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原始形态岩画的动植物形象与空间艺术研究

2016-01-25 06:25刘菊亭
关键词:岩画

摘要:中国花鸟画是造型艺术,也是空间艺术。人类艺术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历史地发生发展着的流程,它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独立存在,人们的空间观念构成了艺术形式的基础。在中华艺术的长河中,岩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源头之一,岩画中的动、植物形象、空间表现形式为花鸟画原始形态提供了必要的造型元素。当代人们运用考古学、人类学、美学、哲学、宗教等对岩画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所研究文献成果,使我们从绘画源头之一的岩画去审视、研究中国花鸟画的原始形态——动、植物意象空间、多维空间、自发性色彩空间等特征,对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岩画;原始形态;空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15)06-0160-07

任何事物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造型艺术的中国花鸟画从孕育——萌芽——成熟这一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在中华艺术的长河中,花鸟画的空间形态穿越时空,在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审美观,从而使空间形态体现着每个时代所赋予的审美理想。原始社会时期古人运用线的粗细、点的疏密、面的大小虚实等来表达物象结构关系,将动、植物形象、抽象的符号等以平面的、空间组合关系,表现在骨制品、玉器、陶器、岩石上等;夏、商、周、秦、汉时期铜器、漆器、玉器、陶器、砖石、墓葬壁画、帛画等都有动、植物装饰形态;魏晋南北朝时期动、植物形象进入供人们欣赏的卷轴画中,尽管脱离了装饰的范畴,但还只是和山水画一样是作为人物画的配景来应用;发展至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

唐代花鸟画由成熟、发展至今,其空间表现形态,空间意象都是选取形象俱佳、姿态优美富有特征的动、植物入画,“在建构某一场景的空间关系时,则运用线型空间关系‘之字形、‘S形、‘三角形等线型骨架来表现物象近、中、远的空间关系,画面中呈现出‘曲经通幽式的线型空间意象。表现一花、一鸟、一物象的物情神韵时,则运用虚化空间,采用近景特写的图式,对物态、物情入微刻画,从而达到‘呼之欲出的‘至真、‘至美的审美意境。”[1]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无论“工”和“写”在表现技法上则形成了程式化的绘制程序。

当代中国花鸟画艺术形态由于受全球化文化的交融和当代人审美观念多样化的影响,促使画

收稿日期:2015-11-15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170)

作者简介:刘菊亭(1963-),女,河南新乡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绘画理论和技法。家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绘画的同时,以多维的空间探索来满足当代人心灵的丰富性。作为再现大自然物理空间的花鸟画,在“现代性”的空间理解中、在构建空间表现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平面意象与构成空间表现的多维性是其主要特征。花鸟画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发展到当代,所接触到的空间形态有零维空间、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这些本来是数学、物理概念,借用到绘画中表达空间现象,它和在绘画中得到最为广泛运用的二维空间一样是人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人为空间”——绘画空间,它即涵容又超越视觉感知的自然物理画面。从古到今绘画平面中立体形象及物理的纵深感是绘画者综合运用一定的空间技法去描绘物体的存在方式;无论在东方或西方,无论古典或者现代的绘画艺术中不时能见到对于单纯的二维空间存在形态的不满足,特别是“现代化”的今天,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驱动下,随着民族文化的回归,画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提高,回抱原始艺术,寻找艺术本真,积极拓宽艺术空间表达方式是当代花鸟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岩画意象空间特征

“岩画是第一繁盛期的史前艺术之冠。”[2]空间维度是探索绘画空间的一个重要线索。原始美术——岩画,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多视角的解读。“原始人类的任意想象、荒诞感觉等等,在原始岩画艺术中形成了特殊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象征性、神秘感和超越时空的自由联想。这也就形成了原始艺术特有的审美观念。”[3]原始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抽象符号、象征性图形、开启了原始艺术意象空间表现形式。特别在超越时空、自由联想、多维空间图式表现中,原始先民各种复杂的、神秘的、多样的心里愿望都得到了更为充分和全面的诠释。

空间,自然的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宇宙万物置身其中的场所,它具有无限延伸性的表现。人类的空间观念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渐产生的,是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和空间感知的理性思考。大自然巍峨耸立云端的高山绝壁,给人以高大而神秘的理想空间,将祭祀的神灵图像刻绘其上,给人以敬畏感觉。自然空间崖壁的选择和在崖壁上刻绘动、植物形象,都是人类依照自己的愿望对自然空间进行有目的的改造、想象,并创造出绘画的空间样式。绘画空间,是人类的一种虚拟的空间,是人心理空间的一种表现形态。心理空间的实质是形体向周围的扩张,“充实与空荡”的变化。岩画中意象空间的表现是人类以视觉的方式加以认识和把握的,是人通过造型手段中的线条形象、物象空间结构符号以及色彩等,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或者多维的空间视觉效果。这种空间符号是有意义的符号,是意与象的空间表达。古人最初使用石头、动物的骨头、血、刀、斧等工具在岩石上刻绘形象,“意图”,图画记事是主要的目的和功能。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时间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从萌芽、滋生并进入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古人从生产劳动中体会到,要把心中的意思说出来,就要依靠象。“象”,主要指借助具体有形的形象用以象征、符号、虚构的象,即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即具体又抽象。以象表意,意在象中,“象”是意象空间语言表现生活的基本元素。“在我国发现的岩画中,动物形象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和阴山,动物题材占全部岩画的90%以上。在甘肃的祁连山和黑山,在青海湖附近的哈龙沟和舍布齐沟,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在宁夏贺兰山的诸山口,已发现的岩画中也大多是描写动物的。”[3]220如:虎、豹、象、鹿、公牛、母牛、马、驴、 羊、狐狸、狼、狗、骆驼、乌龟、野鸭、鸵鸟等动物形象,表现形式有符号化、装饰化和半抽象等特点。“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4]远古之时人既要狩猎靠动物生活,又要受到动物的严重伤害和威胁,在岩画上刻绘动物形象,反映、认识动物特征,方便猎取动物,战胜较大、较凶猛的动物所进行的巫术等,岩画以现实的具体物象为想象,运用写实手法,勾线简约、质朴而生动,具有神秘、浪漫的精神倾向。岩画中的动、植物形象、空间表现形式为花鸟画原始形态提供了必要的造型元素。

二岩画多维空间表现特征

空间,广而没有束缚的场所。零维空间,没有长、宽、高,指单纯的一个点;一维空间,只有长度,指线;二维空间,只有长度和宽度,指面;三维空间有长、宽、高,指体;四维空间有长、宽、高、时间,具有运动变化及其“过程”的时间空间组合;五维空间,指加了意念因素而任意组合的空间。岩画的空间,人类描摹自然事物的场所,岩画由于“实用”为主要功能,具有自发性反应的产物,随心所欲,自由多维意象空间表达是其主要特点。

岩画的空间是多维的空间,图像的空间。岩画空间依赖于形象,无形象也就无所谓空间。 岩画中最简洁的形——点(符号图形)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表意性。俄罗斯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说:“点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点是视觉元素,在物象造型要素中,在一定的参照物中是最小的单位。岩画中具象的点:太阳、月亮、星星、蹄印、禽足等;抽象的点:圆螺形、方螺形、旋渦纹、方格纹等。“原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无文字的历史阶段,他们的记事方法,大约包括物件记事、图画记事、符号记事等三种。其中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在岩画中都很丰富,有些岩画中的符号图形就属于符号记事的一种。”[3]295符号是一种视觉图像或代表某一思想标记,新疆库鲁克山岩刻、内蒙古阴山岩刻等中象征太阳不同圆形的符号高高悬挂在岩壁画面中,象征光芒之源、浩瀚的宇宙;蹄印、禽印等符号象征着原始岩画中一种表达生殖崇拜的方式,目前在我国古今文献中,多处提到这种具有原始符号象征意义的兽、禽足印迹点等,有具象的、有抽象的、有单个的、也有成群出现的、有连成环状的、有排列成行的、也有如天空的星星散置在开阔的岩壁上。反映到视觉上由强至弱、有实、有虚等不同形状的点构成了空间的延伸及远古先民情感的代言符号。

“线”“一笔画”“一条线”直破画面空间。一维空间在岩画刻绘中有着无限的可塑性。即可在平面的岩壁上以线作为刻绘物象,借助线的长短、粗细、疏密、虚实、强弱的布置和线的走向来表现物象的空间存在。又可在建构某空间场景空间关系时营造具有象征性的对比空间关系。“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5]当点带有方向性的运动变化时,形成各种线的性质;直线,当点单项移动或单向排列、延伸即成直线。当点的移动方向常变换时,就成为曲线。点的移动方向有规律、有节奏的改变方向则成为折线。利用线的长短、宽窄、粗细、线色的深浅和线条方向的微妙变化体现出复杂的凹凸感和三维空间效果。线的粗细可以产生空间感,粗线感觉前进,细线感觉后退,有序排列的直线、曲线,可以形成凹凸空间错落感。无序排列直线、曲线,可以形成肌理感,更可以表现多维的心理状态。宁夏石嘴山岩刻,以刚直遒劲的直线刻画的动物形象与较柔美的圆细线刻画的动物形象形成一种夸张、对比的空间关系,较粗的线形动物具有直线长度、厚重、夸张的美;而较细形动物具有空间深远,静谧的美,“线”在中国岩画造型中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艺术上,线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封闭的线构成形,决定面的轮廓。封闭的线越细,面形的感觉弱,形象就越虚,空间感就越深远。反之,粗线则会使面形感觉增加,并使空间充实,物体突出。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南口,一弧形巨石上以凹线刻有鸟兽纹、星象、兽面像、植物抽象性表现等。植物人格化表明当人类进入农耕阶段,对土地、谷物、植物有了新的认识,植物崇拜,谷物神应运而生。抽象的植物图像在画面空间排序中具有大小、高低、错落、疏密等对比关系。整个画面呈现出物象造型的律动美及意象空间的节凑美。线成为中国绘画基本要素。线是花鸟造型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维空间,即:面,几何学中的含义,是线移动的轨迹,没有厚度,无法独立存在,仅依附于形体。垂直线平行移动成为方形;直线回转成为圆形;倾斜的直线进行平行移动成为菱形;直线以一端为中心,进行半圆形移动为扇形等。面为平面上的形,具有长、宽两度空间,它在造形中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形态是岩画中重要因素。平面空间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是人把对客观生活所有存在的空间感觉,通过绘画形象转化到平面上,是人的知觉、视觉中虚幻的立体表达。岩画中的物象不受自然空间三次元立体的限制,所表现的物象为平面的二次元的空间效果。岩画是原始人类进行狩猎、巫术、劳动实践的视觉代用品。在图像创作中,运用一定的空间表现技法由简到繁,由点、线、面符号到形象表达,将具有“实用”功能的“意象”造形,具象化、抽象化、几何化、平面化;形象有单个动物、成组动物、群组动物等。空间组织有时是单纯明快的写实图像,有时是没有规律的几何形,有时也可能是偶然刻画的符号形状。这种随意性的空间排序,使画面呈现出多景空间、矛盾空间、幻想空间等平面空间意象,使人在二维平面的形态中获得立体的、纵深的空间感觉。甘肃嘉峪关市黑山岩刻、内蒙古阴山岩刻、阿拉善岩刻、宁夏贺兰山石嘴山市黑石峁岩刻等中的动物以大小、高矮、正侧、方圆、聚散、动静等对比手法将物象按狩猎运动时的节奏和韵律生动的表现出来,物象虽是平面的,但在岩壁画面中显现出纵深的空间效果,具有典型的平面空间关系。

三维空间,即:体。主要是自然空间。自然空间具有客观的真实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为我们所感觉、触摸、嗅到而且被意识。但是自然空间是无形的,“众所周知,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是没有形状的。即使在科学上,空间也只有‘逻辑形式而没有实际形状;只存在着空间的关系,不存在具体的空间整体。空间本身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无形的东西,它完全是科学思维的抽象。”[6]绘画空间则是有形的,绘画空间来源于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认识并运用绘画表现语言,造型、线条、色彩表现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是艺术家通过创造,被物理学家称为“虚幻空间。”“这种‘虚幻空间是各种造型艺术的基本幻想。构图的各种因素,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应用,都用来创造、支配和发展这种单独为视觉存在的图画空间。”[6]86绘画空间是自然空间的理想再现。远古先民早期的空间意识来源于对宇宙的认识。《易经·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尽取之大状。”《尸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在古人的空间意识中,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的。“宇”和“宙”一统整体,是客观的存在。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栋宇,以待风雨,尽取大状。对于古人来说,广阔的空间是他们生存的威胁。那里有庞大、凶猛的野兽,无情的水火,用大而坚固的屋宇将自己与大自然隔开,就会感到安全。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古人囿于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认为这是神秘的神灵对人类的惩罚。于是,我们的祖先逐渐产生一种信念:“天上的神灵一旦发怒,人间定会祸事连连,要想存活,人与神需要建立彼此的合作关系。因此,古人开始向神献祭物和供品,祈求天地和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7]。万物有灵、以大为美,大代表力量,大代表权威,大代表崇高,大代表着宇宙无限的神力。因此,远古岩画的形象更多的具有巫术意义。

岩画中的三维空间更多的是运用物理与心理空间创造一个意象空间,以意度空间。表示物象前后、正侧的空间,强调立体性,常常运用夸大主体形象,以大小变化增加立体效果,画面形象以面代体,不作细部刻画,以剪影体面表达立体空间。体面形象的大小变化直接影响画面的空间深度,而且能够改变画面的进深空间感。青海刚察黑山舍布齐沟岩画《骑射牦牛图》中的被猎对象牦牛体形肥大,腿细有力、低头、翘尾,作逃奔状,物象表现突出兽的庞大,而人和马在画面中所占空间比例较小。这是因为原始时期人类并不认识自身的能力,也看不到自身能力的价值,对于动物所具备的奇异本领,兽的凶猛、鸟的飞翔等产生敬畏意念。“动物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之资;动物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这就很自然地会产生出相应的宗教仪式来。”[3]234“写实逼真的形象造成心理幻觉一旦同巫术观念中的相似律联系结合起来,就会使原始人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在模仿巫术活动中所绘制的动物形象制作的越是逼真肖似(接近实物),产生的心里幻觉就越强,从而产生的神秘的巫术效力就越高。”[8]因此,以动物为图腾的动物崇拜图像应运而生。“在广西左江流域的扶绥县岜来山的崖壁画上,把鸟类画在正身的首领人像(即祖先)的头顶上,下方有跳舞的人群,可以看作是对鸟类崇拜祭典的反应”;[3]238而在广西左江流域,宁明花山岩画中的动物图腾则是犬,它被画在画面正身首领人像头顶或前方。岩画中人物形象的夸大化和动物渺小化处理,充分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实践劳动中,自身的能量不断得到证实,人不再盲目地崇拜自然,而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大自然为自己服务。

岩画在三维空间表现特点上,更多方面是意识活动,包括潜意识活动。原始先民正是在“万物有灵”、巫术效力观念的推动下,借助于经过长期刻绘训练逐步发展的空间意象表现技能由“一笔画”“一条线”直破画面空间的表现、到意度空间多物象“组织”“形成”“连接”等有序的大小左右错落的排列,形象面的转折、围合体形成的虚体(地形)即空间分割与深度,在平面的空间中创造出立体的空间关系,形象俊杰而生动,在有序的空间里创造了气氛热烈、宗教浓郁的祭祀场景。

岩画动物形象“逼真”的刻画,一方面,被原始先民认为能增加巫术效力,增加人类对野兽的征服能力;另一方面岩画中的鸟、兽、等形象,虽然都是以平面、剪影,粗略的外轮廓为表现手法,但是,形象特征明显,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这种“自发性”的表现手法为花鸟画原始形态中的“写真”与再现提供了“本源”的审美经验。

四维空间,即时空的空间,是客观物理现象,具有长度、宽度、高度、时间。但是,在画面中建立一个四维空间,不能只靠直观瞬间视觉形象表达,而要在一个过程中找到序列和节奏,并将序列和节奏凝固在图像中,就是把客观世界中的时间形象和时间过程,在画面中变为能够看得见的视觉形象。它与三维空间的物象相比,更重视表现物象的运动变化及其过程,如;刻绘鹿奔跑的形象,突出鹿角向后隆起的感觉,表示向前冲的动势;刻绘狼狗形象则竖耳,突出其机敏的神态;刻画野猪则突出其鬃毛戟列,四蹄用力奔跑等状态,使观者可以感到时间的流动及其运动的过程。新疆库鲁克山岩刻岩画中一个放牧者赶着一群马匹 向山坡行进,画面马匹有实有虚、若隐若现,仿佛马匹在时间的流动中向前运动,坡上有两颗茂密的大树, 树后面太阳在放射着光辉。画面意境生动,表现出悠扬的流动性空间;云南耿马崖画,人作奔跑状,正在围猎一头野牛,野牛受惊,快速狂奔,整个画面生动有趣,充满生机,使时间空间化与空间时间化,时空整合为一体,将古人日常生活中长时间观察、感悟自然事物的综合印象以四维空间意象表现在岩壁上。岩画中的动物有以单独姿态为主的、或有多个不同姿态成组的动物形象随意刻绘在同一个画面中,这种多视点取象特点,根据中国岩画史料考证,很可能是不同时间所刻绘的各种各样动物态势。云南沧源崖画,多处表现人牵牛的场景。有以牛为中心,前面一人扯着牛的鼻子,另外三人拉着套在牛颈上的绳索用力向前拉的动势,牛后面有四个牛作爬坡状态;而另外一幅岩画上,放牧人看准头牛套其脖颈,强其前行,则其它牛随之而行,或成环形、或成一字形等,古老的岩画形象生动、 具有时间运动“瞬间”形体的韵律美感。正如柏格森所说的,这就是时间的“绵延”。岩画以不同时间、多视点、多幅图像组成的空间场景,对历代花鸟装饰及花鸟画多视点、节奏化、流动性空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维空间,即心理空间。以主观意念因素和任意组合的空间为特征,五维空间包含了一维、二维、三维、四维等空间要素,五维空间最大限度地把客观世界不相邻和不可能相邻的物象,在画面中组合到一起,超越表象,跨越时空,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地通过画面释放人类各种复杂的、多样的心理空间意象。岩画中的形象、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是经过了人类幻想加以写实或变形,或加上咒符符号来体现他们畏惧自然,崇拜自然和超越自然的心理图像的反映,从心理图像表现角度来讲,五维空间在岩画中的表现形式为无序性的空间意象表现。云南耿马崖画,动物形象随意绘制在岩壁上,位置散乱,虚形空间感较弱,图像处于原始无序排列状态。而另一种无序的空间是超然想象组合的空间图像,新疆且未县昆仑山岩刻,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表达一种喻意。图中以黑色平面大手实体与线形小而虚的动物形象形成空间对比关系,手大于动物,喻意巫术强大的力量,以震慑自然界凶猛的野兽。不受空间限制,在空间构图安排上,以岩壁开放式空间为依托,随意刻绘,物象空间安排按照自我与心理的需要进行安排,只涉及物象质的关系,不涉及它们之间量的关系;而真实事物的大小只是量上的差异,理想中事物的大小是质的差异。古人描绘物象是质的差异。岩画任意运用多维空间的语言形式,把动物与人、人与植物、植物与动物等图形,运用刻绘手法将不同场境、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跨越时空任意组合。其物象具有超自然的主观意念的心理夸张表现。夸张的空间运用,充分表明原始先民对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的抽象表现。岩画以多时空物象组合关系的审美意蕴影响着历代中国绘画,从远古、古代、到现代的花鸟装饰、花鸟画中的许多作品与岩画母题性或结构性的认同。历代花鸟装饰形态,广泛运用大自然动、植物形象,打破客观真实的合理性,采用移花接木,分解组合的手法将多种自然形象的因素分解之后重新加以组合,创造出即源于自然又区别于自然的形式;古代花鸟画将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等不同季节、不同物象于一图的超时空的表现形式;现代花鸟画以主观意念的心理空间为主,将自然物象打散再重新编排、组合、并置在一起,以多维度、多视角、超越表象、跨越时空界限的表现,用于暗示某种深层次、潜在的、模糊的意念隐喻,以体现现代人多维的、丰富的、心理表现。当代花鸟画空间营造,打破旧的空间秩序,建立新的空间秩序,这种新的理性空间营造更具时代感与哲理性,更具有回归艺术“本真”的创作追求。

三岩画色彩空间特征

中国岩画用色具有生命象征性、自发性和情感色彩空间等特征。岩画几乎都是用红色画成,红色代表着生命。红色使古人相信,这种颜色代表着人的生死轮回。“史前的人类,第一次发现并且喜爱色彩完全是由于生命自发的本能。因此,自发色彩是人类最本质的色彩反应。史前人类,不论生前的画身,染饰物和饰物的穿带,死后的遗体殡葬等,红色和黑色都成为引人注意的主要色彩特征。而原始人运用这些颜色的目的也许是复杂的,其中有贴近生命本能的象征,有狩猎时为了保护生命对身体着色的装饰,也有最初步的生命色彩的表现和对某种自然物象有特征颜色的摹仿。所有这些用色的共同基础都是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命本能,为着原始人自身的生存和再生的欲望。”[9]

岩画中的红色,单纯而醒目。红色象征繁殖与重生,红色会引人发怒、与人竞争,红色还代表着勇敢的行为、男人的力量。岩画的色彩围绕着生命本能自发性所进行的象征、装饰和摹仿活动,反映出人类原始精神的升华。万物有灵是原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所取得7的第一个成果,这种自发性的单色崇拜,促使古人常常运用红色系列色彩深红、朱红、橙红、土红等颜色涂绘岩画中的形象。同时,岩画中还有少许的黑色和白色。广西左江花山岩以红色为主的祭祀与舞蹈等场景,岩画中的形象通过单色与形象中点的节奏、线的曲直、色形面积大小的变化布置来增加画面热烈、流动的空间视觉效果,这种用高纯度的红色、渐变为纯度较低的橙红、土红、土黄等,运用一色之中的渐变、渐淡、渐远来表现物象节奏、空间纵深,对色彩的中国绘画彩陶、青铜、漆器、帛画、墓室壁画、花鸟装饰、花鸟画等中的“随类赋彩”“一色中之变化”的色彩语言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色彩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的绘画语言,早期的岩画刻绘中所使用的红色与在露天的大自然为背景绿色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影响、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用色习惯。“我国自古习惯以丹青二字称呼绘画。丹与青是颜色中两种强烈的对比色,二者摆在一起分外醒目。”[10]岩画用色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画“丹青”绘事的先导作用。光、红色、绿色、大自然中的万紫千红,人类最初的用色习惯(包括审美活动)是大自然赐予的。“人类发展至今的全部色彩本质是人类漫长的时间里的生理进化和心理积淀。”[9]187这种文化“积淀”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永恒生命之花”。[11]

空间容纳了宇宙万物。“从远古的狩猎时代到后来的原始部落,它记录了人类生活活动的连续性篇章,它触及到了古代人们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经济盛衰、民族迁移等等,是人类早期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3]1中国先民运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和对天地时空朴素的认识,创作出无限瑰丽的岩画艺术,使之具有跨越时空多维艺术的展现。原始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岩画中的动、植物形象孕育了中国花鸟画的原始形态。

参考文献:

[1]刘菊亭.论工笔花鸟画的线型空间意象[J].装饰,2006(10):114.

[2]邓福星.艺术的发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49.

[3]陈兆复.中国岩画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韩非子.五蠹》[M].北京:中华书局,1982:855.

[5][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4.

[6][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7][英]米兰达·布鲁斯—米特福特 菲利普·威尔金森·符号与象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14.

[8]常宁生.穿越时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4.

[9]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10]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

[11]康琼.论太极的体能精义[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9.

Primitive Form of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 Study of

Images of Animals & Plants, and Spatial Expressions in Cliff Painting

LIU Ju-ting

(College of Fine Arts, Huaqiao Univ., Quanzhou, 362021,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is the space arts as well as the formative arts. The human history of art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cess that occurs at a specific time and space,from which it can not be divorced and exist independently. Peoples concept of space is the basis of the artistic form. In the long river of Chinese art, cliff pain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Images of animals & plants, and spatial forms of expression in cliff painting have provided essential elements for the primitive form of flower-and-bird painting. Studies of the cliff painting are presently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rchaeology, anthropology, aesthetics,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have enabled us to look closely at the primitive form of the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features of the image space of animals and plants,the multidimensional space,and the spontaneous color space,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Key words:Chinese flower-and bird painting, cliff painting; primitive form; space art

【责任编辑陈雷】

猜你喜欢
岩画
观岩画
1.7万年前的袋鼠岩画
来自远古人类的“密语”
岩画诗
花山岩画或破广西零世遗
阴山岩画
阿尔泰发现大规模岩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