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 何俊峰 王文英 方倩
【摘要】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文章分析了诊断学实践教学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以期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为医学生走上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诊断学 实践教学 临床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75-02
诊断学是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为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为医学生在学习了基础医学之后,过渡到临床内外妇儿各个学科的学习而设立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是学习和掌握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1]。诊断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广,既有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临床技能的培养,还需要语言沟通及文件书写能力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历书写等,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的体格检查的操作方法更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2]。笔者结合目前本校诊断学的实践教学经历,从几个方面谈谈促进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初步探讨本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诊断学的实践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诊断学实践教学现状
①全国医学院校大范围扩大招生,医学生人数快速增多,而医学院校相应的配套资源不足,教师的引进滞后,造成师生比例失调、理论课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均衡及学生体格检查的实训时间相应不足等问题。②缺少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的统一标准:来自不同医学院校的教师某些体格检查的手法不同、标准不一,甚至有错误存在,导致学生练习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手法不规范、记忆混乱等问题。③学生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诊断学实践课时往往侧重记忆体格检查的项目内容和操作手法,却不探究为什么这么作和这么作的临床意义是什么。④考核形式单一:一般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即在学期末集中进行诊断学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的方式,学生容易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短时间应试的记忆重点内容和技能操作手法,导致考试后很快忘记所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系统牢固的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⑤医疗大环境下医患关系不和谐:学生见习或实习时往往不敢在病人身上进行体格检查,或者病人不配合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也存在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手法不规范的问题,所以学生实习一年后体格检查的操作手法反而退化了。
二、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校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1.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修改教学大纲
1995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必须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才可在医疗机构注册和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所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医学生毕业后正式走上岗位前必须通过的考试。考试分为实践技能和医学综合笔试两个部分,前者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技能考试者方有资格参加综合笔试。实践技能重点考查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广泛,包括职业素养、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辅助检查和病例分析六个部分,均为诊断学这门课程的教授内容。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本校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蓝本修改了诊断学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面紧紧围绕执业医师考查的六个部分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融入了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等教学内容,对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强调、多举实例和详尽的解析,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帮助了学生理解和记忆[3]。
2.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举足轻重,本校为完善学科的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对于教龄不满两年的新任专业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每名青年教师由教研室指定专一的培养导师,培养期为一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全程听其培养导师所教授的一到二门本科课程,包括实践课程,并认真书写听课记录、熟悉诊断学的课程内容及大纲要求、学习撰写教案和讲稿并由导师审阅,掌握导师的讲授内容、学习导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同时于学期末参加所听讲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必须达到九十分以上才为合格。另外规定青年教师需在培训结束前任选所教授课程的章节内容参加集体试讲,由教研室各教师根据评价表打分,平均分八十分以上才认定为试讲合格,试讲合格并且培训期满后方可走上教学岗位。
3.统一标准,编写适用的指导教材
诊断学的教学过程多由临床内科医生共同参与完成,这些医生毕业于不同的医学院校,所习得的体格检查手法不尽相同,经常导致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同级不同班的同学所学手法有所差别,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时标准不统一,久而久之造成记忆混淆;另外各校的教学计划和进程一般不同,缺少跟进自身进度安排的实践指导教材。针对此问题本校参考国内外诸多版本的诊断学教材及实践指导书籍的体格检查操作手法,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了对应自身教学进度的诊断学实践指导教材。以此教材为指导,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统一授课教师的体格检查手法,纠正个别教师的错误手法并从细节上规范手法的一些不良习惯,互相借鉴和学习实践课的授课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课教学课时,均衡理论课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和练习体格检查的操作手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同步发展也为当代的医学教育打开了新局面。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技能操作的具体手法及临床病例的分析经常使用图片及视频资料,本校配备并适时更新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实践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和直觀、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研室教师均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的培训课程,认真制作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实践课教学课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体格检查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的印象更加深刻。
5.引进虚拟仿真模拟人教学设备
诊断学实践教学多是两两同学间互相练习,而同学间练习操作手法均是在相对正常的人身上进行,很少真正接触到阳性体征,导致学生对体格检查的内容理解不透彻。本校引进虚拟仿真模拟人教学设备,心肺腹均可模拟出多种临床上常见的阳性体征,尽可能的贴近临床的病理状态,给同学们提供了可以反复练习检查手法的条件,帮助同学熟练的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加深同学对阳性体征所提示临床意义的理解和记忆[4]。
6.开展课下实验室开放
学生在诊断学实践课上学习了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手法后,课下还需要反复练习和复习才能熟能生巧,但学生课下练习时一个是由于没有检查器材如血压计、叩诊锤等,另一个就是高等院校大学宿舍多为下桌上床,床位比较高、面积相对小,如此条件下同学之间很难互相进行技能操作手法的练习。本校针对此情况施行了课下开放诊断学实验室的方法,同学可自主到实验室进行练习,随时应用实验室的相应器材,并且安排教师值班,为同学答疑解惑,随时解决同学练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7.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诊断学考试中,一般是采用期末集中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的方式,通常学生会在期末考核前短期内突击记背知识点和训练技能操作内容,这种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操作手法。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知识,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本校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将多项考核标准综合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实践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的技能考核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了学生的出勤记录、课前小考、课堂表现及课下作业。这种综合考核方式使学生由单次的应试考试转变为全程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的努力,本校在诊断学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存在一些不足。面对医学教育日新月异,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当下,我们将不断思考、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中心总结教学经验,将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当中,不断探索、研究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使医学生掌握好诊断学这门重要的课程,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不仅知识完备,而且技能过硬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万学红.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兰萍,邵锦霞,刘颖,李小波.诊断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探讨.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01):184-186.
[3]李璟怡,郭雯珲.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西医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3):124-125.
[4]何晓峰,张存泰,刘文励,赵建平,魏信艳.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0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