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乐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南阳473001)
浅析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对策
张 乐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南阳473001)
【摘 要】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导管介入治疗,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使得患儿均康复出院.结果:通过对患儿采取导管置入治疗均成功,仅有1例患儿出现问题,但在进行相应处理后手术成功完成.结论:本组病例护理的实践证明,通过对手术前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健康宣教,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及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导管介入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关键词】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护理
伴随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及技术也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近年来导管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引进了大型C臂机及VV⁃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机器,通过在其监视下进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确诊.男26例,女22例,年龄3~16(平均8.9)岁.在研究对象中主要是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其次是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同正常同龄孩子相比,患儿心前区杂音较明显,发育及营养状态均较差,身体均消瘦.
1.2介入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年龄不同,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6岁的患儿给予基础麻醉,其余患儿给予局部麻醉.穿刺部位多选择股动脉或股静脉,进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时使用大型C臂机和VV⁃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生产)[1].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穿刺部位均可为股动脉,前者建立“静脉轨道”,后者建立“动静脉通道”[2];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多通过穿刺股动脉行主动脉弓造影.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适应症:①房间隔缺损直径应小于44 mm,缺损边缘残端及距离肺静脉、冠状窦、二尖瓣和三尖瓣都应大于5 mm;②室间隔缺损直径应小于12 mm,且缺损边缘距主动脉大于2 mm;③任意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均可进行手术治疗.(2)术前宣教:加强护患沟通,护士根据患儿的个性特征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手术的具体过程,使其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告知患儿术后均能像健康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3)术前准备:①清洁卫生:做好备皮工作,按照做双侧导管和开胸手术准备.②术前常规进行生化及心脏的相关检查.③术前对患儿进行过敏试验,避免患儿出现过敏反应.术前8 h禁食、4 h禁饮,并在术前置入留置针,嘱患儿排空膀胱.
1.3.2术后护理 术后需严密观察房间隔封堵器是否脱落,室间隔缺损是否出现传导阻滞,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有无血尿.(1)对于基础麻醉的患儿来说,在术后去枕侧卧位、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给予氧气吸入直至患儿清醒.加强心电监护(术后17~24 h),每2 h进行一次心电图监测,若有心律失常出现,延长监护的时间.仔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的变化.(2)对术侧肢体需严密有无渗血及出血的情况,术肢应取伸直位,可采取制动、应用局部弹力绷带及沙袋进行加压止血.对家属进行相关宣教,比如在健侧处取放便盆,避免术肢弯曲,降低动脉压及腹压[3].若患儿不配合操作,可根据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镇静.并严密监测穿刺部位及术肢血液循环状况,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可在术后24 h解除肢体制动,若无出血状况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3)避免封堵器血栓的形成.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在用药的过程中若出现出血征兆,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4)预防感染:术后3 d应持续监测4~6次生命体征,给予640万U的青霉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3~5 d,避免出现心内膜炎.(5)出院指导: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应增加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遵医嘱服药,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定期到医院复查.
在对患儿置入封堵器的过程中均顺利,仅有1例患儿出现导丝断裂的问题,但手术均成功.在术后通过严密监测病情发展,对封堵器的位置进行确认,保障心脏功能的完整,使得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
在先天性畸形中,多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多是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发育中有缺陷或部分停顿[4].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病人数高达15万,且多为房间隔缺损.传统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是外科开胸关闭缺损和未闭锁的动脉导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治疗的创伤较小,且无瘢痕,相应的康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小,安全高效.通过选取研究对象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给予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宣教,严密监测其术后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侧肢体,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了介入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顺,贾国良,何 争,等.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J].心脏杂志,2000,12(5):379-381.
[2]刘 艳.浅析先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5):274-275.
[3]彭血莲,李洁源.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配合与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2):40-42.
[4]陈务贤.经皮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22-52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3⁃66⁃02
收稿日期:2016-01-18;接受日期:2016-02-04
作者简介:张 乐.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Tel:0377⁃63200026 E⁃mail:29509826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