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6-01-18 15:54施静芬
教育 2015年5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外阅读笔者

施静芬

书是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能够广泛阅读大量书籍,他们就可以凭借课外阅读丰富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如果学生能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空间主动地去体验、吸纳有用的知识,然后运用到学习中,他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知识的储备,生成独到的见解,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实现。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谈一谈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特性。而语文教材收集了各类的语言文字,教师要运用它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枯燥的表象记忆的过程。怎样变难为易,让学生爱学、乐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了兴趣,才愿意去学。在“愿意”的状态下理解,才能自然的吸收,形成积累。据此笔者想到了课外阅读,因为它具有一片广褒的天地,又拥有着不同的形式,如听、看、写、画等,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去获取他们的不同需要。有人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笔者认为这话说得非常精辟,如果教师在学习每课前,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进行课外阅读的推荐,即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课外阅读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大量信息资料。那么,这些资料定会拉近他们与语言文字的距离,那各式各样的搜集形式,也定会唤起他们的童心与童趣,对课文的学习将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讲《海底世界》一课前,笔者向全班同学推荐了两篇课外阅读:一篇是《秘密仓库》,一篇是《海底冷灯》。同学们拿到手后,都积极地阅读起来。此时,笔者不失时机地补充告诉他们:有关海底的秘密远不只课文中这些,还有很多奥秘,希望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来探秘。同学们听后更加兴趣盎然。第二天一进教室,他们就拥到笔者的身边,有的找来了画片,还有的说:“我知道海底发光是怎么回事”“我知道海底为什么会有峡谷、森林”“课文介绍海底动物有3万种了,老师给我们的文中介绍有15万种,可我查找的新书中已达22万种了,变化太快了,太神奇了”……这一连串的先知先懂表明,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已是跃跃欲试了,老师也感到,这节课的学习应马上开始了。这浓厚的兴趣就是课外阅读的力量。

引导学生自语自得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组成内容。课前对课外阅读的积累,正是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等待挖掘的“宝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据此把这些“宝藏”调动出来,学生就会身临其境于课文内容之中去领会语言的魅力,感悟人生哲理。

例如: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物产丰富,似乎不太难。可怎样体会?说什么?凭借什么去理解?于是,笔者便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印象中最深的知识积累,来谈谈读了这课书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似乎觉得容易多了,便开始试着发言:我知道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各有各样的活动方法;我知道海底有很多矿产;我知道海底有很多假山;不对,那不是假的;那是假的……笔者借着争论播放了一段海底物产的录像,验证了海底世界的山、峡谷、森林的存在,同学们看后称赞“太神奇了”,就这样一节课在同学们的“知道”声中、争议声中延续着,感知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他们把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与课文内容相融合,进而升腾出发自内心的理解与赞叹;他们利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信息放松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相互吸纳对方的储备。而作为教师,笔者从中只是架桥疏通。看到这儿,笔者知道了他们经历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真正地主动学习,这不能不说是自悟自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笔者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笔者常在每讲完一课书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课上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再构建和学习的再构造。学生既可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也可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多彩的画面,把课文中优美的段落编成诗歌,把课文中内容编排成课本剧,续编课文新结尾……甚至自行设计喜闻乐见的作业。这种学习方式,激扬了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产生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完《秋天》一课后,有很多同学用手中的彩色画笔勾勒出了秋天的美丽、诱人的景色,一幅幅都是那么鲜明、生动。而有的同学在作业本中再一次发自内心地赞叹秋天的令人神往:“童话中的秋天,人间的宝藏。”这不正是创造的火花吗?还有的同学在自己负责的那一天的“队角”中又向大家推荐了很多有关秋天的介绍文章,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美好的未来。

实践表明: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开辟一块自由驰骋的天地。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产生了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课上阅读的技巧。到了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释放出课前的积累与课文中内容融会贯通,获得新知,进而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的确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本部校区)】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外阅读笔者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老师,别走……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