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分析

2016-01-23 03:30金学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期
关键词:复发率心肌梗死病情

金学敏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其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发生了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和缺氧,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大多数该病患者可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烦躁不安、盗汗、心绞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会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变化、过劳、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吸烟、饮酒、便秘等因素密切相关[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因此抢救的及时性与护理操作的熟练性会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率。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38例,男性患者有52例,他们的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为(60.43±10.51)岁,他们的病程为20~160min,平均病程为(84.21±12.23)min,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①存在全身性感染的患者。②存在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抢救,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抢救,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抢救,具体的流程是:当医护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应立即赶往现场,并对患者进行院前抢救、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检查及吸氧治疗,并在其入院后让其卧床休息,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2.2 观察组 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抢救,具体的流程是:①院前护理。医护人员在接到呼救电话后应立即赶往现场(5min内必须出诊),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在确认患者家属恢复镇静后,应指导其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比如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不要推摇患者等,以避免加重其病情。同时,医护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慰,以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尽可能地消除其恐惧感和不适感[3]。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吸氧、解除心肌疼痛等治疗。在抢救工作结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抢救。在搬运患者时,动作必须迅速而轻柔。在将患者送上救护车后,护理人员应立即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并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同时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医院取得联系,并让其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②接诊流程。抢救医护人员应在救护车上与急诊护士取得联系,以确保患者能够在入院5min内完成吸氧治疗、血常规检查、心肌酶检查等抢救步骤。③PCI术前准备。当确诊患者发生AMI后,护理人员应迅速为其装置静脉通道留置针,并让其进行碘过敏试验,同时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④将患者送入介入手术室的流程。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病情及准运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将其立即送入导管室,并将患者的资料转交给导管室护理人员,以确保其能够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疾病复发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将收集整理的实验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然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3.33%,病情复发率为8.89%,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80.00%,病情复发率为26.67%,死亡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致死率高等特点。据统计,大约有50%的该病患者会在发病后的1h内发生院外死亡[5]。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研究证实,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及时为其疏通梗死的血管,确保其血液供应的畅通,避免出现血凝现象,可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以往临床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仅仅按照医师嘱咐,没有遵循一定的护理规范,相关责任未落实到人,导致在抢救时手忙脚乱,影响抢救,增加死亡风险,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因此加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接诊护士成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患者抢救全过程,合理配置人员进行急诊操作、手术准备等工作,使护理分工更加精细化、具体化,迅速完成手术准备工作,缩短急诊室到手术室的时间,避免病情延误,为疾病的救治争取更多时间,从而降低疾病死亡率。我院对院前运转及抢救流程、接诊流程、PCI术前准备、送导管室流程等进行优化和改进[6],进一步明确了各项抢救措施执行时间、顺序等,规范护理抢救工作,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落实护士责任制度,培养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水平、工作繁忙等,导致护理工作出现遗漏和疏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明显缩短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的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效果,还能降低其死亡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倪瑜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4,23(8):30-31.

[2]唐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12(4):350-350.

[3]唐李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482-482.

[4]张信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5,05(3):147-147.

[5]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09(18):108-110.

[6]张笑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14):3342-3343.

猜你喜欢
复发率心肌梗死病情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