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

2016-01-19 12:50施鹏飞
财经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议

施鹏飞

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各项财务制度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其社会职能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文本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如何创新与改革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的重要保障,是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社会职能和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然而在近年来行政事业在单内部控上逐渐暴露出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创新与改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内部控制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多从事一些理论性的工作和专业性的研发工作,在管理方面更多的是依靠主观性的自觉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了解,几乎不会去关注内部控制问题,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业务的拓展上,很少去利用内部控制进行单位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的忽视和领导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的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二)缺乏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上的欠缺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考虑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造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满足不了单位管理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也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造成在内部控制的管理很难收到预想的成效。

(三)预算控制能力不足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控制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控制力度依旧存在问题,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可行性、预测性,在审批预算之后,仍存在频繁追加与调整资金的现象,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使得预算的权威性与约束性无法正常发挥。

(四)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

有效的内部监督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都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首先,内部监督部门独立性不强。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上,虽然成立了相关的监督部门,但是行政领导对监督作用的认识不足造成了监督部门成了领导的“一言堂”受控于领导,监督部门根本没有发挥出在内部控制上的监督管理作用。其次,鉴于内部监督逐渐失去了其独立性,甚至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阻力,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力度。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化管理十分重要,为此领导必须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领导应当有意识去培养内部控制意识,让内部控制渗人到单位管理的各个部门,在工作中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还可以通过开展有效的团体活动来增强团队的内部控制意识。此外,还必须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他们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只有每位员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创造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重视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环境的学习和研究,其次,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力度。以完善风险评估为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对经济风险的防范意识。只有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才能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要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科学评估,必须设立内部控制的目标。风险的产生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息息相关,只有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经济风险。此外,对风险的评估还需要形成专业风险评估报告,让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了解内部控制的风险,并及时做好对风险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对于财务预算要严格把控

财务预算对于财务的工作权限起到了制约作用,减少了很多的不必要的审批,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相关人员腐败问题的出现。财务预算涉及到诸多方面,也涉及到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的把控有利于单位的良性运转。在做预算工作时,财务内部要根据每一季度、月度进行规划,不要过于长远的预算以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开支,还要进行专业的反馈,落实好款项的使用,更好地对行政事业工作进行财务规划,减少内部松懈带来的财务超支。

(四)强化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提高执行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 度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通过成立监督小组或者部门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通过评测来找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其次,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有关部门的协调作用。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财务部、采购部、资产管理部等相关部门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这样在无形中就起到了一种监督作用,通过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网络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此外,在监督工作中必须保证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强化监督力度,才能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研究,加强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完善,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预防徇私舞弊和腐败,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周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 2014(4)

[2]龚露.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1(6)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