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016-01-21 02:52储红明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给培养方法

储红明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才能抓好这个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的成功体验是: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总目标中就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 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作为七至九年级学段这些目标都应该达到。在多年来的阅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巧妙运用教材这一例子,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每阅读一篇文章多会遇到一些陌生或难以理解的字词,还会出现对文章内容及其主旨难以掌握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困难和现象呢?这是因为学生掌握的词汇都是有限的,文章又多是作者在一定的特定背景下有感而作的。为让学生能顺利地读通文章,读懂文章,我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文章。

如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时,学生对于伽利略“斜塔上的实验”意义不够了解,更难以理解其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为此,我告诉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不仅需要借助词典扫除文字障碍,还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课外资料,搜集作者相关情况、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后来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和相关活动,知道了文中的伽利略在斜塔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探索实验,直接是对当时被人们视为真理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挑战,因此受到了当时“学生和教授”的强烈反对、宗教的恐吓威胁。由此学生真正深切地体会到了伽利略这种为了科学研究,为了创新,而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的那种献身精神。在此,不只是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主题、人物思想,而且教给了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资源阅读的方法。

二、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

在阅读教材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许多学生的自我阅读多为课文的朗读与生字新词的学习上,怎样让学生在自我阅读时就能理解课文,鉴赏其写作特色呢?我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六读”文本的方法。即“一读”课文主要内容,“二读”课文生字新词,“三读”课文的重难点,“四读”课文精彩之处,“五读”课文的主题、人物特点,“六读”课文的写作特色。

如《枣核》一课,学生按照这“六步阅读法”,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华人,“再三托付”“旧时同窗”为她带几颗枣核的事;学习和理解了“蹊跷”等字词;通过合作学习,突破了“作者是怎样巧用陪衬法和比较法”这一学习重难点;共同赏析了“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一片荷塘佳色”等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片断;领会到了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品味了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和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掌握并感受到了这“六步阅读法”的精妙。

三、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全面深入阅读文章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能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材中我们还不难发现,一般学生的阅读多停留在字词的积累上,即使教师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也多是局限于课后的阅读思考题上。如何才能使学生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呢?我教给学生两步法:一是交流自主学习所得,二是共同探讨学习中疑难问题。这样,促使学生参与活动,质疑问难。

比如说,《甜甜的泥土》一课,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却反映出大的主题。如何才能让学生加以理解呢?我即采用这两步法:一是让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二是我利用在参与学生交流中获取的“课题用‘甜甜的泥土不太好,因为王小亮与母亲分离是一个悲剧”这一质疑问题,启发全班所有同学进行探讨:“甜甜的泥土这个标题用得好吗?”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知道了本文讲的是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的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所以课题用得好。从合作学习的收获中还使学生懂得了在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四、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迁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拓展阅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七至九年级学段还要求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而我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迁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拓展阅读学习的能力。

一是拓展阅读与本课相关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或人物形象;二是拓展阅读与课文同体裁的文章,从异曲同工的文章中学会表现文章主题的艺术方法;三是拓展阅读作者另类文章,了解作者的作品,掌握作者的写作特色和思想观点等;四是走出课堂,到社会中拓展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近的社会事件,尝试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去表现当代社会主题。如《背影》一课,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人物,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征。并布置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因此作文本上有了“母亲的白发”“驼背的父亲”“粗糙的手”等为题的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教导我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理念也倡导我们,用教材教,用足用好教材,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因此,我们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个例子,渗透学习方法,并应用这些学法去阅读众多的同类的文章,使学生应用学法,广泛拓展阅读各类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在拓展阅读中形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给培养方法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