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杨央,范晴麟,任洁
(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浙江 宁海 315600)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宫内感染1例
杨俊,杨央,范晴麟,任洁
(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浙江 宁海315600)
通过复习1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宫内感染的病例资料,总结对于足月或近足月的胎膜早破的孕妇,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和CRP升高的患者,须高度警惕存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性。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宫内感染;早产;新生儿败血症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为食源性致病菌,多为散发性感染,多见于夏末秋初。孕妇及其新生儿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后起病急、进展快,新生儿中尤其是早产儿病死率较高。本文报道1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宫内感染,总结临床诊治经验及教训,报道如下。
孕妇,27岁,农民。停经35+3周,发热1天于2014年7月21日入院。1天前无诱因下发热,最高体温38.4℃,胎心率185~190次/min,无高度变异相。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等不适,以“G2P1孕35+3周枕左横位,胎儿窘迫”收住入院。诊断“胎儿窘迫,产前发热,宫内感染?”临床考虑胎儿健康急诊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CRP 19mg/L,WBC 14.70×109/ L,Hb 120g/L,PLT 166×109/L。手术指征:胎儿窘迫。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羊水Ⅲ度混浊,送细菌培养+药敏。手术产活婴,体温正常。1分钟Apgar评分7分,5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质量2600g。新生儿窒息转监护室。孕妇术后予以头孢米诺针2.0g静脉滴注2次/d及甲硝唑针100mL静脉滴注2次/d,预防感染。予催产素针20单位静脉滴注1次/d缩宫及补液。患儿,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适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体温37.0℃,脉搏160次/min,呼吸60次/min,WBC 3.80×109/L,Hb 152g/L,PLT 216×109/L,CRP 22mg/L。血糖2.29mmol/L。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张力正常,外观早产儿貌。头孢噻肟0.13g静脉滴注2次/d,维生素K1防止出血。送血培养。入院诊断:(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早产适于胎龄儿;(3)新生儿窒息;(4)新生儿低血糖症。7月22日,产妇术后无发热,无不适主诉,术后恢复可,继续抗生素预防感染。患儿反应好,T 38.7℃,WBC 10.60×109/L,Hb 134g/L,PLT 144×109/ L,CRP 68mg/L。补充诊断: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继续头孢噻肟针抗感染。7月23日,产妇剖宫产后第2天,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胀,肛门已排气,体温正常,血压正常。患儿WBC 3.40×109/L,Hb 143g/L,PLT 65×109/L,CRP 140mg/L。急性感染指标CRP持续上升。经会诊决定改三线广谱抗生素美罗培南针抗感染,美罗培南52mg,2次/d。当日23:58分,患儿呼吸暂停频发,反应差,伴少哭,少动,无抽搐尖叫,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于7月24日1:30分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DIC,感染性休克,呼吸、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适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7月24日,产后第3天,产妇精神可,无发热无头痛眼花,胸闷心悸,腹痛腹胀等明显不适主诉。体温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子宫复旧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恢复可,胃纳增加,停止补液。
孕妇羊水涂片后行革兰染色,涂片油镜下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直或稍弯,血平板经24小时培养后见极小似露珠状菌落,光滑透明,48小时后菌落增大变成灰暗,有狭窄的β溶血环。患儿血培养特性与母亲羊水培养相同。用传统的手工方法鉴定:触酶(+),甲基红与VP反应阳性,不形成吲哚、不分解尿素、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能发酵多种糖类,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七叶苷、果糖、海藻糖。符合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ID值91%,生物鉴定编码:352210324733621。新生儿血培养结果: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即本例宫内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诊断明确。改用莫西沙星250mL静脉滴注1次/d,抗感染治疗2天后产妇精神、胃纳可,无畏寒发热,无胸闷心悸,无头痛乏力等。胎盘病理结果:(1)妊娠期胎盘;(2)急性脐带炎;(3)急性蜕膜胎膜炎;(4)急性绒毛板及绒毛模板下炎。继续予莫西沙星针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切口Ⅱ/甲愈合,腹平软,子宫恢复可,质硬,无压痛。恶露少,无臭味。CRP 18mg/ L,血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第9天一般情况良好,未见明显感染征象,停用抗菌药物,治愈出院。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人和动物粪便中均可存在,健康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在3~45℃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由于其在4℃能生长,故可进行冷增菌[1]。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易感人群的严重威胁。免疫抑制者、孕妇及其新生儿是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易感人群。产科医生需要关注的是母亲李斯特菌感染与早产和胎儿感染的关系。其流行的形式则明确与食物和食物制品的污染有关。但很多带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妊娠妇女无症状。出现症状者一般为发热、寒战、头痛、不适、肌痛、背痛及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流感样综合征,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腹部绞痛)较少见。约2/3的病例会出现这些症状或前驱症状。前驱症状表明李斯特菌病处于菌血症期,很可能在此期间宫腔内容物已受到感染。3~7天内前驱症状可进展为羊膜炎,最终导致早产及分娩、感染性流产、胎儿宫内感染、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感染。母亲的感染一般比较轻微,不会引起较高的孕产妇死亡率;而新生儿李斯特菌病通常会导致病死率和死亡率,活产儿的致死率达到3%~5%。所以产科医生应提高警惕。妊娠晚期的李斯特菌病最常见,但却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难以与妊娠期的其他感染相区别。故妊娠中期末或妊娠晚期初如孕妇出现上述症状,则需检查是否为李斯特菌病。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在体内可有效对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细胞膜上存在至少5种青霉素结合蛋白,可与阿莫西林结合而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结合,因此对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2]。目前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是联合应用氨苄西林和氨基糖苷类。母亲的治疗包括氨苄西林(1~2g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和庆大霉素(2mg/k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新生儿应用氨苄西林的剂量是200~300mg/(kg·d),分4~6次使用。疗程通常为1周。一般的预防建议包括:(1)动物源性食物一定要完全煮熟;(2)新鲜蔬菜食用前一定要充分洗净;(3)将生肉与蔬菜、熟食和速食食品分开;(4)勿食生(未灭菌)奶或生奶制品;(5)处理未烹调的食物后一定要清洗手、刀和菜板[3]。本例推测孕妇接触了被污染的食物后,通过胎盘致新生儿感染。
综上所述,对于足月或近足月的胎膜早破的孕妇,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和CRP又升高的患者,须高度警惕是否存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6
[2]周文莉,朱敏丽,严超英,等.新生儿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7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2):154
[3]Richard L.Sweet,Ronald S.Gibbs.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廖秦平,杨慧霞,译.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