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与空间格局分析

2016-01-23 01:35:22张晓红
关键词:经济圈格局影响力

张晓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与空间格局分析

张晓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径向力主要体现于微观意义上的圈内企业市场控制力和区域内产业间的关联效果两个方面。在旅游经济圈视角下的地力空间格局则主要体现为企业分布、基础设施分布和自然地理状况等三个方面。地理空间格局和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地理空间格局对规模经济、企业成本、产品差别和产业波及效果的影响作用上。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地理空间之内各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对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与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旅游经济圈;产业组织;经济地理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据的地位正在日益提升。在区域经济管理活动当中,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也正在逐步成为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法。由于旅游产业本身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地理空间格局对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作用始终不容忽视。本文将对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与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一、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区域旅游经济圈是区域内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内的企业进行有机协调所构成的区域经济体系的外在表现。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主要体现为微观意义上的旅游厂商市场势力,和区域内旅游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产生的影响和带动能力两个方面。

(一)微观视角下的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及其构成要素

区域旅游经济圈是区域内的旅游企业的有机综合体。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首先来自于相应企业的市场势力,当旅游经济圈的核心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势力时,区域内的企业将能够通过自身的价格制定能力对其他区域的旅游经济圈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1]。这一影响力包含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产品差异化和营销渠道等构成要素。

1.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主要体现为厂商的价格控制能力。在经济学理论当中,厂商的市场势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区域内的旅游企业如果普遍具有较强的价格控制能力,将使整个区域在经营收益上整体性的呈现出相对于其他区域的竞争优势。价格的制定能力主要体现为厂商的自主定价能力,当厂商不具备价格控制能力时,被动接受整个市场内的均衡价格,防止由于价格弹性过大导致的提高价格客户就直接流失的现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掉市场势力。其外在体现是消费者对旅游厂商所制定的价格的变动并不敏感,提高价格不会导致客户完全消失。

2.厂商的价格控制能力来源于规模经济、绝对成本和产品差别,乃至于营销渠道等构成要素。当一个产业内的最优产品供给规模在厂商实现规模经济的范围内时,外部厂商将很难直接进入相应的产业,由此,规模经济效应能够排斥掉大量的潜在厂商,厂商因而具有调整价格的空间。在旅游经济圈的发展过程当中,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体现于固定资产投入巨大的高端市场[2]。高端旅游服务业需要为游客提供较为豪华的服务设施,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部厂商难以承担高昂的费用,高端客户资源也较为有限,外部厂商进入后难以短时间内具有较大规模的客源,因而可能造成进入高端旅游行业后就长期亏损难以获得收益的情况。由此,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圈的服务对象越高端则企业的市场势力将越强。

3.产品差异和渠道能够更好的为区域内的旅游厂商带来影响力。产品的差异可以体现为内涵、外延和形式等三个方面,内涵产品主要指旅游企业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观光和游玩娱乐等核心内容,外延产品是对核心产品功能的补充,在现代社会,伴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追[3]求,外延产品的内容正在逐步朝着保健等概念延伸,而形式产品则更多的体现为产品的包装和形象品牌等内容。营销渠道产生市场势力的核心原因在于营销渠道本身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同时更为便捷和直接的营销渠道也能够直接降低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对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也能够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产业关联中的旅游经济圈影响力

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也体现为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能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是区域旅游经济的带动能力的外在依托。

区域旅游经济圈对区域内的经济系统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为后向的带动作用和前向的推动作用两个方面。后向的拉动作用在旅游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影响当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后向拉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所形成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品需求。创造总需求是区域旅游经济圈的拉动作用的核心内容,前向的分配作用主要表现为旅游经济圈的产品向其他产业进行流动的结果。由于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其主要作为物质资料的消耗者而存在,物质资料的消耗可以被归纳为价值消耗和实物消耗等,价值消耗是在产品交换过程当中产生的货币资金的转移,而实物消耗则主要体现为有形物资的使用。

我国国民经济体系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创造更多的物质产品需求以促进第二产业部门的资本循环和周转是旅游经济圈能够发挥的核心作用。而旅游产业的横向推动作用的形成则更为间接化[4]。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吸引其他部门的投资和生产的发展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内容。

二、空间格局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空间格局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区域内的企业分布、地理空间构成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内容。地理空间状况包含着地形、地质结构等要素,是区域内地理空间结构的基础性内容。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分布状况是企业为核心的旅游经济圈的存在基础和支撑结构,企业分布作为地理空间结构和基础设施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分析旅游经济圈的经济地理结构的核心内容。

(一)地理空间构成是区域空间格局的基础性因素

地理空间构成包含着地形和地质状况等两个基本构成因素。地形因素决定着河流的流向和地理空间的承载功能,较为开阔的地形结构虽然能够更好的容纳旅游企业所构成的旅游经济区,并为相关企业的分布奠定空间基础,但是必然造成旅游景观的匮乏[5]。因此,旅游经济区内部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同旅游资源的富集度存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协调需要企业经营手段和基础设施分布状况的作用。

(二)基础设施状况是使旅游经济区的发展和地理空间结构相协调的外在支撑

基础设施的便捷程度决定着物流、人流的节拍和速度。较为便捷的基础设施能够使旅游经济圈内的企业数量突破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在旅游经济圈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的同时,容纳更多的企业需要完备而发达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空间格局具有改变作用,基础设施在地表和低下的修建,能够改变自然景观的外在形态,同时为景观增添人文气息。

(三)旅游经济圈内的企业分布是旅游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最终结果

企业分布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产业内部,也包括和旅游产业相配套,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支撑性作用的相关企业。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网络化企业协同体系是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分布状况的根本内容。

由此可知,利用特定的地形地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旅游产业企业和相关企业的空间整合是区域旅游经济圈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在体现。空间地理格局、基础设施状况和区域经济体分布共同构成了空间格局体系。

三、空间格局和旅游经济圈影响力的内在联系

(一)空间格局同区域旅游经济圈的规模经济实现

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投入的存在而产生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的产生源自于平均固定成本伴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下滑的事实,空间格局对规模经济效应的影响可以体现为市场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客户群体三个方面。

1.空间格局决定了市场空间的大小。地理空间格局当中的地形、地质结构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市场空间的状况。市场空间这一概念在经济学的视角之下,主要指潜在的客户规模。地形和地质结构状况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规模,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能够形成更为丰富的自然景观[6],而自然景观的数量和自然景观所产生的市场空间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自然景观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景点对游客的长期吸引力。

2.基础设施规模直接决定了固定成本的投入规模,并决定了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范围。在我国,基础设施的修建主要由公共预算资金负担,但是公共预算支出最终将转化为企业的税收和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并形成企业的固定成本支出。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最终将形成高额的固定成本,形成平均成本下滑的巨大空间,并直接导致规模经济效应对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巨大弥补功能,并使得规模经济的存在区间逐步放大,平均成本伴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范围更为广泛。

3.客户群体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在经济学理论当中,企业的最优产量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进行制定。在旅游行业当中,客户群体决定着边际收益的情况,边际成本既定时,较为高质量的客户群体将最终决定企业具有更大的最优产量。

(二)空间格局决定着企业的成本构成

空间格局包含着企业分布、基础设施状况和自然地理格局等内容,这些因素不仅仅决定着规模经济的实现,也决定这企业成本的构成,而绝对成本本身也是旅游经济区影响力的重要决定因素。

企业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固定成本投入规模、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等成本构成因素。集中分布能够使企业节约固定资产投入,共同使用基础设施本身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也能够帮助企业节约全部预付资本。基础设施状况不仅仅决定了企业的固定成本投入状况,也决定旅游企业在游客进入景区观光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运输工具的数量和运输工具的磨损程度。较好的基础设施能够减少运输工具的有形磨损,也能够降低对运输工具的要求,从而降低无形磨损对企业固定成本投入带来的影响。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旅游过程中的运输时间,从而减少单个景点所要负担的成本。自然地理空间格局的稳定性使得企业负担较低的运营风险[7],降低游客的接待难度,这将共同给企业带来成本的节约。

(三)空间格局状况决定了旅游经济区的产业波及水平

产业波及是产业关联的集中体现,产业波及可以被划分为后向的拉动波及和前向的分配波及。地理空间格局状况影响着对旅游业提供支持的企业的分布状况,从而决定了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影响着旅游经济区的产业波及能力。

1.交通要素对旅游经济区的产业波及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力。交通要素的核心内容是基础设施的便捷程度,当基础设施比较良好时,比较优良的基础设施能够使得企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辐射经济腹地。在经济学理论当中,一个地区的市场化需要基础设施作为载体,使生产活动更为广阔的进入到市场交换活动当中。便捷的交通带来的货物流动量的加大,可以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使其他产业部门对旅游经济圈的支持作用更大。

2.良好的交通条件也能够使旅游经济圈对区域形象的拉动作用更大,从而形成间接性的前向推动作用。旅游产业本身是高端服务业的一种,一个具备良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的地区能够更好的树立起自身的形象,使本地区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在产业组织理论当中,其他产业可以通过这种效应,产生品牌上的搭便车效应,无形当中实现其他产业的产品差异化。

3.地形和地质结构等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旅游经济区产业平衡关系。产业平衡关系当中附着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地形因素和地质结构因素作为区域内空间格局当中最难改变的自然地理因素,决定着旅游经济圈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外在支持的大小和规模,同时也决定了所需要的外在支撑的内容和形式。复杂的地形结构和地质结构催生着旅游企业对复杂的运输工具的需要,消耗着更为广泛的产品和技术更为复杂的服务,这最终在产业平衡关系当中体现为对不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主要体现为市场势力和产业关联水平两个内容。市场势力包含着规模经济、绝对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等构成因素,产业关联水平包含着前向的推动作用和和后向的产业拉动作用。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后向的产业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区域旅游经济圈视角下的空间格局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分布、自然地理空间结构和企业分布状况等内容。这些内容共同决定着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企业的成本构成和产品差异化水平,对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把握这些规律能够为区域旅游经济圈的规划和发展产生提供更为良好的理论支持。

[1] 曹芳东,吴 江,徐 敏,等.长江三角洲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测度与分析[J].人文地理,2010,(4):109-114.

[2] 汪德根,陈 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5):528-536.

[3] 郭永锐,张 捷,卢韶婧,等.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J].地理科学,2014,(11):1299-1304.

[4] 陈智博,吴小根,汤 澍,等.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6):1064-1067,1076.

[5] 沈惊宏,陆玉麒,周玉翠,等.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2012,(10):1220-1228.

[6] 李 婷.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法》遏制旅游乱象实效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9(5)82-88

[7] 任 鸣,邱宏亮,金建江. 国内旅游统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7(02):5-7

Analyses of Regional In fl uence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ourism Economic Zone

ZHANG Xiao-hong
(Jiangmen Polytechnic, Jiangmen 529000, Guangdong, China)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radial force is mainly re fl ected in the micro sense circle corporate control of the market and intra-reg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of the effect of industry. Fertility spatial pattern in the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mainly re fl ected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distribution, three distribution infrastructure and natural geographic status. Relationship in fl uence geospatial patterns and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between mainly reflected on the influence of geo-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es of scale, business cost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industry affection effect.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 fl uence on the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by analyz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in geographical spac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 Geography

F205

A

1673-9272(2016)02-0074-04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2.015

2016-01-28

广东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江门市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策略研究”(2015XY016)。

张晓红,硕士,讲师;E-mail:1007546564@qq.com。

张晓红. 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与空间格局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2):74-77.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经济圈格局影响力
格局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9:02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16
天才影响力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0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9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人物的大格局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10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9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冷眼看首都经济圈升温
法人(2014年5期)2014-02-27 10: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