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患肺结核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进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研究

2016-01-16 02:29彭宏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吡嗪异烟肼抗结核

彭宏伟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曲阜 273165)

肺结核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的肺部疾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此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改善缓慢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较易出现多种伴随症状,从而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初患肺结核患者在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较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从而严重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的效果。为了探究对初患肺结核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笔者对近期我院收治的258例初患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8例初患肺结核患者。这258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肺结核的诊断标准。②均未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③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我院对这258例患者均采用2HRZS(E)/4HR方案进行治疗。其中,H代表异烟肼、R代表利福平、E代表乙胺丁醇、S代表链霉素、Z代表吡嗪酰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院对这些患者的病情均进行了严密的监测,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了抗过敏、保肝、护胃等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不良反应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我院均将其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剂量减量或停止对其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这25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参照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共同出台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对这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期为6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以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采取t检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计数资料的分析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25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这258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46%(76/258)。

2.2 对发生不良反应的7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类型的分析

在发生不良反应的76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血尿酸增高,有32例患者发生了胃肠道反应,有15例患者发生了药物性皮疹,有19例患者发生了神经系统损害,有12例患者发生了肝肾功能损害。在这些患者中,有13例患者同时发生了2种不良反应。详见表1。

表1:对发生不良反应的7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类型的分析

2.3 对不同性别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在这25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6例,女性患者112例。在146例男性患者中,有45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82%(45/146)。在112例女性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68%(31/112)。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对不同年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在这258例患者中,有195例患者的年龄<60岁,有63例患者的年龄≥60岁。在195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中,有52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67%(52/195)。在63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10%(24/63)。年龄≥60岁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5 对发生不良反应的76例患者进行治疗的情况

在发生不良反应的7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因发生了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改变了原有的服药方式;有6例患者因发生了较严重的药物性皮疹而更换了其原来使用的抗结核药物种类;有3例患者因发生了较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而中断了治疗;其余58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的症状较轻微,经对症治疗后未影响其治疗的效果。经总体分析后,我们发现,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相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会出现病程延长、治疗的依从性下降,甚至病情恶化等现象。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初患肺结核患者在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等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时,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及身体健康。其中,异烟肼与人体内的吡哆醛(维生素B6的衍生物)发生反应后可生成异烟腙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人体内的吡哆醛含量不足,γ-氨基丁酸的含量减少,从而使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炎等不良反应。利福平是一种酶诱导剂。此药可促进异烟肼的代谢,导致大量的乙酰异烟肼生成,水解为单乙酰肼后可与肝组织大分子相结合,进而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乙胺丁醇是一种化学合成的白色、溶解于水,且耐热的晶体。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结核杆菌菌体核糖核酸的合成,进而起到抑菌的作用。但是,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乙胺丁醇进行治疗的初患肺结核患者较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及视觉神经系统损害。链霉素中含有二链霉胺和链霉胍等杂质,这些杂质会使患者机体组织内的巨噬细胞释放组胺,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过敏、肾功能损害及脑神经损害等不良反应。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吡嗪酰胺的代谢产物吡嗪酸可抑制尿酸的排泄,进而使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样表现。另外,有调查资料显示,吡嗪酰胺还可导致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及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在使用上述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严密监测其是否发生了不良反应。同时,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症处理:(1)处理原则。①在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首先确定其是因使用了哪种抗结核药物而引发的不良反应,然后再根据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②及时将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向市(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同时告知患者到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早期诊治。③临床医生要详细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以及为患者采取了何种处理方法和使用哪些药物进行治疗等信息,以留案备查[2]。(2)处理方法。①定期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及血、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与系统。②当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临床医生需立即协助患者找到并消除所有可引起其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因,并告知其在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从而使患者能够尽早地发现自身出现的不良反应,尽早入院治疗。(3)预防对策。①在为初患者肺结核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前,临床医生应首先了解其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受损等情况。然后,再为患者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安全的抗结核用药治疗方案[3]。②在对初患肺结核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可为其联合使用护肝、护肾类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抗结核药物对患者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这258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46%。在发生不良反应的76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血尿酸增高,有32例患者发生了胃肠道反应,有15例患者发生了药物性皮疹,有19例患者发生了神经系统损害,有12例患者发生了肝肾功能损害。在这些患者中,有13例患者同时发生了2种不良反应。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相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会出现病程延长、治疗的依从性下降,甚至病情恶化等现象。

综上所述,在为初患肺结核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时,患者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及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做出正确的鉴别和对症处理,进而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钱林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2,25(12):317.

[2] 刘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0-71.

[3] 杨莹.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45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18):135-136.

猜你喜欢
吡嗪异烟肼抗结核
关于药物异烟肼分析方法的教学讨论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相关基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异烟肼糖浆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或尿激酶腹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60例疗效对比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浓香型“山庄老酒”中吡嗪类物质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