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版图书译稿加工的若干思考

2016-01-20 19:12闻通
出版参考 2015年4期
关键词:译稿文稿原文

闻通

甄选优秀的外版书品种是引进出版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但后期的翻译与加工过程同样不可或缺。

热词:外版图书 译稿加工 专业图书

一本外版专业书经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以后,细心的读者会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优劣:一是语言的流畅度,二是知识的准确度。前者展现着图书的生动性,后者则体现了图书的严谨性。作为图书编辑,我们就要在这两个方面从严把关,保证最终出版的图书尽善尽美。

一名合适的专业类外版书译者需要满足两点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其中,中文表达能力尤为关键。译者的工作是将外文转译成中文表达,这需要在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重新用一种崭新的逻辑方式阐述相同的道理,而如此说来,精准的中文表达能力便成为这个过程的核心内容。

综合笔者之前的工作经验,在和译者达成协议到最终交稿之时,还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与译者做好翻译进度的规划;②及时核查样稿;③确保表述上的统一。

收到译稿之后,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原书的制版文件将外文替换成中文,然后排成中文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原书的篇幅和翻译成中文后的篇幅大小有出入的问题,需要我们仔细核对,做到文图关系对应。

拿到排好中文版的译稿后,编辑加工工作正式开始。首先要进行翻阅,检查一下通篇文稿是否有漏译,并确立好编排体例。同时,依笔者经验,还需要准备好电脑、原书的PDF文件(非转曲格式)和权威的专业外语词典,这在处理稿件问题时非常重要。准备工作就绪,就进入了专业书译稿的编辑加工阶段。

1.对语言表述质量上的把握

在翻译领域,评判翻译质量好坏的标准分为“信、达、雅”三个层面,这在文学类图书领域尤其显著。在专业书翻译领域,笔者认为:信,即真实、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达,即自然、流畅,是力求实现的目标;雅,优美、沁人心脾则是可遇不可求的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书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编辑的目标也是在加工稿件时尽力使文稿接近“达”的标准。

(1)慎用被动句

看一个例子:

“Vaulting can survive even if it is partially broken and ruined. The ribsand transverse arches of the ruined late 14th-century choir of Melrose Abbey, Scotland, were sufficiently strong on their own to remain stable, despite the rest of the vault having been removed.” ——From How To Read Buildings

原译稿:即使部分的拱顶被破坏或毁灭,拱顶的整体仍可幸存。在14世纪末,梅尔罗斯修道院的肋拱被毁坏了,虽然部分被移除了,但拱顶仍然保持稳定。

由于语言习惯的约束,如果严格按照原文的翻译,这段话必然要出现3处被动句。从感知角度来讲,被动句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从而增加感染力。但过多的被动句连续叠加在一起出现就会令人倍感压力,读起来也不舒服。

修整后:即使部分的穹顶遭到破坏或毁灭,穹顶的整体仍可幸存。于14世纪末期毁坏的苏格兰梅尔罗斯修道院(Melrose Abbey),其肋拱和横拱由于自身足够坚固得以保持稳定,即使穹顶的其余部分已经被移除。

慎用被动句不代表不用被动句,这里面没有确切的原则可遵循,需要在“强调以增加感染力”和“论述舒适度”上做好平衡。

(2)尽量用短句

在中文表达中,我们经常使用排比、对仗句式来加强文字表达的气势。而外文,如英语则用层次关系复杂的长句来实现这个效果。如果一个长句子包含了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复杂结构时,翻译成中文后的表达最好是拆成短句。

看一个例子:

“Here a broad flight of steps is used to add a sense of drama to the entrance of the Redentore Church in Venice, begun in 1577 and designed by Andrea Palladio.”——From How To Read Buildings

这句话比较简单,但却包含了两个定语从句。如果按照原文直译,可以表述为:如图所示,一段宽大的台阶为由安德烈·帕拉迪奥于1577年设计建造的、位于威尼斯的救世主教堂(The Redentore Church)的入口平添了一种戏剧性效果。

这样翻译后,读起来貌似铿锵有力、气势恢宏,但实际感觉一下会觉得“头轻脚重”,十分别扭。

我们尝试做如下修改:

“如图所示,一段宽大的台阶为威尼斯的救世主教堂(The Redentore Church)的入口平添了一种戏剧性效果。该教堂始建于1577年,是由安德烈·帕拉迪奥设计的。”

虽然将一整句话拆分开来,但明显感觉逻辑更清晰,表达也更顺畅了。同时,也没有使原文气势有所缩减。

(3)少用代词,标清主语

关于这一点,目的和上面所说的“尽量用短句”相同。都是为了使复杂的句子简单化,使其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如英文中的“it”是一个比较活的代词,可以指代人、物,以及整个事件。所以,在翻译稿中需要尽量将it所指代的东西交代明白,指代人就直呼其名,指代物就谈及清楚。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稿的华丽程度,却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整体文稿的严谨性。

(4)注意俚语的翻译

俚语是流传在民间的通俗而幽默的俗语,不同语种,概莫能外。翻译好俚语,不仅能使语言表达贴切自然,而且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做好俚语的翻译,一方面要求译者本身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对于图书编辑来说,这一方面的能力也是功夫在笔外,需要平时刻苦钻研积累了。

看一个例子。

“Making plans for ten years,we plant trees;Making plans for one hundred years,we prepare people.”——From The Barefoot Architect

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是我国的一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不了解这句我们古人流传下来的典故,按照英文字面翻译就会贻笑大方了。

2.对专业知识的解读

对专业知识的解读,是以准确、严谨为前提的。撇开文字表达的流畅自然,这种对原文的解读只有对错之分,而无优劣之别。

(1)行业规范、国标和专业术语

关于专业术语,这是最能反映翻译质量的标志之一。以建筑专业书译稿为例,由于不同国家的规范不同,所使用的标准也有差别,这就要尽量统一为国际标准。如表示面积的国际单位为平方米(m2),而外文原稿中常常出现的平方英尺(sq.ft.)、英亩(a.)就要按照换算公式统一为平方米(m2)。最好在换算完之后,把原来的数据放在括号里保留,便于核对。要注意的是,整篇文稿单位标记要统一,不能将汉字和字母符号混淆使用。

(2)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的翻译处理

关于这个方面的译稿处理,我们要遵循一个“统一而留有异议”的原则。具体说来,在人名、地名(尤指非著名地方)和专有名词的翻译文字后面,最好加上原文,并使用括号。

“Continuing the tradition of making gardens of meaning, a tour of Charles Jencks Garden of Cosmic Speculation near Dumfries, Scotland, stimulates the visitor visually and intellectually.”——From How to Read Gardens

译稿:如何继承传统,设计出有意义的园林,我们可以参观一下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苏格兰的邓弗里斯(Dumfries)附近设计的作品——宇宙猜想花园(Garden of Cosmic Speculation),这个设计激发了游客的心智和感知力。

在这句话的中文译稿中,有人名、地名以及专有名词,需要注意的是:翻译的方式和表达手法多样,标记出原文可以留给读者自行理解的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译稿的严谨性。

(3)勤加注释

专业书的读者对象通常是专业人士,但也有例外。比如建筑类专业书,有时候也可以归为大众读物,这与建筑本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有关。所以,在进行译稿加工时我们有必要对一些生僻的、隐晦的词(词组)做一下专业的解读,我们称之为注释,即在需要注释的词后面加上括号附以说明。当然,这种非正式的注释工作需要译者和编辑共同完成,相互提醒。

(4)活用附录

在英文版专业书中,最后的附录部分统称为APPENDICES,主要包括Glossary(词汇表)和Index(索引)。

Glossary部分汇集了全书稿中出现的专业词汇(词组),并且有专业的文字解读,便于翻译的准确表达。Index部分则详尽地标记了每个专业词汇(词组)在书稿中出现的页码。这两部分内容对于我们编辑加工中文译稿意义非凡。

总之,不同领域的专业书译稿的编辑加工工作千差万别,但究其宗旨都是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作者单位系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译稿文稿原文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物种起源》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致读者
“应该认清每一个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