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SWOT分析

2016-01-25 02:23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图书馆

王 恪

(中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4)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SWOT分析

王 恪

(中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4)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SWOT

摘 要:微信公众平台是图书馆构建移动服务的有力工具。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的技术、资源和经验优势,以及图书馆在建设移动服务时的组织、服务方式的劣势,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移动应用带来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为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出建议。

微信因其具有多平台支持、灵活开放、功能强大等特性迅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腾讯在2013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称,微信月活跃用户3.55 亿,微信公共账号已经超过300万个。作为超级APP的微信已经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之一,对于移动服务行业的影响是毋庸赘言的。目前,移动图书馆主要存在5种服务模式,分别是:短信、彩信、WAP网站、APP和微信[1]。利用SWOT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的优势和劣势,是高校图书馆科学决策、提高移动服务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 微信公众平台和SWOT的概念

1.1 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2013 年8月5日,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大规模调整,从4.5版本升级到5.0版本。调整后的微信公众账号被分成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组织(企业、媒体、公益机构等)能够申请服务号或订阅号,但是个人只能申请订阅号。公众平台服务号功能强大,不仅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内容,还能够实现一对一通信。平台管理员预先设定好自动回复内容及触发机制,当用户向服务号发出信息请求时,服务号可以自动响应。微信公众平台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构建个性化的服务项目,管理员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将公众平台与第三方服务器对接,可以实现用户与第三方服务者的交互。例如: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FAQ问答、实时进馆人数查询和自习座位预约;中国南方航空实现了微信的机票查询、预定、验真、办理登机牌等服务。

1.2 SWOT分析的概念

SWOT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最初用于企业内部分析,由于其综合、系统的思维模式对于制定科学全面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界的战略管理、竞争情报、科学研究和重要决策等方面。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s),W代表劣势(Weaknesses),两者属于内部因素;O代表机遇(Opportunities),T代表威胁(Threats),两者属于外部因素。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组织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组织的战略变得明朗。用SWOT分析法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思路:系统、全面地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开展移动服务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确保移动服务更好地服务高校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

2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SWOT解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微信公众平台技术优势。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移动信息服务可以规避由跨运营商、跨平台通信带来的技术难题。使用PHP语言利用公众平台API接口无需进行复杂的编程即可快速开发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常用功能[2]。微信能够在2G、3G、WiFi等移动网络环境下流畅使用,并实现了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手机、平板操作系统以及PC、iMAC端的全平台覆盖。微信集成了二维码扫描功能、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解析、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等多项功能模块。同时,微信还对多媒体信息传输进行专门优化,大大节省了网络流量,方便构建复杂移动应用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构建功能灵活、极具特色的定制服务的潜力。公众平台开发接口提供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自定义菜单交互的能力。微信服务号不仅可以实现向订阅者推送新书推荐、通知公告、讲座信息等消息,还可以实现书目查询、个人借阅查询、图书续借、到期提醒、读者留言、自习室预约、讲座报名等交互类功能。将读者卡号与微信账号进行绑定后,即可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腾讯公司以其强大的技术团队和运营能力负责软件的维护和推广,高校图书馆将程序运行于已建的内部服务器上,微信服务器负责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信息的封装和转发,不仅能够保证图书馆数据安全,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图书馆运维成本。

2.1.2 高校图书馆资源和读者优势。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经费、人力、文献资源等方面有巨大优势。2012 年,我国66所“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累计藏书量已突破17,053万册[3]。2012年,全国504所高校平均年度文献资源购置费为418万。我国170余所高校图书馆中博士馆员有410人,514所高校图书馆中有在编硕士馆员4,507人,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正在朝高学历方向转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设备齐全,据统计,520所高校图书馆平均拥有257台计算机、14台服务器[4]。充足的经费支持、良好的硬件设施、高学历的技术馆员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坚实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生“非居住,非上学”的第三空间,是获取知识、沟通交流、校园休闲的重要场所[5]。高校学生集中居住在高校图书馆周边,学习、生活以图书馆为轴心,在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上都与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1.3 高校图书馆在移动服务方面有一定的经验。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基于手机短信为平台的短信息服务系统,以此为开端,高校移动图书馆成为研究和建设的热点。当前,高校移动图书馆已经进入资源整合阶段,一方面,移动图书馆将服务内容、模式进行扩充整合;另一方面,高校之间组成资源开发联盟,共同推动发展[6]。移动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在移动图书馆前期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在人员配置、资金支持、制度规范、基础设施、资源整合、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移动服务建设经验。

2.2 弱势分析

2.2.1 高校图书馆趋于保守。“逐渐趋于保守定律”是由行政管理学家安东尼·唐斯于1967年提出,其基本观点是“所有的组织,成立愈久,就愈趋于保守。”截至2012年4月,我国“985”高校中仅有一半开通了移动图书馆业务,而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就已有90%开通了此业务,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服务体制。我国高校学生对本校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开放和服务上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比较好”和“一般”两个水平,很少人做出“非常差”或“比较差”的评价,总体评价是正面的[7]。微信公众平台推出还不足两年,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不成熟的新生事物,图书馆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还处于摸索阶段。

2.2.2 读者需求多样性与服务方式单一的矛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由传统文献向现代信息需求转变,并日益呈现出综合化、电子化、高效化、多元化、纵深化等特点。很大一部分用户不再满足于简单获取文献线索和索取文献原文,更希望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各种相关的动态性、系统性、综合性信息。各种内容新颖、传递及时、易于获取的数字载体信息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用户最为迫切的需要,如: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网络数据库及目录索引等[8]。在PC端,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每一页面都能够展现50条搜索结果,而每一篇文献页面又可以展示许多相似文献、相关作者文献、相关机构文献等文献线索。如此大量的信息呈现在4~6英寸移动终端屏幕上是很难实现的。目前,各种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在微信公众平台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文献传递、论文提交等功能也不能进行简单的嫁接,在移动端如何实现还需进一步探索。

2.3 机遇分析

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戾规模达5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占81%。2013年,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应用发展迅速,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戾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调查显示,84.7%的大学生正在使用微信[9]。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移动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移动图书馆紧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而来。2004年前后,我国学者开始关注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的未来。截至2014年3月,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论文已发表了500余篇。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三届四次会议指出:“图书馆应积极采取各种应对之道,调整组织结构,加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建设,大力开发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积极搭建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公司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广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管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实践建设领域,移动图书馆都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支持。

2.4 威胁分析

在信息时代,注意力是有限的、非共享的稀缺性资源。在智能终端上,社交网络、音视频资源、电子游戏、网络新闻、小说等应用极力吸引人们的眼球,图书馆应用与商业应用竞争,总是处于劣势地位。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严重依赖于移动终端设备,没有移动设备的学生不能获得移动图书馆服务,从而造成信息获取的不公平,加剧“数字鸿沟”。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需要专业的团队,一对一的在线咨询服务会使图书馆员业务负担骤增。

3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议

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有诸多高校试水。截至2013年9月,已有199家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中高校图书馆占比30%[10]。目前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普遍存在着服务模式单一、信息资源集中度低、网络化程度低等问题[11]。笔者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号的SWOT分析,基于利用优势和机遇、克服弱势和挑战考虑,特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①高校图书馆应该以更加开放、积极的态度欢迎微信。对图书馆员进行新技术的知识培训,主动开发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图书馆服务功能,并且在校园加大图书馆微信应用的宣传推广力度。②充分拓展服务号的功能,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不仅要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智能化、移动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积极与教务部门、学生事务部门、社团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以图书馆为核心的校园生活一站式服务中心。③创新服务方式,增加用户黏度。构建图书馆完善的书评体系,增强社交功能,加强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提供服务,比如:二维码扫描、语音交流、智能问答系统等。④综合考虑,高校图书馆还必须加强传统服务项目功能,持续不断地优化线下服务体验,双管齐下,全方位服务高校师生。

4 结语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其发展和成熟需要漫长的过程[12]。高校图书馆只有充分认识到其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时的内外部优劣条件,才能规避风险,制定正确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江波,覃燕梅.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2): 59-62.

[2] 叶海智,刘强,尹丹丹.基于微信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3(11): 88-90.

[3]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211工程”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状况区域对比报告(2012年度)[R].北京: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年度报告工作组,2013.

[4] 王波,吴汉华,姚晓霞,等.201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R].北京: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13.

[5] 吴惠菇.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及其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 14-17.

[6] 王建娟.中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7] 任培江.中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状况调查报告[J].公共图书馆,2010(2):62-65.

[8] 罗跃娣.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31-34.

[9] 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83-86.

[10] 陈盈.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 71-75.

[11] 朱梦茹.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34):271-272.

[12] 聂云霞.数字遗产长期保存的SWOT分析[J].湖北档案,2013(4):14-17.

(编校:徐黎娟)

作者简介:王 恪(1973— ),中州大学图书馆馆员。

收稿时间:2015-12-09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1588 ( 2016 ) 01 - 0090 - 03

猜你喜欢
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探究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
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微信环境下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