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岩画是用岩石记录当时的生产生活的一种图画,我们聪明的祖先在石器时代就学会了石刻,用最简单最直接最原始粗犷的方法,记录下当时的生产生活。
岩画的分布范围很广泛,就国内而言,按照各地岩画群的风格、地理位置以及制作技巧等方面的不同,分为北方岩画、西南岩画和东南沿海岩画。虽然都以石刻图画的形式呈现,内容却各自代表了本地区的地方特色。例如,作品技法以红色涂画为主表现宗教活动的中国西南地区的岩画;反映人类与出海活动有关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岩画;贺兰山岩画代表的则是北方原始游牧文化的岩画群。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宁夏岩画也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骄傲,是一座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
宁夏岩画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的贺兰山、灵武东山、牛首山及香山,这里峰峦叠嶂、树木葱茏、水草丰茂,是远古游牧民族的生存乐园。游牧民族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璀璨的岩画文化,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研究史前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民俗不可替代的百科全书。
宁夏岩画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制作于史前,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使用不同的方法,通过石器或者金属工具,在岩石上磨刻、敲凿或绘制成图案。岩画大多浅浅地刻于黑色石头的光面上,有的线条钝圆,有的较为锋锐,有的细腻,有的粗犷,多数岩画比较写实,部分较为抽象。从比较大型的岩画来看,上面的内容不仅有章有序,而且错落有致,有着极高的观赏性,甚至在同一幅岩画上刻畫包含了多个时代的作品,为区分岩画内容的雕刻时代、研究不同时代岩画刻画手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就内容来说,贺兰山岩画记录了古代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包括手迹岩画、足迹岩画、马迹岩画、鹿蹄岩画、动物具像岩画、车辙牛迹岩画、人马刀剑岩画、人马像岩画、战马像岩画、神像岩画、人面形岩画,鬼影岩画、硬石岩画、文字岩画、仙传岩画、有色岩画(彩绘岩画)、生殖岩画等。这些图案不仅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生殖崇拜、太阳神崇拜等文化内涵,而且还反映了古代先民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以及生活状况。
远古人类与我们用相同的眼睛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现象,却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和认识它们。如果不理解这个思维特点,就会用现代观念、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审美准则去图解他们遗留的岩画,从而无法深入探索他们真实的想法。原始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充满迷惘、恐惧和期待,特别是对作为衣食之源的动物寄予了热切盼望和迫切追求,他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既可亲可敬,又可敬可谓,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精灵化、神话、人格化,并以此构成他们神秘的原始宗教世界观。
贺兰山岩画就是原始人类这种神秘的宗教世界观的充分反映。然而,贺兰山岩画又不是孤立的,它的出现、形成与发展与周边地区其他岩画群(曼德拉山岩画、阴山岩画、乌兰察布草原岩画等),乃至世界岩画群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无形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贺兰山岩画与周边岩画、亚洲其他地区甚至欧洲岩画有惊人的相同、相似性,其共性很明显:从制作岩画的位置选择来看,岩画基本上是刻在深山峡谷、江河湖海沿岸、邻近水源;从岩画内容看,岩画图像基本上以动物为主,鹿、马、虎、狼、野猪;在图像风格方面,具有从写实性向程式化、抽象化过度的趋势;从岩画构图手法上看,都比较稚拙、简单、雷同;从岩画制作技法上,绝大多数岩画都是敲凿、凿刻而成。
岩画的这种共性,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思维活动中的共同性。这种共性说明,古代人类时代的亚欧大陆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条件有相同之处;人类的原始信仰、宗教崇拜都与他们赖以生存、生产、生活的事物和现象直接相关。
岩画跨越时空,穿过重重历史迷雾,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传承,从来不因人种、语言、肤色、地域上的差别而孤立存在。因此,了解认识岩画,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生态,保护好先民留下的珍贵岩画资料,为传承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部分图片由银川市文物管理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