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园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陈园园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114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小梁切除术组(57例, 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冷凝术组(57例, 给予冷凝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冷凝术组治疗有效率为89.5%, 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的7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与冷凝术针对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临床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针对性手术方案。
青光眼;不同手术方式;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多由眼外伤导致, 与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不仅要承受眼外伤带来的痛苦, 短期内高眼压也使得患者难以忍受, 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视神经损害, 增加治疗难度[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4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小梁切除术组和冷凝术组, 各57例。冷凝术组男31例, 女26例, 年龄19~45岁, 平均年龄(25.3±10.2)岁,病程10~25 d, 平均病程(14.5±5.0)d;其中右眼27例, 左眼30例;致伤原因:化学性伤害9例, 眼球穿孔伤17例, 眼球顿挫性损伤31例。冷凝术组男32例, 女25例, 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7.4±10.5)岁, 病程11~23 d, 平均病程(15.3±4.8)d;其中右眼25例, 左眼32例;致伤原因:化学性伤害11例,眼球穿孔伤18例, 眼球顿挫性损伤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小梁切除术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 对患者眼局部进行常规麻醉, 将穹窿部作为基底, 制作结膜瓣和1/2厚巩膜瓣(约4.5 mm×4.5 mm), 将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在巩膜瓣下, 时间3 min左右, 采用生理盐水对巩膜瓣和结膜进行冲洗。将1 mm×3 mm小梁组织切除后, 在虹膜周作切口,对巩膜瓣进行两端缝扎。
冷凝术组给予冷凝术治疗, 术前1 d给与患者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取患者仰卧位, 常规消毒术眼, 采用倍诺喜进行2次表面麻醉。使用眼部冷凝仪在角膜缘后采用冷凝头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眼压及治疗效果。有效: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眼压控制在7~22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内;无效:术后未见患者病情有任何改善, 甚至病情出现加重现象[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情况比较 小梁切除术组术前眼压(53.27±3.10)mm Hg, 术后眼压(21.07±1.39)mm Hg;冷凝术组术前眼压(54.28±6.22)mm Hg, 术后眼压(23.07±1.84)mm Hg;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小梁切除术组57例患者中有效43例(75.4%), 无效14例(24.6%);冷凝术组57例患者中有效51例(89.5%), 无效6例(1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眼压异常升高, 损伤眼球并引起视力不断下降是导致青光眼的主要原因, 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永久失明, 其是目前排名前三位的致盲眼病。青光眼具体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混合型及继发性几种。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是多种病因因素都可能导致的后天形成的青光眼类型, 主要包括屈光不正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结膜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外伤性青光眼等。其中的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主要是因为化学刺激、挫裂伤、钝器打击、穿通伤等外伤导致房角发生破裂, 进而使得前房、玻璃体积血或者虹膜底端断裂, 视网膜出现严重震荡, 房水分泌增加, 但排出障碍, 间接引起视神经发生萎缩的一种病症。早发现、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的主要原则。就目前而言, 药物治疗如补充营养素、注射维生素B及激光疗法、手术治疗是临床针对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常用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最为常用[3]。
小梁切除术针对前房出血、炎性粘连增值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房角发生挫伤后应用手术方式对外流管道进行修复以及前房穿刺手术采用小梁切除术, 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冷凝术目前临床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利用冷冻低温效应对睫状上皮细胞、睫状血管系统进行破坏, 避免生成过多的房水, 降低眼压。由于手术过程中不易控制冷凝量, 所以部分患者眼压无法下降到理想水平。主治医生在为患者进行冷凝手术时必须合理调节冷凝范围、时间及温度,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疗效果。
本组实验中, 小梁切除术组和冷凝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治疗效果比较上, 冷凝术组治疗有效率比小梁切除术组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由此可见, 同其他手术方法治疗外伤继发青光眼比较, 冷凝术值得优先选择。但临床应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以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之, 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常规药物治疗控制眼压无效的情况下, 临床可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而手术方式应在综合评定患者病情需求的基础上决定, 以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1]郭胜, 芦佳娜, 王海燕, 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 2013, 8(11):1632-1634.
[2]李秀军.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医学信息, 2015, 7(25):28-28.
[3]郑涂芳, 金纬.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对比分析.眼科新进展, 2014, 34(4):380-381, 3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035
2016-05-03]
137000 吉林省白城市白城中心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