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2016-01-23 09:05周晓音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院校

周晓音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402)

地方文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周晓音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402)

大学语文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它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并未有明确的定位,而且存在着教材同质化、教学学科化和课程边缘化的问题。文章根据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尝试地方文化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校地结合,品学游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学习的评价方式,使语文教学接地气,重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地方文化;《品味浙江》;人文素养;专业发展;语文兴趣

大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相统一的课程,它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品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多集中于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模式和语文考试等问题上,其中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多集中在语文教育与专业、职业发展的关系上。笔者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乡土文学作品是非常好的语文教材,它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既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能够满足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一、高职语文存在的问题及与地方文化结合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在全日制普通高校普遍开设,成为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遗憾的是,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并未有明确的定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材同质化。《大学语文》教材有1 000种之多,现在用于教学的就有400种左右。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森华表示:现在的《大学语文》虽然品种多,但看上去却很相似。①李昆蔓:《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评述和教学改革》,《职教探索》2013年第2期,第190页。《大学语文》基本上是文学史结构类型和文体结构类型,从中国古代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还有部分外国文学作品,而且选篇与中学语文多有重复。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人文话题为结构类型的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结构。目前,《大学语文》在普通高校运用得较多,在高职院校运用得较少,且普适性强、针对性弱。

二是教学学科化。教学重视语文学科体系,如文学史的构建、语言文字知识的落实等,这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一种隔阂。教学过程也存在模式化、简单化的倾向,重视篇章句的阅读、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学生多被动接受,对大学语文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的片面认识不无关系,语文教育成为一种简单的对使用工具的训练。

三是课程边缘化。大学语文已成为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但在高职院校处于边缘化地位。高职院校往往把高等职业教育当成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培训,而没有看成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素质的培养,重视“技术”,忽略“素养”,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据笔者了解,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已很少列入必修课,列入选修课的也是少数,不开设的则比比皆是。

高职院校忽视人文基础课,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根据教育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它既是职业教育,重视技能性,又是高等教育,区别于短期的职业培训,它以“育人”为主要目标,关心学生的素质,即人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文素质,整个民族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其中,人文素质中的母语素养至关重要。①周建民:《论大学母语教育的变革》,《江汉学术》2013年第1期,第25页。因此,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有存在的必要,关键是如何开设才能使其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需求,在道德培养、情感浸润、审美提升和文字运用上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与地方文化结合的意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集文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人文素质课程。地方文化是指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包括古代、现代和当代的文化,也包含历代文学、风土人情、民间风俗、传说故事、名人传记和古建遗存等诸方面,是一个地方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产物。语文教育完全可以从地方文化中汲取“养料”,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接地气”的语文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根据《若干意见》中“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地方文化进行语文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学生受到地方文化的熏陶,能从中汲取“营养”,在今后的就业创业中能结合地方文化进行创新,能运用地方文化创造更多的职业价值。

2.熟悉的文化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地方文化中寻找语文教育的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亲切的语文读本,改变大学语文教材同质化和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的现象。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前虽对地方文化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熟悉”的“陌生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文化的欲望,提高语文学习的接受性,而地方风物、历史、文化及精神也会随着乡土语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根植在他们身上。

二、乡土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

语文教育是受制于主流文化的开放性的文化活动过程,也是活动主体(活动参与者)文化生成与建构的过程。②郑佩瑗:《从文化学视角看高职大学语文建构》,《广东教育·教研》2007年第7/8期,第36页。K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自2009年起开设公共选修课“跟我游——文学中的浙江”(乡土大学语文)和会展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从地方文化视角出发,开展“降低重心、能力本位、注重人文、突出实践与运用”的高职语文课改探索。同时,为获得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反馈意见,笔者召开座谈会,并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K学院会展专业学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为100%。问卷涉及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教材与专业关系、教学模式以及学习评价等内容,通过学生的评价获悉其对课程的接受程度。

(一)乡土教材的选取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选篇能够让学生坐下来、读进去,有启迪才能够将文化的因子扩散到学生的血液进而浸润他们的心灵。③陈艳秋:《社会需求视界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10期,第174页。为此,在大量的名人名家描写浙江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人文性、审美性、阅读性和规范性兼佳的篇章,形成乡土语文教材《品味浙江》。教材改变了以文学史或文学体裁为结构模式的惯常体例,以话题为结构类型,分为风骨卓立、江南烟雨、风俗画卷、千年一回和城市密码五个模块,围绕作品,配以图片、资料小卡片和作品导读,集浙江文学、历史、地理和文化于一体。所选作品兼及古代、现代和当代,尤其注重当代元素,如《杭州的现代童话·西湖重》《走进宁波·邵逸夫的名人档案》《温州人走世界·回望凯旋门》《桥图腾》等,内容鲜活,重视新的人文思想如浙商精神对学生的启迪作用;文体有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文字运用规范,特别选择可读性较强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K学院以《品位浙江》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材。公共选修课“跟我游——文学中的浙江”以《品味浙江》作为教材;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则使用两本教材:以《品味浙江》为主,以《大学语文》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由王艳玲、杨巧云主编。为辅(自学教材)。在教学选篇上尽量兼顾专业特性,选取与会展有关的篇目,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富春山居图的展览)、徐霞客的《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游天台山之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有西溪花朝节、西溪端午龙舟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人雅会的节庆活动、书法节)、周密的《观潮》(观潮节)、周作人的《乌篷船》(绍兴有以乌篷船为题材的展会)、茅盾的《香市》(市民的节庆活动)、丰子恺的《塘栖》(塘栖枇杷节)、王旭烽的《南方有嘉木》(茶文化节)、越剧《梁祝》和《白蛇传》(杭州是爱情之都)等,使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思考文学、历史、文化与会展的联系,启发会展策划灵感。

对于将《品味浙江》作为大学语文教材,学生纷纷表示:一拿到这本教材,就马上去读描写杭州的作品;这门课程能把我们带入那个属于人文、山水的世界;印象最深刻的是朱自清的《春晖的一月》,喜欢他笔下的春晖和乡村生活,质朴、简单、真诚、淡雅;让我们有了许多更向往的地方,丰富了精神世界……乡土语文构建了文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应有的文化品性,使学生以书本的文学作品为出发点,读浙江、品浙江、走浙江。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对于教材《大学语文》与《品味浙江》的看法”一题(多选题)中,分“可读性强”“天然的亲切感”“选材的丰富性”和“对专业学习帮助大”四个选项,《大学语文》的得票数分别为57、25、67和17,《品味浙江》的得票数分别为33、88、47和23。可见,尽管选材受到地域限制,学生仍非常认可《品味浙江》。《大学语文》的优势在于能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选取篇章,相较而言,《品味浙江》在可读性与丰富性上略逊一筹,但天然的地域亲切感是其所特有的,能让学生走进它、喜爱它,提高阅读兴趣。在专业学习上,地方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能更好地启发学生运用地方文化进行会展项目的设计。在“对教材选用的看法”一题中,86.4%的学生赞同将《品味浙江》教材与《大学语文》教材结合使用,反映了会展专业学生既想立足本土又想拓宽视野的真实需求。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单一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要使学生从“被学习”中解放出来,消除厌倦心理,就要进一步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K学院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校地结合,品学游一体”的教学模式。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品读《品味浙江》中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具有丰厚地方文化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作品,还要进行拓展学习,围绕“我的家乡”写博文,制作PPT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简单的听众,而是在“做中学”:查阅资料、拍摄家乡景观以及整理交流思路。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都能在这种主动学习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2.校地结合。“品味浙江”把地方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积极利用校外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多种资源,使学生真切地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同时,学生也把家乡的文化带入课堂,王阳明、王国维、戚继光、徐志摩、茅盾、张乐平、陈省身及朱生豪等人物,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南湖烟雨、临安钱王祠及海宁观潮等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名胜,湖笔、安吉白茶、杭嘉湖丝绸及金华火腿等颇具文化色彩的特产,经过精心准备进入课堂交流。每个学生都贡献一个话题,教学内容就会很丰富,学生的视野就会扩大。

3.品学游一体。学生跟着作品品味和游览每个地方,又结合作品实地游览,如走进杭州富阳的郁达夫故居、近距离探寻文学大家的人格与成就和走进西溪湿地感受自然与文化交织的美丽等。这种实地学习,使学生对人生、社会和生活有更深切的感悟,其情感、审美和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三)评价方式的完善

学业成绩评定是教学的手段之一,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改革大学语文评价结合起来。学业评价既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既注重评价的终结性反馈功能,也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调节、激励和导向功能。比如,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作为形成性考核的成绩:一是课堂交流,做好PPT,介绍家乡(人物、风俗和景物);二是参观郁达夫故居和杭州西溪湿地;三是以家乡览胜、游记等形式写两篇博文。

在终结性考核中,公选课“跟我游——文学中的浙江”采用开卷考,占总成绩的50%;会展基础课大学语文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要求学生自学的《大学语文》占卷面成绩的30%。在“大学语文考核方式”调查题目中,选择“平时成绩+闭卷考试”的有44人(占29.9%),选择“平时成绩+开卷考试”的有66人(占44.9%),还有27人(占18.4%)选择“不需要考试,以平时成绩计分”,仅11人(占7.5%)选择“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一种形式的终结性考核方式。这说明,大多数学生重视平时成绩,认为这样的评价比较客观,能够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都纳入考核的成绩,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学习兴趣,不断积累语文素养。

三、地方文化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本着遵循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探索地方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新路子的想法,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思考。

(一)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发展的根基,它不像有些技能的学习立竿见影,更像盐在水中有味无痕,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关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以地方文化为着眼点进行选材的语文读本,完全有可能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品味浙江》作为乡土语文教材,与其他大学语文教材结合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语文教育没有专业之分,着眼于长期效应,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洪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作用,只能进一步加强,不可忽视、削弱;大学生的语文继续教育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语文课程应成为各类全日制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①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3期,第16页。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大学语文课的开设,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大学语文与专业发展

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感知、想象、分析)及表达能力(书面、口语)等基本素养方面,都与专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地方文化为内核的大学语文,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方面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如K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乡土大学语文对会展项目的策划设计、方案写作和人际沟通等都有很大的益处。在“语文学习对未来就业和事业发展是否有影响”调查题目中,选择“有影响”的有114人(占77.6%),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感受。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紧密相关,“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主要是围绕专业方向来组织的,专业是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②李海英、胡海燕:《高职大学语文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74页。因此,开设大学语文在注重语文基础学科作用的同时,也要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的“无用之用”与“有用之用”都将作用于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如旅游专业学生能结合地方文化进行导游讲解和会奖旅游设计,文秘专业学生能运用地方文化进行写作和人际沟通,装潢、景观和广告等设计专业学生能从地方文化中寻找到富有地方特色的元素,表演艺术、动漫艺术专业学生能从地方文化中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城镇规划专业学生能利用地方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城镇等。当然,专业不同,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也不同,其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可努力做到同中有异。

(三)大学语文与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倾向于“动”,喜欢交流和操作,如果只简单地注重语文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就会厌倦;如果能通过大学语文将身边鲜活的东西带给他们,学生就会感兴趣。有公共选修课的学生表示:这门课的课程量不够多(约30课时),最好由选修课改成必修课。学生的感受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并不排斥大学语文,且对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性学习的呼声非常高,希望多走出校门,增加一些“文”与“地”的交互。可见,只有认识教学对象的特点,重视大学语文学习主体的过程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运用现场教学,多开展朗诵、演讲、辩论、表演和趣味写作等学生参与感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与实践中体验快乐,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地方文化的高职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语文和学生职业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上找到结合点。不过,K学院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时间不长,当前的研究重在对在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上,今后还应追踪毕业生学习乡土语文的成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文素质的评价,以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语文教材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责任编辑 毛红霞)

Exp loration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View of Local Culture

ZHOU Xiaoyin

(Hangzhou Polytechnic,Hangzhou,Zhejiang,311402,China)

College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conduc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However,it doesn't have a clear position in the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withmany problems such as homogeneous course book,subjective teaching and coursemarginalization.Tomeet the require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ttempts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view of local culture,and builds a teaching mode of“teachers as the guide,students as the subject,combining college with local society,putting experience,study and tourism as a whole”.The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reformed tomake the Chinese teachingmore local to rebuild students'Chinese learning interest for the purpose of further promoting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local culture;Taste of Culture in Zhejiang;humanistic quality;major development;interest in Chinese language

10.3969/j.issn.1671-2714.2016.04.016

2016-01-26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CG398)

周晓音,女,浙江金华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