背伸或背伸功能减弱[4]。三年足下垂发生率分别为1.5%、0.7%和0.5%。
3.2.2 足下垂预防 患者长期卧床, 不能进行站立, 康复训练很难避免引起下肢关节的挛缩, 小腿前肌群及外侧肌群激活不足, 又易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这些都是引起足下垂的因素。下肢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使用适宜的支具维持下肢功能位是预防足下垂发生的措施之一;指导患者行主动或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
3.3 下肢深静脉血栓
3.3.1 骨科患者长期卧床, 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三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6%、1.2%和0.5%。
3.3.2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护士加强病情观察, 加强医护沟通, 应用抗凝药物, 实施气压泵治疗, 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 膝关节微曲, 强化下肢功能锻炼。科室疾病特点老年人居多, 认知度及依从性差, 护士从家属着手, 加强健康教育, 采取小组式健康宣教模式, 由责任组长带领本小组责任护士一起宣教, 科室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 护士自己绘制的图案,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的方法, 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学习的乐趣。
3.4 肺内感染 肺内感染会对呼吸功能和心血管功能造成影响, 甚至可能造成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三年肺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5%、0.3%和0.2%。
4.1 有利于客观地反映优质护理的内涵[5]有专家提出探索建立合理的护理服务评价机制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护理质量包括护理结构及护理过程, 而不仅是结果。骨科护理专科指标的制定与实施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4.2 有利于发现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问题并改进 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重点环节、重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形成可量化的数据指标, 有助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纠正。连续三年指标监测既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体现了护士专业水平, 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 获得了患者的尊重与理解。
综上所述, 骨科护理专科指标在临床上应用, 推进了护理管理, 提升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
[1]曾采采, 关键仪, 丘雪梅.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0):10-11.
[2]韩彦辉, 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9):837-839.
[3]王东辉, 王红嫚, 张钊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0):51-52.
[4]胡永善, 刘世文.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214
2016-05-16]
116033 大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