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丹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现代医院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心内科的常见病。此病可分为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静息性心绞痛等类型[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可导致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3]。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9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1)其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00年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建议》中规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4]。(2)他们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3)他们均未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4)他们均未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瓣膜性心脏病和感染性疾病。(5)他们均未患有精神疾病。(6)他们在近期内均未遭受过严重创伤。(7)他们在近期内均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在常规组4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47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4.9)岁。本组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至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1.3)年。本组患者中有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21例,有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4例,有静息型心绞痛患者13例。在试验组4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4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5.1)岁。本组患者的病程在4个月至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4±1.5)年。本组患者中有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20例,有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3例,有静息型心绞痛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进行常规治疗的方法是:(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抗血小板聚集药进行治疗。(2)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将0.3mg的硝酸甘油置于其舌下。
1.2.2 为试验组患者在使用常规疗法(方法与常规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方法为:使用50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每天注射2次,应连续用药7天。阿托伐他汀的使用方法为:每天睡前服1次,每次服20mg,应连续用药14天。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的幅度均在80%以上。(2)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好转,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的幅度均在50%至80%之间。(3)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好转,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的幅度均在5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束后,在常规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22例,为有效者有13例,为无效者有13例。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9%(35/48)。在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26例,为有效者有19例,为无效者有3例。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45/48)。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腹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3/48)。常规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腹泻,有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3/48)。两组患者不良发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心内科的常见病。此病可分为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静息性心绞痛等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可导致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低分子肝素属于糖胺聚糖,是一种由普通肝素中分离出来的、分子量在4000至7000之间的肝素片段。此药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可阻碍非闭塞性血栓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可减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阿托伐他汀是一种3-羟基-3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调节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李馨刚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6]。
综上所述,用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喻平.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17-19.
[2] 岳新荣,何荣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7):144-144+145.
[3] 时庆丰,孙立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07):1312-1313.
[4] 郭京苹.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07(09):53-54.
[5] 贾桂云,张芸,李筱贺,等.两种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炎性因子影响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0(22):1855-1858.
[6] 李馨刚.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10(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