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颖超
文本解读是读者对所读文本通过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准确、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准确到位地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本的点睛之笔。标题有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三大特点。概括性指的是通过标题,读者能够知道文章大概介绍什么内容;针对性指的是文章就某一具体内容展开相关论述,体现文章主要特点;醒目性则是指标题语言精练精彩,吸引读者,醒人眼目,给人美感[1]。
标题可以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可以引领读者预测作者的行文思路,迅速把握文章的框架脉络,提高阅读速度;标题可以对文章体裁及文本内容的理解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标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标题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标题,把握文章的主线,在主线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准确到位地解读文本,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深入和透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阅读文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立体、多元的解读:解读文体;解读文本结构;解读语意,包括浅层次的细节信息和深层次的核心观点及情感价值观的解读;解读语言;解读策略等[2]21。这些多维度的解读都可以借用文本的标题,巧妙地采取一些技巧与策略来落实。
一、巧用标题 预测内容解读文体
读前预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读前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形成阅读期待,这样,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就自然而然想要去验证之前的预测,从而进行积极的阅读体验。从人教版NSEFC教材众多阅读文本前的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and predict the content”可知,根据课文标题进行阅读前的预测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一)利用标题引发兴趣 预测文本内容
标题往往以生动、别致的特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课文标题迅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强烈的阅读欲望。而且课文标题是文本主旨大意的浓缩,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前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例如,人教版NSEFC(以下所举例子都为同一套教材)Book 3 Unit 2中阅读文本的标题是 “Come and eat here”,该标题以独特的祈使句形式出现,且含有eat这样令学生感兴趣的词。笔者在让学生读完标题后,设置如下三个问题:1. Where does “here” in the title refer to?
2. What can we eat? 3. Why will we come to eat?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标题,学生预测出本文讲述的是主人公邀请大家来他们开的饭店品尝特色饮食。这种预测活动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主动去验证自己的预测。
(二)根据标题深入思考 解读文体风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提出了能识别不同文体特征的要求。人教版NSEFC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标题都隐含着有关文章体裁的信息,因此在读前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标题所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读该文的文体。通过解读文体,理解语篇的体裁结构,促使学生首先在宏观上把握篇章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Book 3 Unit 5的阅读文本“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标题设计如下问题:What kind of writing style is this passage? (narrative writing, expository writing or argumentative writing?) 通过标题中的a trip和The True North,学生可以判断出该篇课文为记叙文文体,以此采取恰当的阅读策略,在接下去的阅读中关注时间、地点的变化,从而更快速、更精准地抓住课文的主线,为进一步的细节阅读做好准备。
二、借题发挥 梳理文本信息与脉络
读中环节是阅读课的核心环节,承载着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任务。在此环节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标题,利用其对文本结构与主体内容具有很强体现性的特点,以它为切入点,借题发挥,开展文本阅读和信息梳理活动,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全面地理清文章脉络,对文本细节内容的解读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围绕标题设计问题 理清文本信息
在细读文本时,学生只有抓住文本结构才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从而深入品味文本谋篇和构思的巧妙。课文标题简明扼要,统领全文,教师可以充分围绕标题设计问题以梳理文本内容。围绕标题设置主问题及相关问题链,能引导学生把所阅读的文章看作有机的统一体,从标题出发理解文章构思、布局、层次结构及逻辑关系,整体感知文本主题和谋篇布局,理清内容框架和思维脉络,理解深层含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教学Book 1 Unit 3的阅读文本“Journey down the Mekong”(Part 1)时,针对课文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链(见图1),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结构与内容。
问题1通过围绕标题关键词journey,运用4W1H对本次旅行的人物、缘起、时间、方式和地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梳理该旅行的基本信息。问题2至4围绕标题关键词down,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湄公河的发源地和该旅行的难度及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本次旅行是由高海拔到低海拔,由北往南沿河往下的,并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文中主人公的性格品质。问题5和6通过围绕标题关键词the Mekong引导学生梳理旅行前主人公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旅行途中会看到的沿河风景。这种围绕标题设置的问题链,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全面系统地梳理文中大量的细节信息,感知文本的谋篇布局。
(二)基于标题感悟细节 体会脉络承接
阅读中,只是对表层信息的理解,学生虽读得辛苦,但读后却依然“见木不见林”,因为他们忽视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有机联系[2] 23。要理解“散落在文本各处”的信息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读者需要重点解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子、场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事实与观点、观点与观点、观点与例子之间的关系[4]13。
因此,在文本解读时,解读文章的脉络承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教师可以巧妙借助标题,梳理信息之间的关系。
例如,Book 6 Unit 4的阅读文本是“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 but does it matter?”该标题比较独特,耐人寻味。针对标题,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In the title, which part is a fact and which part is an opinion?学生分析后不难发现,标题本身就体现了客观事实与观点态度的逻辑关系。笔者再根据标题中的这两块信息,引导学生感悟标题隐含的各个细节,然后绘制成思维导图(见图2),从而更清晰地体会文本中事实与观点、观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基于标题进行这样的主线贯穿后,原本复杂难懂的科普信息变得简单清晰、生动有趣,文章的脉络与承接也一目了然。
三、小题“另”做 提升批判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5]9。因此,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思维能力是伴随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的阅读教学活动而产生的。表层理解关注文本信息,而深度阅读则开启思维[4]47-48。为了实现深度理解,教师可以以课文标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阅读,在深入阅读文本信息后,对标题进行质疑,通过重拟标题,并与原标题进行对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Book 1 Unit 5的阅读文本“Elias story”通过伊莱亚斯的叙述,向我们介绍了1952年到1963年曼德拉和伊莱亚斯的故事。文本理解的重点是通过梳理伊莱亚斯和曼德拉的人物关系,凸显曼德拉作为领袖人物的高贵品质。在阅读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本文的标题“Elias story”是否合理,若不够合理,请设计你认为更符合文章内容的标题。学生通过深层次的人物关系变化的对比性理解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原始的标题只提到Elias,比较片面,因此有的认为“Mandela and Elias story”更好,也有的认为“Mandelas influence” 更合适。继而笔者又追问:Then why does the writer use“Elias story” as the title?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层理解作者的用意。经过探讨,学生认为作者是从Elias的视角,从被帮助对象这一侧面来烘托曼德拉的伟大。这样,通过鼓励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质疑,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更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深入巧出 升华文本情感解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情感态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 18。文本往往是情感的依托,在文本解读时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文本解读时教师也不可忽视对文本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感解读。由于标题的概括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标题为主线,围绕标题进行“深入巧出”的情感解读设计。
所谓“深入”,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深度对话,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以及文本传递的情感,由境悟情;所谓“巧出”,就是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启发学生走出文本,把感悟到的情感适时地表达出来,实现文本解读的再创造。“出”即输出,可以是“说出”,也可以是“写出”。通过“深入巧出”地对文本进行情感解读,可以有效地实现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情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Book 2 Unit 4的课文“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时,教师可以围绕标题中的关键词“how, learn, help wildlife”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先解读文本的“Daisy去了不同地方,遇到不同动物的不同生存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这些信息,再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体验主人公Daisy的情感变化“sad—happy/relieved—amazed”,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悟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这一情感。继而,教师在情感内化之后巧妙地设计活动让学生情感输出:Choose one endangered wild animal on PPT and suppose you are meeting it.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and try to make up a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which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the animal faces and what your feelings as well as what you can do to help it. 学生讨论结束后,再邀请几组学生上来汇报,分享交流情感。通过这样的写出、说出的形式,加深并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标题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就像画龙时的点睛之笔,标题虽小,但对于文本阅读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时,教师若能巧妙地利用课文标题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口,围绕标题深度挖掘文本内涵,便能优化文本解读及随后的阅读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升华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莲红. 阅读教学视角:解读文章标题[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15(1):22.
[2] 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
[3] 全颖洁.标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1):41.
[4]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