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健
【摘要】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新的教学思想相对乏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视域融合下的角色重构,通过动力调节拓展学生期待视野,促进文本意义生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视域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改革是新旧观念的博弈,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无法跨越“内容分析”式的屏障,学生主体虚化的局面依然未能突破。内容分析式折射出语文教学的弊病,僵化的思维方式催生兴趣低下、学力不足的学生。究其原因,功利化的教学力求“多快好省”,能快速地掌握语文知识,“精讲”演变成讲深讲透,不惜破坏意境去肢解文本,并施以机械、重复地练习,学生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其个性受到压抑,灵性受到扼杀。教师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活动成为工厂的流水线,学生缺少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视域整合是不同对象、不同角度的视域融合在一起,构建新的意识的过程,它包括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融合,也包括学生、教师、编者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犹如交响乐团,通过丰富多彩的乐曲,演奏出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视域融合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视域融合下的角色重构
(一)学生——文本的生成者
文本是联络编者、教者和学生的纽带,它既要方便于教师的教,也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品味、感悟,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成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归宿点都围绕“学”而展开的。
(二)教师——文本的对话者
教师是批判性读者,在批判性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从自己的视野出发,在理解、体验文本中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教师是文本的创造者,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摆脱了“戴着镣铐在跳舞”的困境,能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教师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能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心心交融。
(三)编者——文本的设计师
编者是文本的采集者,选取具有人文性、思想性、教育价值的文本,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是文本的“裁剪师”,在选文的同时,还要进行截取、修改、改编,尽量减少不符合儿童语言规范的语句。
二、视域融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动力调节拓展学生期待视野
每一个参与教学的人都有自己的期待视野,而学生的视域离文本呈现的视域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矛盾促使学生改变视域,产生螺旋上升,在这不断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期待视野主要包括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种。文体期待是对文本的体裁应具有的特征的一种主观期待。如在《宿新市徐公店》一课学习中,学生会对诗的节奏有特定的期待,“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形象期待是指学生由文本塑造的形象而形成的期待指向。如在《船长》一课学习中,从船长的指挥——“大家安静……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来!”感受到船长的镇定、果敢、临危不乱、保护弱小。学生在阅读“哪个男人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句话时,要读出船长的“威严、果敢、命令”的语气。意蕴期待是学生希望文本能表现出与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倾向、审美情趣相契合的一种心理倾向。如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课学习中,学生期待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从中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师拓展学生期待视野的措施有:(1)激发阅读兴趣,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或以故事导入,或渲染气氛,或设置悬念,将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的阅读知识基础上,形成阅读心理上的悬念。教师针对不同生活阅历和阅读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层次的呈现方式,低年级以图片、故事、录音等方式,而高年级可以运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草原》一课学习中,教者提出问题:“蒙古族人民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2)利用期待差异,引发学生质疑。不同学生对文本的关注角度与解读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人物,对《水浒》中的人物武松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认为勇猛,有认为运气好的,有认为刚愎自用的。教师利用这种差异,确定教学起点,通过阅读引领学生解读武松的勇猛。
(二)把握文本结构,促进意义生成
教师要正确利用文本结构,通过捕捉兴趣点、填补空白点、聚集争议点、澄清模糊点等方式,实现个性解读。教师要通过捕捉文本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在《钱学森》一文学习中,钱学森在美国做了哪些准备?他是如何放弃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回国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有认为钱学森有拳拳爱国之心,也有认为他在美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同学认为他不值得,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填补语言的空白点,补充主人公的“未尽之言”;要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揣摩人物的心理,填补主人公的心理空白点;结尾处文尽而意犹存,给人以遐想,要据此填补结尾的空白点。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相互接纳、相互启发、共同创造的过程中,达到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利受到制约、剥夺,难以融入课堂。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留有让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平等对话,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小学语文中要抛弃制约语文教改的不利因素,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对话的视角构建“视域融合”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