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道德观察》看媒体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01-21 17:28:41田静魏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0期
关键词:媒体

田静 魏榛

摘要:大学生是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教育关乎到祖国的建设方向,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手段。只有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接班人,才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媒体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深入,高校更加需要利用媒体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本文在媒体视角下就电视栏目《道德观察》,浅析媒体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央视《道德观察》;媒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53-02

《道德观察》是一档直击社会道德事件的栏目,一方面对社会感人肺腑、传递温暖的高尚行为进行赞扬,另一方面对社会发展存在的违法事件和不道德行为进行揭露。这档节目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引起人们道德思想的反思。当代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建设的关键时期,只有这样的栏目才能落实并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任务,在根本原则上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复兴中国梦的热情,把制度自信、报效祖国付出在实际行动上[1]。

一、从媒体角度看央视《道德观察》的创办特色

道德观察节目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因为该节目在内容上挖掘了平民的情怀和高尚品德,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道德影响力,让我们在节目中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光辉形象和榜样力量,这种高尚品德和光荣事迹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动力。

1.在故事中强化道德感染。我们在收看《道德观察》栏目的时候,往往被一些最美心灵所震撼,这种精神的震撼是种潜移默化的情感共鸣。那些勤劳朴实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形象如此高大,他们正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学习的榜样,也是社会道德价值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柱。《道德观察》的“讲故事”,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思想传播行为,通过感动社会的故事进行道德传播,真实呈现普通人的世界,并利用这些故事启发社会对于道德内涵的反省和思考。这些道德故事的传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中的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故事中的主角,只有“社会人”的真实故事才能启发观众的思考,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道德观察》栏目把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建立在“讲故事”的基础上,把故事的构成要素分解成带有道德针对性的目标来制作,从而实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2]。

2.在感性叙述中促进社会公德意识。《道德观察》栏目在道德传播上表现的并不强硬,而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观众接受,在栏目中更能体现平凡人物的伟大事迹。《道德观察》在语言运用上,不采用复杂的词汇,字句简单易懂清晰明了,非常适合社会大众平民百姓收看,能够更加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在讲述道德方面应用了更多感性的句子,这是因为我们人在社会的生活本身就趋向于感性,只有这样的情感才能让生活流露出属于它温暖的一面。《道德观察》语言形式上,创造平等对话的环境氛围,让那些社会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走进我们的内心。比如有一期《道德观察》讲述的内容是“亲情未必亲生”,在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九年,将近七千多个日日夜夜……母女之间最简单的语言传递超越亲情和本能的爱,妈妈在哪,快乐就在哪”。我们可以在这句话中,想象出一个伟大的女人,对于非亲生的女儿付出着无私的爱。这句话的叙述并不复杂,是一种非常平民化的情感流露描写,但是观众却能在其中感受到母亲的爱和人的情感的伟大。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伟大的存在,才能一直的繁衍下去,这种圣洁的力量是社会高尚行为的中流砥柱[3]。

二、从媒体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发展的多元化和开放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的问题,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上,还没有完全把握媒体环境带来的教育发展机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社会的发展,让各种思想文化在社会媒体平台上相互融合,大学生作为媒体用户的主流,深受这些思想文化的影响。虽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不断的受到外界的多元化影响,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比较的传统化,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通过媒体环境不断的扩展外界的视野和空间,但是还不能对外界背离思想道德的内容和信息进行分辩,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媒体环境影响较大,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反向的推动力。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般采用灌输式,在教育目的和方法上都比较直接,大学生的接受行为较被动,不能起到积极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的,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急需结合媒体环境。媒体的环境较为虚拟化,但是却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信息,让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媒体环境成为高校校园建设不能忽视的重要场地[4]。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原因分析。据研究表明,大学生是目前媒体环境最为活跃的人群,媒体丰富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可想象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和认知方面还处于缺乏辨别的时期,他们比较冲动,易于被不法份子利用,所以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变化是一场深刻的认知革命,它正改变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责任意识的转变等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媒体环境不仅能充实他们的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还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型生活环境,比如拓宽了大学生的区域交流和交往范围;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大学生更多的投入网络环境中,不利于现实中人际关系的交往,这也严重的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行。

三、从央视《道德观察》看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道德观察》栏目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用真情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是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切体验和特别感受。

1.主体性,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认识。《道德观察》凝聚了很多的道德情感,在平凡的世界上演道德追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这些事迹可以作为强有力的教育素材,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哪些生活经历波折却又不改变人的善良本性呢?这类题材是最好的思想道德教学资源。因为《道德观察》是以人为载体,在大众的角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道德体系结构,从而让思想政治在生活中更能表现的生动,更加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做到“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体现,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和继承性,也可以说是在当前社会占主体地位的历史遗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了社会主义目标和理念,展现了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美好品德,这不单单是高校,还是社会精神品格的主要情操[5]。

2.导向性,营造良好道德氛围。从媒体视角我们可以发现,《道德观察》里面的事迹蕴含着一种道德精神,这是很值得大学生学习的。高校可以多方位的开展《道德观察》人物故事的文化宣讲,可以在这些活动上更多的让大学生谈心得体会,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还有对道德人物事迹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高校要加大重视度,在思想政治认识上要不断的深化,让大学生的理解能更加深刻。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讲,《道德观察》毫无疑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只有积极主动的加深它的导向认识,才能在当代高校环境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气氛。

3.渗透性,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才能将思想道德融入生活中。《道德观察》这种故事的真实性,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美好情感,只有为生活感动,才能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大学生转变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而规划自己的行为意识。但大学生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让这种媒体渗透形式达到预期的构建目标。

4.示范性,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际例子的教学引导,《道德观察》刚好满足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实例需求,这样就能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实际,可以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道德观察》人物的示范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榜样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构建道德体系,在舆论导向中更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念,能让大学生更加的懂得这个社会的建设在崇尚什么、主张什么,促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结语

用《道德观察》这类媒体节目来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道德价值和道德教育作用入手,才能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进而更好的从媒体角度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祖国的未来建设打好根基。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央视《道德观察》栏目差异化策略研究[J].新闻界,2009,(3):132-134.

[2]章华,余菁.《道德观察》评论之分析[J].声屏世界,2013,(4):30-31.

[3]周幼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学,2008:10.

[4]颜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学,2013:10.

[5]赵鑫,龙文蓉,许鹏奎,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6):66-70.

猜你喜欢
媒体
编辑如何融合线上线下活动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网络新闻媒体个性化发展中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讨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59:20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应用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42:54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