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俊,梁 卉,汤新强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11)
国内外临床上存在氨苄西林钠、酚磺乙胺配伍使用,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配伍后发生颜色等变化。为进一步探讨两药可否合用,做此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Beckman公司;125型输液泵:美国Beckman公司;168型紫外检测器:美国Beckman公司;YWG-C18色谱柱(150 mm×4.6 mm,10 μm)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elTA320 pH计: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0.5 g/支,石药集团生产,批号:0801102;注射用氨苄西林钠0.5 g/支,山东瑞阳制药厂生产,批号:07092602;酚磺乙胺注射液每支0.5 g/2 mL,山东方明药业生产,批号:0711122;酚磺乙胺注射液每支0.25 g/2 mL,泗水希尔康制药厂生产,批号:0702111;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瓶,石家庄四药生产,批号:080226165;甲醇(色谱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生产,批号:20080311;蒸馏水:自制(经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
1.3.1 样品溶液的配制:(1) 按临床常用剂量,将注射用氨苄西林钠2.0 g和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分别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混匀,配成的单一样品溶液,见表1。(2) 按临床常用剂量,取注射用氨苄西林钠2.0 g和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混匀,配成两药混合的配伍样品溶液,见表2。
表1 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的单一样品溶液Tab 1 Single samples
表2 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的配伍样品溶液Tab 2 Combined samples
1.3.2 样品溶液pH值的测定及外观变化的考察:分别取“1.3.1”项中共8种样品溶液,于0、0.5、1、1.5、2、2.5、3和4 h测定其pH值,同时观察记录溶液的外观(颜色、澄明度)变化。
1.3.3 HPLC法考察配伍后样品液中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的含量变化:(1) 专属性试验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为室温。分别取单一样品液1和3,配伍样品5,进样量5 μL,记录色谱图。(2) 精密度的考察:分别取单一样品液1~4,连续进样5次,进样量5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变异系数。(3) 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样品溶液的稳定性考察:分别取单一样品液1~4,于0、0.5、1、1.5、2、2.5、 3和 4 h进样,进样量5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变异系数。(4) 配伍后样品溶液中氨苄西林钠,酚磺乙胺含量变化的考察:分别取配伍样品溶液5~8,于0、0.5、1、1.5、2、2.5、3和4 h进样,进样量5 μL,记录氨苄西林钠、酚磺乙胺的峰面积,见图1。
两厂家氨苄西林钠样品液的pH值分别为8.55±0.045和8.59±0.06,两厂家酚磺乙胺样品液的pH值分别为5.39±0.04和6.08±0.10,4个单一样品液的pH值在4 h内无明显变化;其颜色在0 h均为无色,样品1、3和4在4 h内无明显变化,但样品2于3 h时呈淡黄色,至4 h未见加深。
两厂家药品交叉配伍后的4个配伍样品溶液的pH值均低于单一的氨苄西林钠样品液,高于单一的酚磺乙胺样品液,但在4 h内无显著变化;其颜色在0 h均为无色,分别于4 h内的不同时间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见表3和4。
2.2.1 专属性试验结果: 在此条件下,酚磺乙胺和氨苄西林钠保留时间分别为2.80 min和5.19 min,两峰分离良好,无干扰。色谱图如图1。
2.2.2 精密度考察结果:样品液1~4的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精密度测定的RSD分别为0.49%、1.98%、1.28%和1.66%,数据见表5。
2.2.3 单一样品溶液稳定性的考察结果:样品液1和2的氨苄西林钠含量及样品液3和4的酚磺乙胺含量在4 h内无明显变化,但样品液2的色谱图峰形显示该样品液于1.5 h始氨苄西林钠的峰面积明显降低,数据见表6。
2.2.4 配伍后溶液中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含量变化的考察:两厂家四种交叉配伍溶液的酚磺乙胺峰面积均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而各样品液的氨苄西林钠峰面积亦随时间略减小,其中样品5峰形变化相对较小,0~4 h各时间点峰面积RSD为3.28%,样品6、7、8峰形有较大变化(出现氨苄西林的衍生物峰),峰面积变化亦较大,数据见表7。
表3 样品溶液的pH值测定结果Tab 3 pH of all samples
表4 配伍前、后样品溶液的外观变化Tab 4 Visible chang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combination
“-”表示无颜色改变、无沉淀和无气泡产生
图1 专属性试验色谱图Fig 1 Chromatogram of Specialization
表5 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的精密度结果Tab 5 Precision of Ampicillin Sodium and Etamsylate
表6 氨苄西林钠、酚磺乙胺的稳定性结果Tab 6 Peak area of single samples
在临床发生氨苄西林钠与酚磺乙胺的配伍变化后,作者查阅了目前临床最权威的注射剂配伍参考文献[1],发现记载为二者能够配伍;后查阅药学期刊文献[2],报道不能配伍,有颜色发生变化,但其只测定了pH值、外观及紫外吸收值的变化。本实验采用了HPLC法测定两药的含量变化,并观测峰形的变化。
检测波长的选择:文献对氨苄西林的测定采用225 nm或254 nm[3],酚磺乙胺采用223 nm[4]。本实验分别对样品液于220 nm~400 nm处进行扫描,发现254 nm为酚磺乙胺的吸收谷;同时为避免氯化钠在200 nm附近的末端吸收,根据紫外扫描结果,作者选择了240 nm作为检测波长。
流动相的选择:由于氨苄西林钠为碱性,酚磺乙胺为酸性,HPLC法分别测定二者的色谱条件相差较大。经过多次预试,反复优化,最终选择了C18柱,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实现了两种成分的良好分离,且分析时间较短,该色谱条件尚未见文献报道。
氨苄西林钠与酚磺乙胺配伍后,酚磺乙胺结构中酚羟基部分成钠盐,使酚羟基与芳环之间的共轭作用和助色作用增强,使其颜色变深[4]。
氨苄西林钠本身就不太稳定,容易发生聚合反应,酚磺乙胺的加入,加速了它的聚合反应,所以不能配伍使用[5]。
氨苄西林钠的药品说明书记载其静脉滴注时不宜与氨基糖苷类、磷酸克林霉素、红霉素、维生素C和氯丙嗪等药配伍。目前,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的文献较多,但研究结果多并未有法定标准收录。临床用药中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必要时应参照药品说明书,避免盲目配伍带来的治疗危险。
[1] 丁力,丁得素,丁宇,等.318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快捷检索及应用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2] 李海兰,金蛰元,秦元满.氨苄西林钠与酚磺乙胺在输液中的配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9,22(4):285-286.
[3] 江霞,颜晗.反相HPLC法测定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含量[J].中国药师,1999,2(5):259-26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788-789.
[5] 王怀良.临床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