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乡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项目评价

2016-01-21 03:11许文忠陶琼英沈鸿张贤龚丽娜宋斌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201819
上海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评价

许文忠 陶琼英 沈鸿 张贤 龚丽娜 宋斌(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 201819)

嘉定区乡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项目评价

许文忠 陶琼英 沈鸿 张贤 龚丽娜 宋斌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 201819)

摘 要为缓解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低、职称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嘉定区自2008年起率先开展“乡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项目”,通过对项目内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乡村社区医生 定向培养 评价

Evaluation of the oriented training project of the new rural doctors in Jiading District

XU Wenzhong, TAO Qiongying, SHEN Hong, ZHANG Xian, GONG lina, SONG bin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19,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aging, low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itle and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rural doctors’ rank, the project of “the oriented training for the new rural doctors”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Jiading District since 2008. Through evaluating the content, effect and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oject,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wa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new rural doctors; oriented training; evaluation

截止2000年底,我国乡村医生大规模的普训任务已基本完成,乡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素质状况也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乡村医生素质仍然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卫生工作及农民健康的需求[1]。为缓解嘉定区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低、职称低、结构不合理、本土乡村医生青黄不接、外来医生水土不服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的有关要求,2008年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人事局和财政局联合发文,在本区户籍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定向培养乡村社区医生,率先在全国开展乡村医生的免费定向培养,建立一支符合嘉定区实际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更好地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该项目实施六年,本文对项目的内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以提出相应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 乡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项目

为了培养适合郊区基层卫生的、具有“乡土、乡情、乡音”的卫生人才,解决乡村医生“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的现状,嘉定区从2008年起,率先在全市首创了利用本土优势法,连续六年在本区户籍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有效缓解了基层本土人才“青黄不接”,外来人才“水土不服”的矛盾。通过生源选择、优惠政策、培养方式、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乡村社区医生培养模式。

1.1 生源选择

定向培养生通过上海市高等教育统一考试,面试后择优录取,委托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3年临床医学专科培养,每年招生数量根据需求相应进行调整,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公布。为确保定向培养生的质量,入学前,定向培养生将进行面试,着重对是否愿意立足社区基层、是否有公益心等进行提问,将身体素质好、热爱农村卫生工作、本乡本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纳入培养对象,合格者与嘉定区卫计委签订协议。

1.2 优惠政策

录取的定向培养生在校期间学、杂费全免,并给予

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毕业后由区卫计委统一分配工作,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原则上由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用。工作期间,根据《关于吸收优秀应届全日制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实行支医补贴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每名新乡村医生每年享受1万元补贴,连续享受五年。

1.3 培养方式

教材内容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基层,大胆进行教材编写改革[2]。区卫计委委托上海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撰写,乡村医生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依据“乡村医生工作情景”进行设计。学校构建4个模块的课程体系:预防保健模块、诊疗模块、常见病康复模块、家庭护理模块。学生经过“课堂+病房”的学习模式(1+2),即第一年在校学习临床医学基础课程,第二年在区中心医院学习临床理论课程,由医院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医生担任授课教师,第三年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通过“课堂+病房”的学习模式,真正使乡村医生在培训中巩固医学知识,强化实践技能,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高培训效果[3-4]。学习期间由上海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区卫计委双方共同管理,每季度与学校沟通学生学习情况,每年两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每年安排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区卫计委组织的暑期实践活动,使其对即将从事的乡村医生职业有更直观的认识。

1.4 考核办法

定向培养生在学习期间若表现不佳,如学习成绩不合格等需重修学分而产生的费用,由学生自理。若被学校劝退,区卫计委将要求其退还已享受的减免和补贴费用。定向培养生工作后三年内年度考核一次不合格或连续三次未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单位可以与其解聘。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十年内不得离开本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服从统一分配或未按协议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补贴,并缴纳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为学习期间减免和补贴总费用的50.00%,按服务年份相应扣除。嘉定区卫计委负责定向培养生的管理,并建立免费定向培养生的诚信档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定向培养生工作期间的管理工作。

2 项目成效

嘉定区的乡村医生队伍明显呈“一高二低”现状,自2008年实施本区户籍应届高中生定向培养乡村社区医生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与上海高等医药专科学校携手,已顺利完成了六年的招生工作。目前共招录了198名学生,其中101名学生已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为嘉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也为上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新一代医务人员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

2.1 创新乡村社区医生培养模式

嘉定区在乡村社区医生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属地生源、定向培养、学历教育衔接、教学实践结合等培养模式解决了乡村社区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优化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做法、制度及可推广应用的价值。

2.2 提高乡村社区医生队伍整体素质

从2008-2013年连续六年定向培养乡村医生,为乡村医生的队伍注入了新活力和血液,同时也从整体上改变了乡村医生队伍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乡村医生队伍年龄大于等于45岁的人从2008年占比66.8%下降到2013年的35.8%,下降了31%;大专学历从2008年的4.5%,提高到2013年的57.1%,提高了52.6%;执业医师(助理)从2008年占比62.8%下降到2013年的53.9%(执业助理及以上人员减少是因为退休乡村医生基本上都是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人员,而年轻乡村医生包括新乡村医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取得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08-2013年嘉定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新乡村医生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经过六年的耕耘,前两届培养的65名“科班”乡村医生参加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其中45人通过考试,总体通过率为69.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种新型培养方式为嘉定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成为新乡村医生后续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3 规划乡村社区医生职业发展前景

按照定向培养原则,“科班”毕业的乡村医生全部回到各自的社区,扎根于基层一线。对于这批新乡村医生,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力给予支持,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并实行与中心职工同工同酬,一改以往乡村医生低保障、低待遇、编外人员的模式,让他们有归属感、安定感。为了让新乡村医生更好的适应基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纷纷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实行“中心+站点”轮转模式,全方位熟悉社区工作模式;通过现场带教、上门随访等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随着镇村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开展,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必然趋势。新乡村医生的加入缓解了老乡村医生的工作压力,在前辈的带领下,新乡村医生几乎走遍了责任区内的每家每户,基本了解了社区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了许多新的看法。角色的迅速融入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得到了老乡村医生的认可和赞许。在基本业务和与患者沟通上,老乡村医生诚心带好新乡村医生;在慢性病电脑信息化管理上,新乡村医生用心协助老乡村医生;新老互帮、互学、和谐发展,为做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定向培养生开展系统临床医学与全科医学的技能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忠诚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服务意识,又使他们掌握了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具备了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技能,并具有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能力,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中的骨干人才,在农村基层卫生的大舞台上演好主角,当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3 存在问题

3.1 生源门槛低

医生常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然而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严重损害了医生的执业形象,使得许多家长和学生不愿报考医学院校,导致学生生源层次较低。

3.2 新老乡村医生矛盾突出

新乡村医生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学历,但他们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缺乏与老百姓面对面沟通和服务的能力。新、老乡村医生之间的观念必将产生矛盾,特别是待遇、编制的不同,同工不同酬等现象将影响老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相互配合和开展工作。

3.3 分配政策有待调整

原定的分配政策是原则上毕业后到户籍所在地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但根据六年来的实际招聘情况,市区的生源比较多,而华亭、徐行、工业区等偏远地区本地生源少,分配的乡村医生也很少。

4 建议

4.1 提高入门条件,优化生源质量

提高招生条件和门槛、提高生源质量是建立具有良好专业素质新乡村医生队伍的必然条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如今的乡村社区医生早已不再是曾经的“赤脚医生”,除了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外,他们还要与家庭医生一起参与居民健康管理,因此,对乡村社区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提高乡村医生的福利待遇,增强职业的稳定性,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乡村社区医生队伍[5]。

4.2 健全保障制度,提升带教模式

合理解决新老两代乡村医生之间的差距是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老乡村医生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老一代乡村医生的收入待遇。加强和做实镇村一体化管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老一代乡村医生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与服务绩效、群众满意度等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为推动城郊均衡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老一代乡村医生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

在新乡村医生在职后培养方面,年轻的乡村医生暂时缺乏工作经验、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建立“新老结对,以老带新”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老一代乡村医生“传、帮、带”的作用,而新乡村医生要发扬“学,问,练”的精神,使自己尽快适应本职工作。

4.3 完善分配制度,合理分配学生

要进一步完善毕业后的分配制度,凡是培训毕业进入乡村医生岗位的人员,全部纳入事业编制,享受城保,待遇参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一律实行同工同酬,这一机制真正让“科班”毕业的乡村医生吃了“定心丸”。

随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人用人体制的不断完善,原先的定向分配制度可能已经不适应个别中区的实际情况。因此,区卫计委将深入社区开展调研,掌握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的乡村社区医生缺口情况,按需分配、强弱分配、优势互补、合理用人。

参考文献

[1] 张艳, 袁玲. 对我国乡村医生教育的思考[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12): 24-25.

[2] 戴伟娟, 颜世霞, 雷嘉, 等.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改革的探讨[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2): 126-128.

[3] 戴伟娟, 谢素芳, 王朋, 等. 关于加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11): 1129-1130.

[4] 戴伟娟, 苏玲燕, 刘伟, 等. 村卫生室人才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4): 372-374.

[5] 吴岳达, 朴玉霞, 曾奇. 关于乡村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实践[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3): 299-300.

收稿日期:(2014-11-18)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4-0007-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92.3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