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
[摘要]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与重点高校图书馆相比,在开展学科服务方面存在着诸多困境与障碍。通过总结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学科资源建设、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学科咨询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认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明确学科服务定位,有选择地实行“嵌入式”学科服务,加强制度建设等,来确保学科服务真正有效地展开。
[关键词]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 G25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5-0026-04
近年来,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树立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得到普遍认同,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学科服务工作。其中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图书馆,通过主动嵌入用户的科研、教学和学习过程,来满足用户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需求,不仅收获了师生的极佳反馈,也引领着学科服务的潮流。而与重点高校图书馆相比,尽管很多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都在学科服务工作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情况并不理想。在经费、人员、资源、理念等各个方面都与重点高校图书馆存在较大差距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不能盲目跟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切实可行、真正有效的学科服务模式。本文通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在推行学科服务工作上的探索,来思考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出路。
1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困境与障碍
1.1 信息资源的匮乏
学科服务面向师生的专业需求,对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的保障有更个性化、专深化的要求。但是在目前,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仍较为薄弱,由于经费原因,只能集中保证最基础的数据库资源,各个专业的中外文数据库仅可以覆盖很小一部分,很难完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想要在缺乏高精深资源的背景下照搬重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1.2 人力资源的不足
当下嵌入式、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复合式的学科背景,具备熟练的信息检索技巧,了解对口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等。而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往往严重缺乏这类人才,即便有,数量上也很难构建一个完整的面向学校基本学科的团队;即便在馆内选拔了学科馆员并推向院系,由于业务能力或是主观能动性的不足,所提供的学科服务也很难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响应。
1.3 学科服务理念的渗透
近年来创新型、个性化、嵌入式的学科服务理念已经逐渐扩散到整个高校图书馆界,但是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想要真正完全消化、吸收,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观念的更迭。尤其是很多中小型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有一些不愿意开拓新的工作模式,还有一些虽然认识到了其必要性,但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完全按照大馆的路径推行学科服务,收效甚微,流于形式。
2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
学科服务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流,也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服务。基于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也在不断跟踪、研究、总结国内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
2.1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2.1.1 制定学科服务管理条例,明确服务定位。图书馆从决定启用全新的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开始,就给予了整个流程制度化的保障。由馆领导和学科服务骨干研讨、制定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遴选、职责及管理办法》,通过学校办公室发文,对于学科馆员的选拔资质、工作内容、考核标准等都制定了详细且可操作性强的条款。同时,根据学校办学性质、目标和我馆实际情况,考虑到教师科研层次分布广而杂,学科馆员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我馆舍弃了重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盛行的“融入科研、嵌入科研”的做法,将学科服务定位为“为本科教学服务”,力求脚踏实地,不盲目跟风。
2.1.2 组建学科馆员团队。我馆采用了“学科服务组”的模式,由专职学科馆员统领兼职学科馆员,组成学科服务小组,以学科服务小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服务工作。与其他图书馆不同的是,我馆的学科服务小组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参考咨询部的所有馆员作为专职学科馆员,集中管理,而兼职学科馆员由采编部、流通部、技术部的馆员报名选拔,分散管理。根据我校专业设置,共组成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农学与生命科学、理工1(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工2(轻工)、理工3(重工)六个学科服务小组,每组由1名专职学科馆员和2-3名兼职学科馆员构成。
2.1.3 构建学科服务模式。以学科服务为导向,对参考咨询部的工作分配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按照学科划分岗位,每个学科馆员承担所负责学科的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学科联络与学科咨询、学科信息服务等全部工作,取代以往按照工作性质和条块划分工作岗位(见图1)。
2.2 以学科资源建设为基础,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资源保障体系
馆藏建设与发展是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初衷,也是国外大多数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一个基本的职责,尽管后期学科馆员职能的重点已经从原来主要的学科馆藏建设向学科联络员和面向学科的用户教育转变,但为学科建立具有特色的独立馆藏仍然还是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
2.2.1 学科馆员的采访决定权。学科馆员制度下,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学科馆员在资源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在实践中避免学科馆员成为一个纯粹的“二传手”,乃至在信息服务和资源建设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割裂,是在新时代的学科服务中应尽量避免的问题。我馆在学科服务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将学科资源建设的体制予以创新,把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采访权、决定权完全交由参考咨询部学科馆员负责,采编部原有采访人员只负责招标、联络、报账等外围事宜。学科馆员对对口院系的相关资源采访负责,将采访作为日常工作来做,形成了咨询馆员、学科馆员、采访馆员三位一体的局面。
2.2.2 搭建层次分明的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是学科服务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将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和学科资源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科馆员深入了解、搜索、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标引建库,定制各类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在统一的平台上提供学科信息跟踪和数据服务,保存与管理学术研究成果等。我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分为三个部分,从收集专家信息到提供资源导览再到科研成果展览,层层推进,既保证对服务对象有的放矢,又能反哺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与成果展示(如图2所示):1)农学专家信息库建设。依托CALIS农学中心的平台和项目实施,学科馆员收集本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基本信息与科研成果信息,为本校专家与外校专家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是调查、了解、摸清教师与科研人员基本情况与信息需求的契机。2)教学资源与学术资源导览建设。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创建相关的学科资源导引。3)与院系合作进行科研成果库建设。收集院系教师的科研成果,包括三大索引收录论文、专利与标准、动植物新品种、获奖成果。
2.3 利用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提供贴近用户需求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
学科服务背景下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与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所不同,其中一个重点是主要面向对应学科的师生,走进院系,开设学科专业资源及其使用的各类讲座;另一个重点是针对某一教师的课程,按照教师的教学大纲讲授相关的信息问题,即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在此背景下,我馆学科馆员有所取舍,采取以下举措来实现嵌入式学科信息素养教育:1)主动走入院系,根据不同专业教师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小规模的电子资源培训,不再是“事先制订培训计划——通知院系师生参加”的程序,而是“走访师生、了解需求——按需定制多场次、小规模培训”模式;2)抓住新生培训和毕业生论文写作两个重点,嵌入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为不同院系提供侧重点不同的资源讲解和论文写作方法;3)在公选课文献检索教学中,根据学科馆员的特长分别开设“农林信息资源检索”“经管信息资源检索”等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代替传统的大一统模式的选修;4)学科馆员积极与院系交流沟通,在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等专业院系开设的“信息检索”或是“论文写作”的课程中,担任任课教师,实现现实意义上的“全程嵌入”。
2.4 借助新型社交媒体,提高学科咨询效率
除了电话、邮件、现场等传统咨询方式外,学科馆员特别注重运用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发布学科信息,指导用户查询、回答读者问题等。在同类院校图书馆中,我馆是较早运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开展学科咨询的。微博和微信管理采取轮值方式,在一个学科小组负责运营期间,会重点发送学科图书主题推荐、数据库使用指引等。
3 对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思考
3.1 明确学科服务的定位和目标
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引进学科服务起,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先后经历了初步实践与探索、普遍认可与推广、创立实践品牌等发展阶段,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向着创新与深化实践的方向发展。很多重点高校图书馆在将服务定位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大框架下,力求通过学科服务来达到促进学科教学与研究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综合竞争力。对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等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且自身馆藏资源、馆员素质及用户群体需求差别也很大,一味地拔高学科服务的作用和目标,泛化学科服务的定位是非常功利并且不切实际的。在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深度了解读者需求的前提下有所取舍,开展适度、合理、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适当向教学倾斜、兼顾学生,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和利用能力,才是符合实际的。
3.2 有选择地“嵌入”学科服务
随着学科服务给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的深刻革命,学科服务团队下院系、开展支持不同院系教学与科研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活动蔚然成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更是形成了对院系科研团队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品牌效应。然而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嵌入式学科服务”也是分层次、分类别的:嵌入教学,嵌入科研;物理嵌入,虚拟嵌入等。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要深入课题组,既要求从宏观方面,对科研过程和科研需求提供指导和协助,又要求以微观的课题和主题为对象,提供专指度高的科研支撑和辅助。对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文献资源和馆员实际能力的差距,强行推行这种学科服务是不现实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具体模式必须立足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要对“嵌入”的理解更泛化,更本质,那就是对用户的服务更加主动化、个性化,而不是强求一定要加入某个科研团队。可以主动深入院系,增设服务点,了解用户需求,做到物理上的“嵌入”;也可以以学科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信息推送、联络,链接院系主页、邮箱等方式,实现“虚拟嵌入”;从公选课或者个别教师的专业课人手,达成信息检索的“教学嵌入”。
3.3 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提供学科服务制度保障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会比重点高校图书馆存在更多的问题,会遇到许多不可避免的阻力和困难。这就更要求图书馆领导一旦确立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把制度建设的根基打牢,从管理制度、服务文化方面给予学科服务行政指引,规避松散、随意的管理方式。在管理体制上应向适应学科服务发展的方向转变,建立学科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此外,学科馆员从事的是一项开拓性、专业性的信息服务工作,日常的职责管理与评价应当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以此刺激、鼓励学科服务人员长期保持工作热情,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学科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多维度推动学科服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