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静
(浙江理工大学 体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18)
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杨乃静
(浙江理工大学 体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年来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影响因素
0前言
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潜能,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武术训练和竞赛活动。在竞技体育的训练中创新无处不在,无论是技术的发展还是训练方法、手段的改进,运动员每一次夺冠或优异成绩的取得,都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创新的结果。武术套路技术创新起步晚、步子慢,难度动作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处于相对薄弱且被动状态。竞技武术套路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走创新之路。近年来,由于竞技武术套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在比赛中获得满分的难度动作分的不在少数,而运动员的基本分又相当接近,此时创新难度的作用就突显出来,谁能获得创新难度的加分,谁将在比赛中获胜。因此,对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研究,是进一步贯彻规则和提高武术套路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旨为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实践提供帮助。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竞技武术套路历届评分规则和2012版国际竞赛规则,查阅武术跳跃类难度动作技术优化训练和方法创新等方面的论文资料;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管理学、心理学、创新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1.2调查法
1.2.1访谈法。通过走访、座谈,针对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现状等问题与部分武术套路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记录和归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
1.2.2特尔菲法。初步设计《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影响因素的专家问卷》并采用特尔菲法对省内外7名具备10年以上从事武术工作经验并在武术界具有一定的权威的专家进行3轮专家问卷。 通过符合特尔菲的操作程序和严格控制的专家调查,得到趋于统一的专家意见,经过筛选后,得到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1.2.3问卷调查法。笔者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调查方法的要求设计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出相关系数r=0.83,P<0.01,问卷的信度达到研究要求。并请7位专家对修改后的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其中6位专家认为该问卷比较有效,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对教练员、裁判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0份,其中无效问卷0份,回收率为80%,有效回收率为100%。由此可以认为本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都能满足本研究的要求。
1.3数理统计法
问卷整理后按拟定编码进行计算机输入,运用SPSS11.0和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创新现状分析
2.1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数量
自1996年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设置创新难度加分条款,至今已有十几年,这期间又相继出台了2003、2007、2012版三部竞赛规则,对创新难度加分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然而,难度动作的创新尤其是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却屈指可数,具体表现在竞赛规则中跳跃类难度动作数量的变化上。经统计,1996年版规则中有跳跃类难度动作9个,2003年规则中对难度动作进行重新归类整理,使跳跃类难度动作数量变为16个,其中有10个为创新的跳跃类难度动作。2007年版规则中跳跃类动作难度数量增加到18个,创新了2个跳跃类动作难度。连接难度从2003年版规则中设置开始,由34个上升到46个。因此相对于同类项群中的其它项目,其数量偏少,且增长速度缓慢。由此可以看出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的速度较慢。
2.2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方式
竞赛规则的推陈出新推动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并促进跳跃类难度动作向“更难、更高、更飘”的方向发展。2003年规则中增加的10个动作均在1996年规则中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基础上,增加动作的空中旋转度数的递进加难创新,如旋风脚540°和旋风脚720°是在旋风脚360°的基础上的加转,旋子转体720°是对旋子转体360°进行的加转创新。2007年规则中出现了侧空翻转体720°和单跳后旋翻360°两个动作难度,侧空翻转体720°属于递进创新,而单跳后旋翻360°则是在后空翻的基础上借鉴了体操中“旋”的技术进行的移植创新。因此目前的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主要方式是递进创新和移植创新。随着运动员的机体潜能被充分挖掘,在原有难度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递进加难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们开始尝试探索其它创新方法(联想法等),对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创新。
2.3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申报和认定
规则对难度动作创新的申报程序和鉴定机构有明确的规定。跳跃类难度动作的申报和认定情况通过专家访谈得知,尽管在2006年“十运会”以后,创新难度的分值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逐渐提上日程。但是,创新难度动作的申报却只有几例,情况不容乐观,且这几例申报中,只有1例通过了自选套路创新技术鉴定委员会的认定(自选南拳:单跳后旋翻360°),该创新难度由于在“十运会”比赛的现场验证中失败,因此未获得创新难度的加分。而创新难度动作“单跳后旋翻360°”随后被列入2007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成为自选南拳的跳跃类难度动作。
2.4创新管理的基本情况
“没有管理,事业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管理,组织就会无章可循,效率就会低下,质量就会出现残疵”。同样,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严谨的训练管理系统来扶持。创新管理是训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管理状况的初步调查和统计,结果发现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管理情况令人堪忧,基本处于“无管理”和“管理制度欠缺”的状态。而在问卷问及“您认为是否应该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统一组织、安排创新工作”时,有近2/3的调查者回答“是”,显而易见,大部分人对管理机构的作用是认可的,但对目前的管理状况并不满意。由此可见,专业队在创新管理上还存在极大的不足,因此需不断加强创新管理机构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如创新激励机制等,在对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进行鼓励和引导的同时,实施管理职能,使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工作能顺利进行。
3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本因素有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能力、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等14项,据此设计专家调查问卷。经过三轮的专家调查,得到如下主要因素: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能力、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训练方法和手段、训练条件(场地、器械)、竞赛规则的导向、激励机制。之后设计教练员调查表,对40名教练员进行了调查,并依据各影响因素对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重要程度大小,自由地进行选择。其调查结果见表1,为了给每个因素以准确顺序,分别赋予“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5、4、3、2、1自然权数,经过统计得到各因素的总分值见表2。
表1 影响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因素选择频数
表2 影响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因素总分值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以上七个方面的因素对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影响较大。按重要性程度依次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能力、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竞赛规则的导向、激励机制、训练条件、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训练方法和手段。
3.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能力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系统中训练计划的具体操作者,是创新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者。在实施创新过程中,必须在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由运动员亲自实践才能实现。因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能力是根本,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专业技术和创新的素质和能力,一切创新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竞技武术套路是技能类难美型项目,“更快、更高、更强”是其发展的目标,创新的跳跃类难度动作对运动员体能尤其是速度、力量、柔韧、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的要求极为苛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够,在创新难度的训练过程中力不从心,这无疑直接影响到创新难度动作的完成,因此只有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才能克服难度动作创新的困难和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从而保证创新难度动作的顺利完成。
现代运动训练已进入科学化时代,为了战胜对手,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有创新,培养提高运动员自身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的素质和能力。以我国竞技体育为例,由于大部分运动员缺乏系统的教育导致竞技体育科研和一些创新成果难以贯彻,成效甚微。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竞技体育同样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能力才是最为根本的要素,才能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变成为生产力。从现代运动训练分析,运动员已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化,谁能领先走出这一步,谁就能站上最高领奖台。因此,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创新教育,将达到异军突起,超越领先的目的。
3.2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钻取采样机构中安装锁合随动式限幅机构,并在振动环境中开展系统级振动负载试验。在限幅机构与钻具接触的局部位置处,安装了加速度传感器以测量该处的加速度响应。通过开展正弦振动试验,得到钻杆的振动负载响应曲线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钻具在20 Hz的振动负载下发生冲击响应,该冲击加速度为56.64g。在该冲击负载工况下,没有引起限幅机构钢球锁释组件解锁。
在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过程中,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就是指教练员在进行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过程中,以新颖独特的思路来设计、编排或解决难度动作训练问题的思想。新颖独特的思路和观念来自于教练员的创新能力,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也是决定运动员进行难度动作创新的关键因素所在,结合竞技武术套路实际,总结归纳出创新能力主要由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预测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利用信息能力五种能力构成。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构成因素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程度,通过调查对象对五种构成因素的选择和排序,结果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教练员需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3竞赛规则导向
竞赛规则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规范和准则,难度动作创新(尤其是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不断发展的动力。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势必要涉及武术竞赛规则对创新的影响。从1996年到2012年相继出台的四部竞赛规则,都设置了创新难度动作的加分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也为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竞赛规则自身的某些原因,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创新的实践没有能够很好地展开。
3.3.1竞赛规则中创新难度动作分值问题。根据2012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关于创新难度的“创新原则”的规定:创新难度必须符合武术运动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自选项目“动作难度内容、等级、分值与编码表”中未出现的B级 (含B级) 以上的动作难度。这说明规则对创新难度的要求很高。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个跳跃类创新难度动作的产生,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运动员在完成跳跃类创新难度动作时存在相当的困难与风险。可创新难度动作在规则分值设置仅为0.1~0.2分,其中已包含了连接难度分值,因此0.1~0.2的分值与实际付出差距较大。况且,运动员临场完成创新难度动作时,由于动作难度大,心理高度紧张,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然而规则规定,完成创新难度动作的过程中出现动作错误时应按规则规定给予扣分,如身体晃动扣0.1分,倒地扣0.3分等。教练员和运动员等为创新难度动作付出的努力,往往会前功尽弃,甚至是得不偿失。因此,人们在创新的实际操作上有所顾忌也在情理当中了。通过调查统计发现(见表3)有过半数(58%)的人认为现行规则对创新难度动作的加分力度不够,应该在原有分值上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从而鼓励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等积极进行难度动作的创新。这样,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创新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表3 难度分值在总分中的比例
3.3.2现有跳跃类难度动作问题。难度动作是适应竞技武术套路竞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而跳跃类难度动作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比性、区分度以及裁判员评分的可操作性,而且提高了项目观赏性。而现行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特别是 C级动作难度和D级连接难度,即便是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也难以保证在大赛中能不出现任何失误,而顺利完成;另外规则中的一些跳跃类难度动作(如单跳后旋翻360°)从设置至今,还没有运动员能在大赛中成功完成。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练习已有的跳跃类难度动作,以提高已有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率。只有当前的跳跃类难度动作完成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需要用创新难度的分值来区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优劣,人们才会把精力转移创新难度上。
3.4激励机制
表4 未申报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原因调查表
3.4.2创新激励。人是创新管理的核心因素,创新管理实际上主要是对创新主体的管理,就是应用现代管理学激励理论,建立各种法规和制度,来调动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过程。虽然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的创新难度加分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创新的积极性,但我们还应该建立创新奖励制度,鼓励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去创新。当今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竞技体育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具有市场经济特性即“自利性”。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竞技体育项目之一,同样具有这一特性。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为了自己、运动队或国家在比赛的竞争中获胜,才会产生创新行为,从事创新活动。
3.5训练条件
武术套路训练场地、器械是武术套路训练必不可少条件,也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因此随着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只有通过对训练场地、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才能满足技术向“更高、更飘”发展的需要。武术套路场地由羊毛地毯变成为类似自由体操场地的弹簧场地,增加了比赛场地的弹性,使运动员在完成跳跃类难度动作时的起跳高度有了明显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运动员争取了空中完成跳跃类难度动作所需时间,由此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增加了身体旋转度数,而且发展了一批新的跳跃类难度动作。另外,辅助训练器材研制和保护设施的创新与使用,为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提供了人生安全保障,减少了运动员在进行创新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运动损伤,加快了难度动作的创新进程。
3.6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
科研人员是为运动训练服务的,专门为训练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解决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生理、生化、生物力学等,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以及大量的与竞技武术套路训练有关的信息,因而在创新中处于关键的地位,然而调查的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
通过对25位有创新经历的教练员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5,80%的运动队请体操方面的资深教练来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指导,从难美型项目的视角出发,对竞技武术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创新。其次是请技巧教练对运动员进行空中感觉的培养和训练;再次是请心理学专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使运动员克服练习跳跃类难度动作恐惧感等心理问题,有助于发挥运动员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完成。只有少数运动队聘请了科研人员和其它方面的专家,科研人员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没能得到各专业队的认识和肯定,个别队甚至错误的认为训练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事,与科研人员无关。正因为对科研人员的作用的忽视,往往使创新活动陷入僵局。
表5 对创新过程中所聘请专家的统计
3.7训练手段与方法
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必须通过实施训练来实现,而影响训练效果的关健就是训练手段与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先进、科学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训练手段与方法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竞技武术套路训练是以技术训练,尤其是以难度动作训练为中心。随着跳跃类难度动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难度不断增加,不管是基本跳跃类难度动作训练,还是创新难度的训练,都对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训练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创新的需要。教练员能否熟练运用恰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掌握动作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能否完成。通过调查对象对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熟悉程度的调查,发现只有12.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非常熟悉”, 认为“比较熟悉”的占30%, “一般”的占45%,“不太熟悉”的占12.5%。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自1996年创新难度设置至今,仅创新了12个跳跃类难度动作,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速度较慢;创新管理情况令人堪忧,基本处于“无管理”和“管理制度欠缺的状态”。因此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现状不容乐观。
4.1.2影响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依据其对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能力;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竞赛规则的导向;激励机制;训练条件(场地、器械);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训练方法和手段。
4.2建议
4.2.1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的相关能力和水平,为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4.2.2进一步完善竞赛规则,适当提高创新难度的分值,从而鼓励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等积极进行难度动作的创新。
4.2.3提升现有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将有利于跳跃类难度创新的发展。
4.2.4在管理上要加强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加大创新奖励力度,调动广大创新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4.2.5为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创造良好的训练条件(场地、器材等);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将有助于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创新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小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斯蒂芬·罗宾斯[美].管理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马启伟,陈小容.竞技体育创新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7]吕万刚.竞技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探索——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8]姚侠文,陆保钟,郑吾真,等.技能类难美项群几个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6):74-77.
[9]郑幸红.从第27届奥运会我国获奖项目格局展望难美项群的增长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4.
[10]姚侠文,陆保钟,郑吾真,等.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5-6.
Investigation on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Innovation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Jumping Type Difficulty Movement
YANG Nai-j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jumping type difficulty in recent years, combined with documentation,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By researching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innovation of skipping class difficuty actions, it put forword som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s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jumping type difficulty.
Key words: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jumping type difficulty movement; innovation; influe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8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2-0123-06
作者简介:杨乃静(1980-),女,浙江义乌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
收稿日期: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