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印霞 王常松
浅论君相二火
柯印霞 王常松
君火;相火;概念;生理;病理
君相二火最早出现在《内经》的运气篇,即《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可惜《内经》对君相二火并未做更多相关的描述,且历代许多医家都作了一番论述,各执其理,从而给后来者正确认识君相二火带来困难,那么什么是君相二火呢?在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解。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皆提示心为君主,君火当为心火,此说法历来无太大争议,相火之论则大有不同。《内经》中只在运气篇提及君相二火,而并未做进一步的论述,从《内经》至南宋均未见将相火用于人身者[1]。相火之论始于刘河间的“肾有两枚,左者肾,右者命门,命门者,小心也”,寓相火在右肾。李东垣在刘完素的基础上提出“肾有两枚,右为命门相火,左为肾水,质同而异事也。”首提相火在命门,为后来赵献可、张景岳等的命门学说开创先河。而对于相火的看法,张景岳认为“盖总言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谓根荄之下,为枝叶之本也,析言职守,则脏腑各有君相,谓意志所出,无不从乎形质也。”“故君火之变化于无穷,总赖此相火之栽根于有地,虽分之则一而二,而总之则二而一者也。”景岳认为相火当在命门,而命门位于两肾之间,同时“命门有真阴,真阴化真气,气即阳”,故而“真阴”、“真阳”皆位于命门,为人身之本,又论五脏六腑皆赖相火以生生不息,同时五脏六腑皆有相火,君相二火均为正气,人非此火不能生。
综上,笔者以为君相二火乃是人体之正气,人非此火不能生,君相二火实乃一火,五脏六腑皆有君相火,今言君火指心火,相火寄于右肾或命门,乃是因为“其在于人,则在上为君火,故主于心,下为相火,故出于肾”,意在强调君火主明,为一身之主宰,为化育之元主,肾火(或命门之火)乃为人身相火之本,为神明之基。盖因君相二火在各脏腑体现的表现程度、功能的不同而论;二是因为此两处表现得更明显,午时一阴生,心火下降,交于肾中,子时一阳生,肾水上交于心,一升一降,心肾相交。
至于君相二火的关系,可借鉴《内经》中喜用古代官制的比喻之法,如《内经》的《灵兰秘典论》篇,就将各脏腑比喻成各种官职,以此来强调各脏腑的重要作用,此法甚明,中医本来就与中国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治”,强调了君乃主宰,当以“明”治天下,又曰:“列中庭之左右曰位”[2],提示了相乃辅助君主以行其“明”于天下,君是发令者,相听令于君,并代君以行令,故君相二火的关系当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明乃是前提,君火明则万物生长,各脏腑协调有序,“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相火最重要的是守位,不可妄动,否则为“阴火、邪火”,为“元气之贼”[3]。
君相二火实为一火,为人体之正气,与人体的思维及各脏腑机能活动密切相关,五脏六腑均有君相。“心主神明”,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藏神,指心火具有主司意识、思维、情感、性格倾向等精神活动,由于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而心火具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肝火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之作用。肺火主呼吸、行水,与人一身之气及全身水液之输布代谢密切相关。脾火主运化,与水谷精微的转化及吸收转化等息息相关。肾火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不仅与人体的生殖机能相关,又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气机升降,促进全身气血津液的代谢及能量的转化。
各脏腑均有君相,心主神明,心火乃是一身君火之本,肾主藏精,肾火乃是一身相火之本。“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为神明之主,贵在“明”,相火出于肾,为发生之根,贵在秉受心主之命而动。君火主明乃是相火守位的前提,相火守位乃是君火主明的基础。景岳言“盖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君火其用在虚,盖因君火之所以能明,以其有赖于神也,无形者也,当澄澈清明,君火之强弱,可从人的思维、感知及情志变化辨识。相火之用在于实,化实者,无形者也,相火之强弱病变皆可从津液气血之盈亏及各脏腑机能活动的异常可得。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斯可解之。
相火以君火为统帅,君火以相火为根本,君相当协调配合,相不可妄动而夺君位,君当明而不可昏暗,君主不明,相火必反,而生出各种疾病。《中庸》曰:“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故君火贵在“明”,相火贵在“动而皆中节”,君相二火“致中和”而达“道”,则其才能温煦脏腑、长养气血、交通经络,推动机体各项功能活动,共为全身生命活动之动力。
君相二火之病在于君火不“明”,相火不“位”,破坏了君相之间的“和谐”状态,导致各脏腑功能的异常。其原因有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有饮食内伤,有房劳、情志之极等。丹溪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此丹溪具体论火之起于何脏,临床上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细查心火、肝火、脾火、肺火、肾火五脏及其他腑脏之妄,而此中当特别注意脾胃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升降之枢纽,丹溪曰:“夫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人之所赖以为生者也。”又曰:“人之阴气,根据胃为养。胃土伤损,则木气侮之矣,此土败木贼也。阴为火所乘,不得内守,木挟相火乘之,故直冲清道而上。”一旦胃土败坏,则木气侮之,肝之相火亦随之妄动,此时相火之妄动则因虚而致病,重在培土泄相火之妄动,故而临床上应具体分析,分清标本虚实。火之妄动可因虚,也可因实,总在细查细辨。
各种原因导致“君火不明”可引起“相火妄动”,各种原因导致的“相火妄动”亦可引起“君火不明”,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忽视,笔者在此想极、房劳、饮食起居等病因引起的君相二火之病,《内经》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此乃神志舍于五脏的具体体现,而心主神明又具有主导地位,所以心火之盛与衰影响着情志的变化,而五脏情志之过极也影响者心火的盛衰,心火的盛衰又进一步影响相火的的“守位”,如丹溪言:“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而景岳言:“随怒随消者,未必致病。”故而五志之极伤人应达到一定的程度,生活中每日皆会有情绪,而不可能每日都生病,当是达到“五志之极”时方生病。当五志达极时,必然引起“心火不明”,进而引起相火的妄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失调,又进一步引起心火的异常,产生各种疾病。而房劳、饮食起居的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现代人不节房劳,且“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夜生活丰富,必然使得经络气血运行失常,相火不潜藏,心火虚弱,相火妄动又进一步伤阴耗血,形与神俱虚,半百而衰矣。
综上,君相二火乃是人体之正气,人非此火不能生,君相二火实乃一火,五脏六腑皆有君相火,心主神明,心火乃是一身君火之本,肾主藏精,肾火乃是一身相火之本。相火以君火为统帅,君火以相火为根本,“君火以明”是前提,“相火以位”是基础,君相二火“致中和”而达“道”,则其才能温煦脏腑、长养气血、交通经络,推动机体各项功能活动,共为人身生命活动之动力。在临床上应特别注意情志因素、房劳、饮食起居等因素引起的君相二火的异常,进而导致脏腑气血失调,产生各种疾病。治疗上应细查火之妄,明辨虚实,“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1]姜春华.相火考略[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18(1):33-37.
[2]黄靖.试论君相二火[J].江苏中医药,2010,42(3):63-65.
[3]袁占盈,张秀华.金元四大家与相火学说[J].河南中医,1987,2:46-47.
(收稿:2015-09-03 修回:2016-01-05)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 350108)
王常松,Tel:1339500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