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古诗词课堂教学

2016-01-20 20:53陈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6期
关键词:理趣修辞意象

【摘要】诗词是高度凝炼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本文从四方面来论述高职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意象、语言、修辞、理趣。

【关键词】意象 语言 修辞 理趣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44-02

诗词是高度凝炼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于诗词的理解,需要有较深厚的文学积累和生活积累。诗词鉴赏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主要着重于学生鉴别赏析能力的考查,属语文能力层级的最高级数。它拉开了语文成绩的档次,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分析能力,考查了学生的文学涵养。它对认识、理解、迁移、赏析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要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诗词鉴赏效率呢?

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经验、人生感悟、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缺乏使他们的理解都是停留在表层上的,但教师不能因此就草率了事,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诗歌内涵,给学生搭建一座通向欣赏诗歌的桥梁,让学生能从直观过渡到抽象,从表象深入到本质。

诗词鉴赏教学的要点有四个方面:意象、语言、修辞、理趣。这就全面而具体的指出了诗词学习和鉴赏的方向。这几点之间有层次有梯度,重在考查通过语言描述的形象来寄托的思想情感。这就要我们站在一个高度,知道情感的类别、语言的特点、表达技巧的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一、从诗歌的意象赏析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也叫“意象”,这些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抓住这些意象词,进一步理解、明确诗写了什么。比如辛弃疾的词《西江月》,词中描绘出的意象有:蟬鸣、鹊啼、蛙叫、人声等,这些声响中突出夏夜的静。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根据这些意象可以描绘出这样的画面: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把意象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二、从修辞方面赏析

诗词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这些手法的使用,对诗歌的意境,情趣都有着奇妙的作用。如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无论是哪种修辞,只要细细品味都能体会出诗情画意来。

三、从语言角度赏析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挖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淡,也叫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3)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生机盎然的画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作者自得的成就感跃然于词中,毫不隐含。

(4)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李白的诗歌通常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梦游天姆吟留别》作者甚至不曾去过天姆山,只以自己的想象来落笔,却独有一番惊世的绮丽感。

(5)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物象描写中的动与静,声与寂,情与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衬、烘托,语序倒置的修辞色彩等。

(6)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四、从诗词的理趣角度赏析

古典诗词独具魅力的地方往往是带有极强的理趣。诗歌的玩味很浓,从韩愈和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经典,这中间无不让诗歌欣赏带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而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赏析过程中既能欣赏诗歌的理趣,又能思考生活,提炼思想,陶冶情操。诗歌的理趣可从两方面掌握,一是理清诗歌内在的规律,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一是联系现实生活,探寻诗歌蕴涵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欣赏诗歌的意在诗外的哲思之趣。比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具有宋诗典型的理趣特征,而颔联极尽能事地进行了概括。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山路在何方?顿生茫茫之感,但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继续前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不仅是诗人置身山阴小道上的情景,更是人世间沧桑巨变、世事消长的人生理趣。欣赏此句怎不触景感怀、探问生活万象呢?

诗词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教师多用“细雨”“微风”去熏陶学生,也许比那种灌输式的分解要有用得多。我们的诗歌教学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感知,从“意象、语言、修辞、理趣”去赏析诗词是一个基础的思路,倘若是在诗歌教学中再贯穿一些仿写诗句、语段或整篇的练习,那对增强他们文学的整体鉴赏能力将有更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陈黎,女,江苏无锡人,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方向。

猜你喜欢
理趣修辞意象
抚远意象等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