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策略

2016-01-18 22:19余远长
江西教育C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原则数学课堂教学

余远长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会机械地陈述课程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开始阶段,通过一段短小精悍、快速准确的课程导入,使学生带着兴奋和好奇进入到要学习的知识中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准确把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导入的好坏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课程采取的教学导入方法也各不相同。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入门阶段,加之学科本身的困难和单调,有效的教学导入作为课堂的开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其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性原则。所谓的针对性就是指教师设计的导入跟要讲授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要学习的知识中去。

(二)趣味性原则。趣味性不一定要有笑点,而是能够带动学生以一种积极活跃的气氛进入到学习中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以一种相对愉悦的气氛进行学习。

(三)新奇性原则。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尤为强烈,一段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导入将更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四)简洁性原则。短小精悍是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一段简短的教学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才更加有意义。

(五)愉悦性原则。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愉悦欢快的,以愉悦的教学导入开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

(六)灵活性原则。课堂导入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导入策略。

(七)形象直观性原则。直观的事物、图片等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耳听、眼观、手动、脑转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策略

(一)看图提示导入法。这是一种借助图片将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直接呈现出来的方法。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仔细观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这是各个学科都适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尤其是在几何的教学中,一个实物的冲击远远大于课堂上大量枯燥无味的讲解。例如,在讲解各种图形时,直观的正方形、三角形图案等,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认识到各个图形之间的差异。

(二)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导入方法,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追击问题”一课中的数学运算时,引入龟兔赛跑的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学习内容。

(三)悬念导入法。所谓的悬念导入法,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通过学习来回答相关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几何体时,什么形状的纸可以折成圆锥形、什么形状的纸可以折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柱形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温故知新导入法。这种方法与常规的复习导入法比较相似,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圆锥、圆柱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习过扇形和长方形的知识,进而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会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五)直接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直接指出课程的重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在各科教学中也较为常用。教师在课程的开始直接指出学习的内容,提出学习要求,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便于过多使用,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教师应该将直接导入法和其他策略结合起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宜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

总之,教学导入方法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之效是有着直接影响的。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都过于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进而引起对学习的厌倦。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归纳并使用不同课堂导入策略,将各种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喜欢上这门课。◆(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石马学校)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原则数学课堂教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