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红
自主真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它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学”营造氛围、提供空间、搭建平台、适时指导,为学生的“学”提质增值。要努力促进学生进入“真”的学习状态,自主先学是“真”学习,小组合作是“真”互助,课堂展示是“真”交流,质疑问难是“真”问题,教师讲授是“真”需要,当堂反馈是“真”训练,杜绝一切虚假的、形式主义的伪学习。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实现“真学”呢?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主动学习,感知文本内容
课前安排学生必要的前置学习,要求学生以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达到“真学”效果。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一课时,笔者说:“同学们,苏轼这首《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内容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谁写的?结合通过课前预习,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学生纷纷举手展示自己课前的预习成果。笔者赞扬说:“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收获还真不少,老师也准备了苏轼的一些信息,谁来帮着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再读读诗题,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有的说,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是一年中天气最闷热、雷雨最多的时候;还有学生说,望湖楼在西湖边,傍湖而建,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有的补充说,醉书是醉酒题诗。笔者追问:“那诗题的意思就是——”同学们回答:“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了解诗人信息,理解诗题意思。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知诗人、解诗题。
这样的导入是对学生前置学习的一种检查方式,检验学生的“真学”效果;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培养自信心的一个环节。
深入思考,主动探究学习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中学生的思考质疑是对学习文本必不可少的一种感悟方式,也是“真学”的一种学习形式。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第一课时,笔者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然后问:“谁来读这句话?”有人举手示意,有两位同学读得都很流利。笔者继续提问:“那谁能带上动作,再来读读这个奇迹?”有同学质疑:“为什么说抓蝴蝶是奇迹?这奇迹如何发生的呢?”
课堂中这样的质疑正说明孩子们在课堂中是在思考、在学习的,“真学”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个质疑也正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做了重要的铺垫。
有效合作探究,展现团队力量
学会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构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平台,在合作中提升语文素养。可以说,学生的合作学习是“真学”最重要的体现形式,通过生生的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比教师的“满堂灌”要更自主、更独立,学起来更“真”。例如:承接上面课例中学生的质疑,出示合作学习要求:①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②安静在触摸春天时创造了哪些奇迹?用波浪线画出;③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奇迹?请用“▲”标出。
学习就该“趁热打铁”,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真”学习,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孩子们对文本学习也更有激情,课堂气氛也更浓厚。孩子们在展示中更自信,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主人。
交流展示,迸发互动激情
养成踊跃礼答的习惯,自信、大胆、响亮地回答问题。学会倾听与评价,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这也是“真学”的“真”展示。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一课时,可出示这样的合作学习要求:诗人苏轼抓住这场雨的每个瞬间将它呈现在我们眼前。分别抓住云、雨、风、水这四个重点景物,请各小组学习这四个重点景物,并选其中一处景物进行重点学习:①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③有感情的读好这句诗。
以下是合作交流示时的教学片断:
生1:“黑云翻墨未遮山”这句诗的意思是:黑色的云如同墨汁一样搅动翻滚,此时还尚未遮住天边的山峰。
师:你将下雨前的画面真实展现在我们眼前。
生2:一个“翻”字让我想到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些词语,看到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
师:你将画面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好!那你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生2:黑云翻墨未遮山(朗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真是太精彩了!
生3:我从“未”字中感受到乌云还没来得及遮住山大雨就来了。
师:对呀!看来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这样的课堂展示,学生成功地“夺”回主人翁的身份,培养了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主真学尊重学生的生命本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自主真学教育,会让教学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让课堂充满着无限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