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俊 魏佳 虢周科
中药内服及足浴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疗效观察
林松俊 魏佳 虢周科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足浴治疗焦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焦虑性失眠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 痊愈22例, 显效24例, 有效10例, 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内服联合足浴治疗焦虑性失眠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内服;足浴;焦虑性失眠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睡觉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而焦虑性失眠主要表现在入睡困难, 或间歇性浅睡[1]。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水平需求不断增高,社会的竞争不断加剧, 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 失眠患者也不断增加。据估计, 截至2020年, 全球失眠症患者将达到7亿[2]。失眠时刻困扰着患者, 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焦虑性失眠又是临床最常见的失眠症之一。本科室选取56例焦虑性失眠患者给予酸枣仁汤加减内服及本院自制足浴散泡脚联合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56例焦虑性失眠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34例;年龄20~70岁;病程1周~10年;表现以入睡困难为主者32例, 以间歇性浅睡为主者24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不寐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失眠的诊断标准及焦虑诊断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7分,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评分>14分;无药物过敏史患者;能配合临床观察;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1.4.1 中药内服方(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30 g, 知母15 g,茯苓15 g, 川芎10 g, 百合15 g, 麦冬15 g, 白芍15 g, 柏子仁15 g, 夜交藤20 g、龙齿30 g、珍珠母30 g、远志10 g。肝气郁结者加香附、郁金;心血不足者加熟地、阿胶;心阴不足者加朱砂、磁石;心肝血虚者加人参、白芍;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琥珀。1剂/d, 2碗水先浸泡30 min, 文火煎至1碗水,早晚口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1.4.2 中药足浴方:本院研制的中药足浴散:龙骨30 g, 红花20 g, 香附20 g, 黄连10 g, 车前草30 g, 生地黄20 g, 夜交藤30 g, 路路通20 g。水煎去渣取药约500 ml, 倒入盆中, 加热水3000 ml, 水温控制在42℃左右, 每晚睡前泡脚1次, 30 min/次, 1周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分为: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 醒后精力充沛, 兼症完全消失;显效: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时间延长>3 h,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有所改善, 睡眠时间较前延长<3 h;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56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 痊愈22例, 显效24例, 有效10例, 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不得卧”, 焦虑性失眠的病因多由情志失调引起。当情志得不到疏泄会造成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最终导致心神失养而失眠。中医又认为人的正常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 若思虑过度, 精血耗伤, 气血不足, 心神失于濡养, 神不内守, 阴阳失调, 阳气不入于阴,导致失眠, 失治误治反复发作。其病性有虚有实, 以虚多实少。中医治疗多以“补虚泻实, 调理脏腑”为法, 西药治疗多以口服苯二氮类镇静药物为主, 虽见效快, 但其有一定的副作用, 停药后易反复, 且不宜被患者接受, 临床依从性差。中药内服方药选用酸枣仁汤加减具有“滋阴清热, 调理脏腑, 镇静安神”之效。本方中酸枣仁、川芎、茯苓、柏子仁能调血补心, 宁心安神;百合、知母、麦冬滋阴清热除烦;白芍养血柔肝, 通宣脏腑;龙齿、珍珠母镇静安神;远志、夜交藤养心血, 镇惊, 宁心。
足浴方选用本院内部制剂温经通络方具有“温经通络,清心安神”之效, 方中龙骨镇静安神, 红花、路路通活血,善通利经脉, 香附疏肝解郁, 黄连清心泻火, 车前草清热利湿, 生地黄滋阴养血, 夜交藤养心安神。
中药足浴是将具有活血安神功效的中药, 借助水的温热力, 渗透入皮肤, 刺激经穴, 起到调理脏腑虚实的功能[6]。中药足浴可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 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 产生困倦感;中药足浴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加快入眠; 足底反射区的温热刺激能调和气血, 改善心理活动[7]。通过温足对双足的反射区给予刺激, 在浸泡的过程中借助药力和水的热力作用, 通过温足刺激, 经皮肤吸收, 经络传递, 以调整脏腑, 平衡阴阳, 使机体气血运行通畅, 药物随热而行, 使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循环至全身, 从而达到改善睡眠障碍的目的[8]。所以足浴具有温通经络, 使气血顺畅的作用, 能有效改善睡眠。
综上所述, 对焦虑性失眠患者运用中药内服联合足浴治疗, 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使机体快速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学习应用。
患者, 女, 47岁, 2014年6月8日以“入睡困难间作8年,再发2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8年前因购房后生活压力大引起入睡困难, 未予以重视, 随后经常入睡困难, 眠浅, 易醒, 或整夜多梦, 白天精神疲倦, 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无过分紧张、担心等不适, 患者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 经中西医治疗, 睡眠改善不明显, 遂至本科治疗。症见:精神尚可,夜间睡眠差, 整夜多梦, 经常梦到奇怪的人或场景, 或眠浅,易醒, 醒后再入睡困难, 甚至毫无睡意, 彻夜不眠, 无头晕、头痛及情绪低落等不适, 平素纳可, 小便可, 大便溏。舌淡,苔白, 脉沉弱。查脑电图:轻度异常。PSQI评分为15分。HAMA评分为18分。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证);西医诊断:焦虑性失眠。给予酸枣仁汤为主方加减, 药物组成:酸枣仁30 g, 知母15 g, 茯苓15 g, 川芎10 g, 百合15 g, 麦冬15 g, 白芍15 g, 柏子仁15 g, 夜交藤20 g, 龙齿30 g、珍珠母30 g, 远志10 g, 白术20 g。配合晚上睡前足浴。治疗2 d患者症状有所改善, 1周后夜间睡眠6~9 h, 睡眠深度正常, 无梦,重测PSQI评分为6分, HAMA评分为12分。嘱患者忌浓茶、咖啡、烟酒, 适量运动, 继用上方1个月。随访1年, 患者未再发作。
[1]孔炳耀, 李俊.中西医结合神经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9.
[2]潘集阳, 赵耕源, 麦慈任, 等.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 26(4):240-241.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1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1-3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86.
[6]张忠平.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治疗不寐40例.福建中医药, 2015, 45(5):44.
[7]高亚清.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36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 35(6):65.
[8]刘玉堂.中药沐足加穴位按摩改善患者睡眠状态的效果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18):36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195
2016-05-26]
518000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