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霞
摘 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其引入中国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发射性思考、建构知识体系、加深认知和理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112-1
近几年,笔者一直在研读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并尝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扩散思维方式、建构知识体系、加深认知和理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初中学生扩散思维的展开。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放射性思考,是遵循学生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学生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史料、数字、符码、线条、颜色、意象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几个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学生的记忆,也就是个人数据库。在历史教学中,每一个关节点,代表的就是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的历史信息,思维导图就是将这些信息有序地呈现出来。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中记忆、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中,每一节课、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帮助学生建构教学主题的知识体系,了解相关历史事件,把握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例如,《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这一课,主题是“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课文子目录有三个,但是与主题连接的第一层次关节点是两个:“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第三子目录“商鞅变法”是第二层次的关节点,与“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相连接。商鞅变法的相关信息是第三层次的关节点,与“商鞅变法”相连接。这样一个思维导图比较清晰地描述了一节课的内容的框架体系,能够让学生清晰完整地把握本课结构。
三、有利于课堂核心内容的记忆和把握
历史思维导图具有图形优势,核心词、色彩、图案和连接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大脑产生的效果非常直观,它的多样化构成和流程符合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方式,所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中就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板书中使用思维导图把一系列枯燥无味的信息变成色彩丰富、内容简洁、有高度逻辑性、思维性和组织性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将图展现在黑板上,学生以知识链的形式记忆下来,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整体感知。
四、有利于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实现高效复习
通过思维导图整合梳理教材内容,是有效复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横向、纵向联系起来,将碎片知识信息串联起来,建立一个知识网,能够帮助学生宏观地、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形成清晰的线索。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复习,可以设计如下: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制作历史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成长的能力需求。将思维导图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符合新课标要求,也适应了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制作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学会独立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的困惑和缺漏,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反馈点评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很快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不但可以作为教具使用,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的手段。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制作的培训。指导学生先模仿,后创造。其次,思维导图的制作要注意图文并茂,美观与实用性并重。既要关注形式的创意,更要强调内容的科学性。第三,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设计。制作历史思维导图的训练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启迪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构建出实效、活力、和谐、发展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