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燕 柴士花
(驻马店市中医院老年病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其主要作用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眼压、消除外伤性水肿等,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临床实践证实,在为患者静脉输注甘露醇的过程中其血管内的药液易渗漏到血管外,导致周围细胞脱水变性,进而可引起血管变硬、渗液处皮肤肿痛、发红等静脉炎的症状[2]。近年来,我院使用云南白药对甘露醇外渗所致静脉炎患者进行外敷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90例患者均为2010年07月-2012年07月在我院静脉输注甘露醇后发生甘露醇外渗性静脉炎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穿刺部位均因甘露醇外渗而发生静脉炎,其病情均符合静脉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49例,女性41例,其年龄在49-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6.7)岁。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土豆片敷贴法进行治疗:将拳头大小的土豆洗净,切成薄片,敷于患处,用保鲜膜包裹。为实验组患者应用云南白药外敷法进行治疗:将适量的云南白药用75%的酒精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敷药的厚度约为0.2-0.4cm,用保鲜膜包裹。在为患者输注甘露醇后20min去除敷料。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3天后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在对其进行治疗前后其视觉模拟评分(VAS)[4]的变化情况。
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穿刺部位出现的疼痛、肿胀、有灼热感及静脉条索状改变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穿刺部位出现的疼痛、肿胀、有灼热感及静脉条索状改变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穿刺部位出现的疼痛、肿胀、有灼热感及静脉条索状改变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上述的标准。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对本次研究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其VAS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VAS评分降低的幅度较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VAS评分的分析
药液外渗是在为患者静脉输注甘露醇的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甘露醇的高渗透性及其所含的微粒成分均可对局部血管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疼痛、肿胀等症状,并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及局部皮肤缺血、缺氧等情况[4]。土豆中含有丰富的茄碱及龙葵碱等活性成分,可迅速渗入皮肤组织中,兴奋局部血管的平滑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土豆中富含的维生素B2是皮肤代谢所需的重要原料,具有增强皮肤组织自我修复功能的作用。云南白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抗凝血、抗血栓、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因子的渗出等作用。酒精具有消毒、止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缓解疼痛、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抵抗能力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VAS评分降低的幅度较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应用云南白药对甘露醇外渗所致静脉炎患者进行外敷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显著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刘蓉.用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土豆片外敷疗法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2.
[2]赵媛华.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预防静点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J].医学信息(医药版),2010,23(10):19-19.
[3]李考翠.云南白药治疗甘露醇外渗10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02):279.
[4]李杜花,郭丽兰,白洁.甘露醇致局部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