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
摘要:财务分析工作需要依赖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与方法进行,其分析的对象是单一性的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财务分析体系则是针对对非单一性的经营单位建立的,如母公司、集团及连锁经营公司等。科学地构建财务分析体系,能够提升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水平,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便利。本文针对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工作
一、建立有效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确保数据充分性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数据,还包括生产经营中的其他数据。应从数据入手,深入挖掘内在的实质,总结出企业的经营状况。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前提是拥有充足的信息数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运用多种专业方式展开分析工作。
(二)确保数据真实性
只有依据真实的数据,才能获得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与客观事实背离的数据,是不能够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的。否则,最终的结果失真,没有任何意义。当前很多企业为了达到私利,伪造会计信息,使得最终的财务分析结果失真,既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企业后续的融资等,最终还是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因此,在收集会计资料的过程中,应确保各项数据符合客观事实,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保持一致。
(三)认清财务分析体系的实质
财务分析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依赖各个参与部门的全力配合,才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除了财务人员之外,企业全员都可以从各自的工作情况出发,对企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做能够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全方位的覆盖财务分析工作,有助于企业摆脱数据与理论的框架,从整体上来审视自身的发展状况,客观地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四)注意时间控制问题
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工程中,要合理安排工作,有效地利用时间,这一点对非单一性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财务分析工作的滞后性。非单一性的财务分析工作,往往会涉及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及多个部门,尽管他们都能够按时提交财务资料,但是要对大量的财务资料展开分析,最终获得分析结果的时间必然会延后。为了缩短延后的时间,企业应尽量缩短提供财务资料的周期。
二、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建立的步骤分析
一是确立分析目的,企业全员都应意识到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都能够积极参与与配合财务分析工作,使得财务分析工作和实际业务融合在一起,避免其留于形式。二是设计分析流程,特别是分析格式方面,应统一分析格式,为信息的汇总做好准备工作。三是确定侧重点,不同的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应针对其自身的情况,选择财务分析的重点。四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都独立编制财务报表,进行独立的财务分析工作。五是汇总各个部分的财务分析情况,编制合并报表,对于特殊的部分应单独进行分析。六是获得分析结论,依赖财务分析人员的经验与知识水平,客观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评定。七是对各个财务指标进行具体分析,总结预算的完成情况和战略目标的推进情况,并分析相关的原因。八是以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提出客观而公正的意见。
三、集中财务分析主要方法的介绍
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比较分析法与因素分析法被应用地最频繁。
比较分析法从比较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两方面出发,常常将这两方面融合在一起,运用同比与环比的办法,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比较经营时期与比较经营指标两类分析办法。比较经营时期的分析办法包括比较趋势分析法、行业对比分析法与预算执行分析法。比较趋势分析法将分析期中的各个项目的金额与前期进行比较,是从纵向对各个项目情况进行分析的办法。行业对比分析法是将分析企业的各个指标同行业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的办法,能够全面而整体地获得企业的经营情况。运用这种办法,企业可以明确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借鉴成功企业的有关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预算执行分析办法是将分析期的有关情况与预算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的办法,及时找到出入,从而进行改善。比较经营指标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是对金额与各种比率进行比对。以金额作为指标进行比对的内容主要是那些可以用金额加以量化的内容,包括收入、利润等,这种比较法操作简单,但不同规模的企业难以进行比较。以比率指标进行比较能够突破各种限制,实现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比较。
因素分析法也被应用的非常频繁,主要是将整体划分成各个部分,包括比率因素分解法与差异因素分解法等。
除了这些分析办法之外,常见的还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因分析法等。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财务人员更有效地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四、确保财务分析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是通过教育与宣传工作,提升企业领导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从管理方面入手,设定具体的管理要求,从而为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提供条件。如果没有企业领导的认可,财务分析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最终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二是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投入到财务分析工作中去。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是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因此,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与职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最终结果。高水平的财务人员有助于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财务人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
三是积极构建信息支持系统。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财务数据,须依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提升分析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将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改变财务分析工作滞后的特点,实现财务分析结果的及时输出。
四是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财务分析工作会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大量资料,很多内容都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升保密意识,严格控制与信息有接触的人员范围,最大限度地做好保密工作。上市公司等必要的财务信息披露除外。
参考文献:
[1]纪翔阁,尹姝玥,庞宁.建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
[2]于新颖.浅论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J].中国连锁,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