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2016-01-26 13:36:25付徐伟岳慧丽李文战常留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脑膜梅毒脑脊液

付徐伟 岳慧丽 李文战 常留军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平顶山 467000



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付徐伟 岳慧丽 李文战 常留军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神经梅毒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24例神经梅毒患者中实质型4例,间质型20例。所有患者均经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显示为阳性,经脑脊液TPPA、RPR检查显示为阳性20例。神经梅毒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样,但无显著特征。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对其进行血清及脑脊液的RPR 、TPPA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影像特征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的一种,是苍白密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而出现的血管、大脑、脑膜或脊髓等损伤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多因早期梅毒未彻底治疗,而表现为晚期梅毒全身性损伤[1]。该病在我国流行时间较长,据全国性疾控中心统计,我国1998年梅毒发病率为4.31/10万,且晚期梅毒患者逐渐增多,主要传播途径为性行为,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性病及艾滋病发生率的增加,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显示,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通常可累及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和累及神经系统的责任病灶有较大的相关性,但目前临床上对神经梅毒的影像学研究报道较少,且多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本研究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以及影像特征,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5年间我院确诊收治的24例神经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6例,女8例;年龄23~71岁,平均(47.2±1.3)岁,其中20~29岁5例,30~39岁6例,40~49岁7例,50~59岁1例,60~69岁3例,≥70岁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已婚,病毒潜伏期为2.6个月~7 a,平均2.5 a;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不太不稳、性格改变、头晕、头痛、语言障碍等;后续主要症状主要为记忆力减退、语言不利、双眼视力及听力下降、头晕伴不太不稳、性格改变。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合并严重肝肾疾病,伴精神异常,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神经梅毒诊断依据 (1)伴神经系统的相关临床表现;(2)梅毒血清实验结果均呈阳性;(3)脑脊液检测结果显示脑脊液细胞数均显著增多,细胞数量均>8×106/L,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也明显增多,蛋白含量>450 mg/L,且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结果呈阳性。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情况,并经影像学、血清学、脑脊液检查。入院后实施常规血液脑脊液、血浆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经颅脑CT和MRI检查,一些患者可实施全脑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检查。脊髓结核者经脊髓MRI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1.1 实质型:①脊髓结核患者2例,为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闪电样或双下肢刺痒样剧痛,括约肌功能障碍、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性功能障碍。②麻痹性痴呆2例,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丧失、睡眠障碍。

2.1.2 间质型:①脑膜血管梅毒13例,急性发病,仅1例患者表现为反复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余12例表现为缺血性脑梗死急性发作。经系统检查合并不同程度的中枢面舌瘫、侧身肢体瘫痪、侧身感觉异常,病理检查为阳性,其中3例瞳孔缩小,无光反射,但有调节反射;脑膜刺激征4例,合并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例。②脑膜神经梅毒7例,亚急性发病,观察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头痛、发热等症状,查体显示为脑膜刺激征阳性。

2.2 实验室检查

2.2.1 脑脊液检查:接受要穿刺积液检查20例,出现脑脊液压力升高8例;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蛋白升高12例;经脑脊液TPPA、RPR检查显示为阳性。

2.2.2 血清学检查:24例患者经梅毒特异性血清学检查,TPPA、RPR结果为阳性。

2.2.3 影像学检查:①CTA及DSA检查,5例缺血性脑梗死经CTA或DSA检查,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1例则无明显异常。②MRI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实施颅脑或脊髓MRI检查,12例梅毒患者MRI显示为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弥散系数(ADC)低信号,确诊急性缺血性脑梗死;3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脑膜为脑回样强化,其中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表现颞叶的岛叶、内侧显示信号异常,液体衰竭和T2加权翻转恢复序列相上高信号。脊髓结核患者2例经脊髓MRI检查,其中1例脊髓MRI显示胸段脊髓弥漫性肿胀,有长T1、长T2信号异常,弥漫强化,1例患者无异常。

2.3 治疗预后 采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并结合对症治疗。为防止出现赫氏反应,用药时增加泼尼松30 mg/d。脑膜神经梅毒7例治愈;脑膜血管神经梅毒13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麻痹性痴呆1例及脊髓结核1例症状好转,其余麻痹性痴呆、脊髓结核患者的症状无改善。

3 讨论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的一种,其发病部位以大脑为主,主要是因苍白密螺旋体对神经系统造成侵犯,从而使患者脑膜、血管、脊髓、大脑等出现损伤所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发生于梅毒的各个阶段,若早期梅毒未及时彻底治疗,会形成神经梅毒[2-3],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性极大。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及青霉素的使用,梅毒的发生率得到可有效控制,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后该病的发生率又逐渐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随着艾滋病、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多,该病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征,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因此,及时明确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及处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帮助。

临床上通常以病理类型为依据将神经梅毒分为间质型、无症状型、实质型以及先天性神经梅毒等几种,其中以实质型、间质型神经梅毒两种病理类型最为常见[4]。本研究中间质型神经梅毒20例,其中脑膜血管梅毒13例,其发病率较高。12例患者均为急性发病的缺血性脑梗死,神经系统经检查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偏瘫、面舌瘫及感觉障碍。脑膜血管梅毒的发病机制为毒螺旋体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黏附在血管壁,分解血管内壁细胞膜上的黏多糖。黏多糖为血管壁支架的一个重要基质成分,经梅毒螺旋体被分解后,会伤及血管壁,导致血管出现闭塞,诱发动脉周围炎或闭塞性动脉炎,而诱发血管狭窄,严重者继发脑梗死[5]。13例脑膜血管梅毒患者中,仅有1例被确诊为梅毒,入院考虑为神经梅毒,其余12例患者入院后经检查无明显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被定义被特殊类型血管疾病,该类患者容易发生误诊,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另有脑膜神经梅毒7例,主要为亚急性或急性发病,症状为呕吐、头痛、发热等症状。经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脑膜刺激征阳性,因生化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容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6-8]。实质型神经梅毒4例患者中,麻痹性痴呆2例,隐匿发病,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晚期智力衰退,不能自理生活。容易被确诊为血管性痴呆肌功能性精神障碍,但病情进展快,有必要对其进行梅毒筛查。脊髓结核2例,慢性发病,表现为括约肌功能障碍、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性功能障碍[9-10]。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TPPA 、RPR检查均显示为阳性,实施脑脊液检查仍为阳性。其中TPPA具有高特异度、敏感度,为临床常用的一种确诊梅毒的方法。

综上所述,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多样,无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目前临床诊断神经梅毒缺乏金标准,可综合考虑患者的梅毒血清学阳性、脑脊液细胞计数、TPPA 、RPR检查,并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梅毒感染情况,综合相关神经表现确诊患者疾病。

[1] 林挺,杨慧兰.以头痛为首发表现的颅内树胶肿型神经梅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1):666-668.

[2] 徐心耕,高琳,朱颖,等.神经梅毒18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4,40(22):2 759-2 761.

[3] 赖汉林,黄幼珍.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5):5 714-5 715.

[4] 赵宏,夏云.表现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梅毒合并HIV感染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7):758-759.

[5] 李洁,邹海,卢丽萍.神经梅毒35例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21(4):300-301.

[6] 于增照,徐敬星,史同新,等.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11):1 367-1 370.

[7] 吕远,周静.神经梅毒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4(9):22-24;62.

[8] 胡讯,涂飞,赵鲁强.脑脊液TRUST及TPPA检测在神经梅毒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108-109.

[9] 靳西龙,许秋霞,郭玮刚,等.头孢曲松钠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神经梅毒伴发精神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15):2 087-2 089.

[10] 刘晓敏,余锋,陈银河.磁共振表现为双侧对称颞叶内侧及杏仁核异常信号神经梅毒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5):842-842.

(收稿2016-01-20)

R759.1

B

1673-5110(2016)21-0095-03

猜你喜欢
脑膜梅毒脑脊液
家畜的脑膜脑炎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2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39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脑脊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
1125例梅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