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看雪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教育……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教学方式异彩纷呈。而教育发展到今天,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从精英教育演进为大众教育,从知识本位教育演进为能力本位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演进为以学生为中心,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教育必须产生内涵性的“裂变”。这种“裂变”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或内容上,更表现在教育的思想上、教育的理念上、教育的认识上、教育的践行上。
而这一切,都需要品质高尚、教艺精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事实上,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从抓教师队伍建设开始抓教育的。因为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养;教师的情绪,决定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今天,影响着学生的明天,也决定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汉代的班固说:“教育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宋代的李邦献说:“教子弟无他术,使耳所闻者善言,目所见者善行。”这些都是在说教育的“影响”作用。
美国有所布朗克斯中学,该校竟有两名学生先后获得诺贝尔奖。原来这所学校的不少教师就是成就卓越的科学家。所以有人据此说:“如果有一位学识渊博、才华超群的语文老师活跃于讲台,那么台下的学生中有望日后有名作家问世;如果没有优秀、聪颖的数学教师作指导,学生即使有数学禀赋,也不能被催化为才能。”这句话是说,同样饱满、健全的种子,落在湿润、温暖、肥沃的土壤里和落在沙漠中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布朗克斯中学的例子深刻地告诉我们,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教育家”,曾经是一个无比圣洁的光环,仰之弥高,敬之弥远。在很长一段历史中,芸芸众教者,多半以“教书匠”自居,固步于“教术”(或者称“教法”),满足于三尺讲台“上所施下所效”式的传统教学。
诚然,我们不能指责“匠师”胸无大志,没有教育家的追求。但是,必须看到,没有教育家的教育必定是短视的、肤浅的、功利的、异化的;进而,也必须看到,不能催生教育家的教育注定会是暮气沉沉的(缺乏生机)、机械呆板的(缺乏灵性)、品之无味的(缺乏内涵)、单调重复的(缺乏创新),换言之,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教育,应让教育所固有的内涵充满着生命的灵动和激情。
有价值的教育,至少要涉及两个命题:其一,有价值的教育必须由教育家来引领和推进;其二,有价值的教育必定会孕育、催生出教育家。
显然,这是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催生教育家的时代。
(博客地址:http://www.edu11.net/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