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

2016-01-19 16:49史小玲
中国德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立场品德客人

史小玲

陶行知曾说:不基于儿童立场的学校是死学校,不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是死教育,不基于儿童立场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学校、死教育、死书本里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立足于儿童立场的教学呢?《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可见,品德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品德教学应立足于儿童立场,基于儿童生活,通过生活体现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立场”的理念。

一、从儿童主体出发,打造本真课堂

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因此,品德教学要实现回归儿童立场,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主体出发,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

课堂情境——《拉拉手 交朋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祝贺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张老师。我们以后会一起学习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等各门课程,做各种喜欢的游戏。我们会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困难。你们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现在,先让我们拉拉手交朋友吧!

(老师与同学们拉手。)

师:现在我们是朋友了!老师刚才也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我,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你可以现在就来问问我。

(学生开始积极踊跃地向老师提问,师生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认识和了解了张老师,可是你们之间还不熟悉,现在就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成为好朋友。先想一想,你们以前用什么方法认识新朋友的?

(学生自由说。)

师:现在,同桌同学们之间就用你们刚才讲到的一种方法——自我介绍,来相互认识一下,可以相互问一问自己想知道的情况。

(同桌同学们相互交流。)

师:我们班是一个集体,共有45位同学,那么,你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吗?刚才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通过玩来结交新朋友,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认识和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个游戏就叫“网小鱼”,被捉到的“小鱼”要作自我介绍。

(全班分成四个组开始游戏活动。)

案例剖析。这是一节一年级新生的品德课。当孩子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时候,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就是如何熟悉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和新同学,并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这节课的教学主题和内容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教学要立足、回归儿童立场,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要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满足儿童的生活需要。品德教材的编写力求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为教学立足儿童立场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和素材基础。当然,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教师要注意既依据教材但又不必拘泥于教材。教师可以在理解教材范例意图及其承载的价值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活用”教材。教师可以围绕相关主题,用学生的真实生活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满足儿童的需求。

二、基于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

激活有效课堂

杜威曾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我们要基于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强调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强调儿童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真正激活有效课堂。

课堂情境——《客人来了》教学片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知道接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友好地接待客人。

师:同学们,你们家常来客人吗?有哪些客人?

生: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同学们……

师:是呀!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小伙伴等上我们家来做客,都是我们的客人。

师:同学们都见过爸爸妈妈是怎样招待客人的,能干的同学自己也招待过客人。那么客人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招待?你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再全班交流。)

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接待客人的基本礼节:(1)客人来了要问好;(2)请客人入座;(3)给客人端上水果、泡茶;(4)客人走了要送别……

(从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生活经验切入和展开,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交流认识了“客人来了应如何招待”这一问题。)

师生合作进行生活情景模拟:老师到同学家来做客,怎么接待?

其他同学评议:这位小主人当得怎么样?

教师提供生活情景模拟活动内容:小伙伴来了;爷爷奶奶来了;叔叔阿姨来了……我们怎样接待?

组织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择内容,进行生活情景模拟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表演,交流评议。

案例剖析。进入课堂学习的儿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以发挥他们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像“家里来了客人”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见过父母是怎么招待客人的,或者自己也招待过客人,因此教师就从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经验切入和展开,让学生紧密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客人来了应如何招待”这一问题;在学生明确了待客的基本礼节的基础上,又安排学生模拟生活中客人来的情境进行表演。在这种“准真实生活”的模拟活动中进行学习,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对把学生已经明白的道理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以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

追寻幸福课堂

课程要立足于儿童立场,要基于儿童的生活,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在于发展儿童的生活。教学要立足于儿童立场,要回归儿童生活,要求教学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但教学不是也不应该是儿童现实生活的照相式再现,应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归宿,指导儿童的生活,引领儿童的生活实践,真正实现教学通过生活回归儿童立场。

课堂情境——《家人关怀我成长》教学片段及课后实践活动。

一位教师在上《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时,在让学生充分谈论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后,请学生谈谈:“在享受家人关爱的同时,你为家人做了些什么?”课堂一时沉寂下来,学生说不出自己为家人做过些什么。的确,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在享受爱的同时,能够付出爱或者想到付出爱的时候很少。于是,教师随即又问:“那么,你觉得你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这时,学生们活跃起来,纷纷献计献策。

假如教师只满足学生在此时的表达,那么这节课的收获可能就是使学生知道“要关心家人,为关心家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过,教学并没有到此为止。在学生“献计献策”后,教师与学生商定:我们开展一次“让我为你分忧活动”,要求每位同学为父母或者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无巨细,贵在坚持。课后,学生各自行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很多家长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最近长大了许多。有位家长说:“最近,孩子老问我累不累,还主动给我捶背……”另一位家长说:“前些天,孩子回家让我教他做饭。现在,孩子放学一回家就会洗米,用电饭煲煮饭,并且自觉地写作业等我们下班回家。”

……

孩子们是这样说的:

“我体会到妈妈平时做家务真的很辛苦。”

“我为爸爸妈妈做事,爸爸妈妈很高兴,我也很开心!”

“原来我也可以为父母、为家人做一些事情,我真高兴!”

……

对此,教师说:“通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学会用行动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其取得的教育效果是课堂里的说教无法比拟的。”

案例剖析。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在课后组织开展了“让我为您分忧活动”,这一课后延伸活动使学生把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认识转变为真正的行动,使他们不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知道了他们的生活,提升和发展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品质。课堂教学的结束不等于教育的结束,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感受和实践课堂学习所得,是教学回归生活,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实践品质的重要途径。

生活是如此纷繁而肥沃,它孕育着品德,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感悟和发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让品德教学在生活中真正回归儿童立场,让立足于儿童立场的品德课堂在生活中绽放生命的光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立场品德客人
小客人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来客人了(1)
扬善
好学者贤
不常见的客人
草地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