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外语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6-01-16 02:24汤艳
关键词:舟山群岛外语新区

汤艳

(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 316022)

“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外语能力的对策研究

汤艳

(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 316022)

“一带一路”这项伟大事业的推进离不开语言保障,只有语言相通,才能有效沟通,促进彼此文化认同,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创造有利条件。城市的外语能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要提升城市外语能力,使舟山群岛新区顺利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应加强地方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外语人才储备基地以及切实作好舟山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的软实力,为舟山全面实现国际化奠定基础。

“一带一路”;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外语能力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决策更是基于历史、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提出的战略构想。[1]自秦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对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纵观当前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充满了各种变化,因此在目前的世界政治背景下如何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以及创设更为和谐的对外合作,从而构建关系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海洋,海洋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以海洋为纽带,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提出使以“经略海洋”为目标的全球经济合作平台超越了现在国际上所有平台。[2]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海洋经济、科技环保、防灾减灾、社会交往、文化交流、政治外交等。[3]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立体之路,不仅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所体现的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得到了传承,而且它还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这条路将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使得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4]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其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平台,拓展国际合作新的空间,加强高层次的国际文化交流,这些层面的建设都需要语言的支持。只有语言相通,才能有效沟通,才能在国际合作中探寻文化、利益的契合点。[5]

二、提升舟山群岛新区的城市外语能力是当务之急

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是国家的一项海洋经济战略决策。作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群岛新区,其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为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3]这一战略决策的制定与舟山群岛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是不可分的。众观历史,舟山因其扼中国东南沿海航路之要冲,一直是浙东和长江流域的出海门户。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通向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国的重要通道,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现如今,舟山的地理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它与东北亚地区以及西太平洋一线主力港口城市如香港、高雄、釜山等在区位上构成了近乎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且舟山位于这一网络的扇轴点,这样的地理区位恰恰是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的交汇地,十分有利于转口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3]

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大背景为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为这座海岛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面对对外开放新平台的战略机遇,提升舟山的城市外语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际工具,任何的经济活动、文化交流、基础建设都离不开语言沟通。[5]

作为城市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外语能力的提升在全球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一个城市在处理海内外各种外语事件或用外语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的能力,是促进人文交流、服务互联互通、实现民心相通的基本保障;更是大幅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6]正处于发展与蜕变重要时间节点的舟山群岛新区应把城市外语能力作为软实力加以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满足城市“引进来”需求,更有利于服务“走出去”这一大局。舟山城市外语能力的提升,对外将助推舟山群岛新区在“一带一路”的新格局中与各国构建更加顺畅的对外话语体系,为舟山走向世界架设“桥梁”。[6]对内将提高市民的外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外语专业人才;打造更高效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的外语服务能力。

三、提升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外语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地方高校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一带一路”的建设愿景是一项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政治互信、文明互鉴、共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5]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沿线各国之间的深度合作也将会日益频繁,因而需要大量的精通沿线国家主体语言,而且熟悉当地文化、制度、风土人情并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5]而我们所说的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次人才”。[7]我们认为国际化人才首先应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理念,不仅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而且通晓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其次应具有跨文化沟通等国际交往和活动能力;最后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强。[8]

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是通过相邻像素之间的特征的改变来获得不同区域之间的边缘,边缘点的判断依据是检测点的本身和与它相邻的点,具体包括局部微分算子,例如:Roberts梯度算子、Soble梯度算子和Canny算子,面对不同的超声图像,有着不同的算子、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检查这些边缘点。

毋庸置疑,舟山群岛新区的建立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城市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大幅提升新区外语环境和对外交流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需求和构建国际化之路的要求,高素质人才作为加强新区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提升新区的软实力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而浙江海洋大学作为舟山本土的高校,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集聚和储备方面义不容辞。

根据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及其应具备的素质,高校的外语教学就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体系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和手段等方面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和新区实际,通过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设置(如金融英语、外贸英语等),培养既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外语能力,又懂国际规则;既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海洋文化、海洋经济、佛教文化等反映舟山群岛新区特色的本土文化知识;既具有商务、外贸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国际化与本土化共同发展的要求。

第一,改革并完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英语应用人才,应进一步完善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课程设置模块化。重新组合原有的课程,根据课程的归属设置相应的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9]如学科基础课模块(听说、阅读、写作等课程)主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英美文学、语言学等)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内涵的理解能力;专业方向课程(高级翻译、英美文化、国际商贸类课程等)主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建立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其次,增加文化类课程的开设。通过开设中外思想文化类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最后,加大实践课程教学的比重。通过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分析、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第二,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教材上,在教学中选用那些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和重视学生想象力和多角度批评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教材。尤其加强对“一带一路”所辐射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研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加强团队教学,同时通过利用网络学习等平台增强学生的专题研究能力,开拓国际视野。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英语辩论、演讲比赛、模拟商务谈判等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增加国际化服务的能力。

第四,编写相关培训读本,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

由于舟山群岛新区具有自身独立的地域性特点,在国际交流中涉及海洋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的活动频繁,各类人才应具备一定的本土文化知识,而且在活动中能将这些本土文化用外语准确并流利地进行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这类培训读本大都是汉语版本,英语类的少之又少。我们应通过收集大量语料,编写一系列反映舟山本土文化尤其是涉及海洋文化、海洋经济、佛教文化等知识的英语读本。让英语这一国际化的语言讲好属于舟山的精彩故事。

(二)探索建立外语人才储备基地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舟山与世界的联系会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还应做好各语种的人才储备工作,以应对各种外事活动。目前在舟山的外语人才主要还是以英语为主,其次是日语和韩语等。而一些小语种如阿拉伯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等方面的人才却相对欠缺,因此各语种尤其是小语种的人才储备基地应尽快建立。对不同语种的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对人才数量相对较多的如英语类人才还应作好归类建档等工作,因为英语类人才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涉及的专业和领域各不相同。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人才做梳理归类的工作,把涉及医学、法律、外贸、港口物流、商务、国际金融、教育、涉外旅游、企业管理、船舶建造、海洋养殖等的各类英语人才分门别类,统一建立人才库进行储备管理,真正让这些人才发挥作用,成为提升舟山城市外语能力的主力军。

(三)做好舟山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

国际化语言环境指一个城市或地区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频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际化程度。[10]国际化语言环境的建设反映作为一座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是城市外语能力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城市外宣资料的翻译、涉外公共场所标识语的规范以及外语服务网络的建立等等。

作为开放的沿海城市,舟山在提升城市外语能力并顺利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如何向世界传播舟山的声音并使舟山真正走向国际化,外宣资料的翻译尤为重要。外宣资料的翻译、城市双语标识语的规范等都是一座城市外语软实力的体现。外宣资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地方政府部门网站,作为外国受众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其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城市的国际形象。而纵观舟山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站,有英语翻译的为数不多。即使有英语翻译的网站,也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如语言错误(包括语法错误,甚至是低级的单词拼写错误)、语用错误(包括用词不当等)、语气不当,有些内容的翻译根本没有顾及文化语境,不知所云,可读性差。这些问题出现在对规范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的政府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部门和舟山的城市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门对网站的翻译不够重视,没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对网站内容的翻译进行审查和把关。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对舟山各级政府部门网站的翻译进行规范,定期展开检查,使之真正成为反映新区的窗口和名片。

涉外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的规范与完善体现着城市的对外形象和开放度。随着舟山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会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因此对涉外公共场所的多语种标识的规范与完善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一些主要旅游景点,城市的中心区域和街道,医院、学校、政府相关涉外机构以及餐饮场所等都应配备规范、标准、正确的汉语、英语、日语、韩语、俄语等多语种标识。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政府的外事部门应统一牵头,组织舟山本地的外语专家人才分区域、分行业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做好多语种标识语的翻译工作,使得舟山的涉外公共场所标识真正规范与完善。

除此之外,舟山外语服务网络和体系的建立,也是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从而提升城市外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城市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大幅提升新区外语环境和对外交流水平,外语服务网络的建立,尤其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外语志愿者队伍尤为重要。外语志愿者作为加强新区外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新区的软实力。因此,我们应该在目前舟山群岛新区外语志愿者队伍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新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加强对外语志愿者能力的培养;做好志愿者的系列培训工作;并利用建立外语志愿者人才库、完善培养机制等建立高素质新区外语志愿者队伍的有效途径来提高外语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真正建立一支既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外语能力,又具有一定反映舟山群岛新区特色的本土文化知识和较强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新区外语志愿者队伍。通过外语志愿者强大的辐射作用,使舟山的外语服务网络遍布各个行业尤其是服务窗口,为真正提升城市的外语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提升城市的外语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提供服务,它与城市的综合实力的提升息息相关,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在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重大利好之下,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成为现实,舟山的对外开放程度将会进一步扩大,提升城市的外语能力,在国际舞台向全世界展示舟山的国际化形象从而顺利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因此,加强提升舟山城市外语能力的对策研究,有利于全面提高城市的软实力,使世界听到舟山的声音,使舟山真正走向世界。

[1]李仁,王孟子.烟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N].烟台日报,2014-09-18(3).

[2]黄建钢,骆小平.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出发点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2.

[3]徐明华,孙建军,王文洪,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J].当代社科视野,2014(4):10-11.

[4]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45.

[5]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6-42.

[6]沈骑.“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9-13.

[7]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82.

[8]周孝玲.研究生国际化人才特定属性的构建[J].咸宁学院学报,2011(11):107.

[9]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10]常虹.构建国际化语言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4-15.

On How to Improve People’s Foreign Language Competence in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 under the“B&R”Context

TANG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In the pursuit of the great goal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languag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Only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without any language barriers can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 achieved,which not only promotes the cultural approval but creat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dialogues as well.A city’s foreign language competence is the embodiment of its comprehensive power and strength.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foreign language competence to enable the city to have a smooth joint with“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the government of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 should build bases for training and reserv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as soon as possible;meanwhile,a sound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needs to be constructed.Thus,the city’s soft power can be developed,which will lead Zhoushan to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urban foreign language competence

H319

A

1008-8318(2016)05-0032-05

2016-08-24

舟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舟山群岛新区国际化之路的对策研究”(编号:201579)。

汤艳(1972-),女,浙江舟山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舟山群岛外语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基于舟川旅游资源条件比较的川岛滨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宁波三门湾新区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