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杰
2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夏杰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总体治疗情况。结果24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表现显著,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感染16例,革兰阴性菌感染4例,混合感染2例,真菌感染2例。24例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性科学治疗,痊愈17例,好转3例,其余4例内科治疗无效,转为外科治疗。治疗前,患者溃疡面积、溃疡深度空腹血糖值分别为(3.65±1.14)cm、(16.57±3.04)mmol/L;治疗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空腹血糖值分别为(0.27±0.05)cm、(7.89±2.1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病因,开展对症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临床在为此类患者实施诊疗工作时,应及时做出明确诊断,并实施对症治疗,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临床诊治;感染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病情,还能降低患者自身的抗感染能力,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往往需要截肢处理。观察糖尿病足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开展对症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选取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说明,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符合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1,2]。24例患者中,男8例,女16例,年龄68~87岁,平均年龄(79.52±4.68)岁。糖尿病病史5~18年,平均病程(11.46±3.24)年。空腹血糖(16.57±3.04)mmol/L,患者足趾部、足背部、足跟部等位置均有不同程度溃疡表现,溃疡面积为(2.69×3.57)cm,溃疡深度0.25~0.58 cm。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晰,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
1.2主要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是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患处皮肤出现干燥角质化表现,分泌的汗液比较少。部分患者自觉足部麻木、疼痛及灼热感,患者关节活动比较困难,且合并严重的感觉能力减弱现象,即使休息症状也不见缓解。部分患者患处皮肤发生破损,出现溃疡、坏疽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由于疾病导致患者生活上的不便,且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本组多数患者均合并一定心理问题,对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较大制约。
1.3治疗及处理方法
1.3.1血糖控制 开展治疗前,要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血糖控制,口服降糖类药物。若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则采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严密监测,每隔12 h测定1次血糖值,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科学调整,注意用药期要防止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
1.3.2细菌培养 24例患者足趾部、足背部、足跟部等相关位置均发现溃疡,且面积比较大,为此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感染状况进行控制。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正确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本组患者足部感染细菌比较明确,因此药物选择比较具有针对性。
1.3.3局部清创 对本组患者创面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清除创口周围坏死组织,为患者进行换药处理1~2次/d。由于本组患者足背部溃疡较为严重,因此要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对足背部进行有效冲洗。在此基础上,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对患处进行处理,后采用无菌敷料敷贴创面。
1.3.4感染治疗 针对浅表感染,可采用口服给药,服药时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而定。对于深部感染者,静脉注射敏感性抗生素,抗生素首选头孢菌素类药物,并结合一定的外科处理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厌氧菌感染采用替硝唑,革兰阳性菌感染采用克林霉素。
1.4观察指标 对本组24例糖尿病足患者细菌培养状况进行总结,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值、溃疡面积、溃疡深度;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痊愈、好转及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表现显著,24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感染16例,革兰阴性菌感染4例,混合感染2例,真菌感染2例。24例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性科学治疗,痊愈17例,好转3例,其余4例内科治疗无效,转为外科治疗。治疗前,患者溃疡面积、溃疡深度空腹血糖值分别为(3.65±1.14)cm、(16.57±3.04)mmol/L,治疗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空腹血糖值分别为(0.27±0.05)cm、(7.89±2.1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长期影响。权威报道[3,4]显示,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疾病可损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主要由周围微血管及神经组织病变引起,是皮肤病变的主要结果。其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局部缺血及感染,可导致患者皮肤防御能力严重下降,即使小的擦伤、烫伤、压伤等均可导致皮肤裂伤,进而使患者足部局部皮肤发生感染。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预防、控制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患者得以良好预后的关键[5]。本研究通过对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认为要为积极做好创面感染控制,并从血糖控制、局部清创处理、饮食控制、感染治疗等方面不断强化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从而积极控制感染症状,促进患者足部生理功能的恢复。
对糖尿病足患者开展正确的临床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因做好对症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预后。糖尿病足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诊治时要兼顾到患者病程和实际病情,积极控制感染,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总之,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工作而言,临床应及时做出明确诊断,并实施对症治疗,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致残几率。
[1]刘淼.8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30):469-470.
[2]胡晓强,李全民,李琳,等.1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临床分析.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19(6):627-630.
[3]高芳.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2009.
[4]李鸿燕,赵萍,安欣儒.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检查的临床意义.实用预防医学,2013,14(2):240-241.
[5]李鸿燕,唐晓辉,李大海.股动脉分叉处IMT、ABI在糖尿病足早诊断中的意义.现代预防医学,2013,16(8):1594-15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34
2016-05-10]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杨家坪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