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晓成
板块一:自学科普知识
1. 齐读课题。同学们,咱们是六年级学生了,学习语文应该具备自读自学的能力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对照课后问题勾画出课文里的相关信息,并简要写下答案要点。
2. 全班交流:
(1) 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在课文的第2~6自然段,这是文章中的主体部分。
能先写石灰石、花岗石,后写星星、云吗?为什么?课文里有没有答案?(提醒学生注意谋篇布局,注意表达顺序)
(2) 文字传递信息,那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分别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把关键词语圈出来。
第一个文字是星星,谁来读?(这一部分最想告诉我们——北极星可以辨别方向)
云、石灰石、花岗石同法进行。
小结:北极星能够辨别方向,云能够观察气象,石灰石、花岗石能告诉我们地质的变迁。
(3)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认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读课文最后一段,提炼要点)
(4)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是大自然的文字?相机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生互动,注意评价)
3. 小结:大自然的文字真是无处不在,难怪作者说:“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浏览课文,提取课文相关信息。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一方面要相信其阅读能力,相信他们能够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够提取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另一方面,也要给予他们合适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取文本信息。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恰好统整了课文中的“知识点”,巧以用之,学生就有了提取信息的学习目标意识。
板块二:感受科普特点
一、 比较学习,感受科普特点
1. 课文通俗易懂,大家一读就明白。那么,我们还可以学习什么呢?请看材料二——(见下文)同样是写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和课文中的语言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距地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砧状云是积雨云的顶部冰晶结构,通常单体状,呈马鬃状,在发生雷阵雨时多见。如果上升气流更强,浓积云云顶即可更向上伸展,云顶冻结为冰晶,出现丝缕结构,在高空风的吹拂下,向水平方向展开成砧状,称为砧状云。
石灰石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方解石的主要来源,通常是来自海洋生物的尸体沉降累积和陆地的落枝腐物残渣与泥沙一起,在河或海床上累积。
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生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
——引自“百度百科”
2. 现在,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写得生动有趣的呢?请你画出句子作为例子,待会来交流。
(1) 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这个加了引号的“爬”字,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呢?再去读读这部分文字。根据回答相机比较:换成“跑”“飞”不是更生动形象吗?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生动形象固然重要,但科学准确也很重要。这一个“爬”字不仅有了生动的“情趣”,也具备了科学的“理趣”。
(2) 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读来妙趣横生。)
(3) 一连串的设问:引人思考。
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3. 小结:这篇文章的作者真了不起,用看似普通的三个问句在和我们亲切对话,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在师生、生本的对话中,充分表达自我学习认知,并且在相互的表达之中能有更多的发现、更深刻的理解。简而言之,课堂学习要给予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提升。该环节教学中,对“爬”的理解,学生普遍只能到达“文学情趣”这一层面,因为学生学过了拟人手法,知道其妙处所在。因此“科学的理趣”体悟就显得格外有必要,因为一方面这是学生缺失的需要,另一方面这是这篇科学小品文的文本特质需要。
二、 触摸作者
1. 提到科学,很多人都觉得深奥、复杂,但作者伊林却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来写科学知识。
2. 我们进一步走近伊林,出示作家卡片。其中很多信息,我们同学刚刚在学习中已经感受到了。
(1) 出示伊林的一些作品的封面。这些是伊林的一些代表作品,看看这些书的封面,很多都很旧很老了。是的,伊林去世已经整整61年了,然而他把对科学的热爱、对无数读者的喜爱都化作了文字,在向广大读者倾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喜爱科学、研究科学。
(2) 此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作品的名字——《黑白》《不夜天》《几点钟》《自动工厂》《行星的改造》《人和自然》,还有这本再版了不知多少次的《十万个为什么》。
板块三:拓展阅读,深化感知
一、 扩展阅读
1. 科普小品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说明文形式的科学资料简练严谨,适合专业研究。面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需要,就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文字去表达。
2. 除了科普小品文、说明文,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式来写科学知识?(童话、寓言、新闻等)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课文吗——《石头书》《航天飞机》《恐龙》《水上飞机》《人类的“老师”》《变色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吗?下面请你读读根据课文改编的诗歌——《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1) 喜欢哪一节,你就读那一小节。
(2) 这是一首浅显的儿童诗,你觉得更适合谁去读呢?
3. 练习:
蚂蚁搬家要下雨,
蜘蛛张了网,必定大太阳,
鱼鳞上圈圈的秘密,
天空的时钟。
请查找资料,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个有趣的作品。相信,你的作品一定也会有读者。
【设计意图】多元的思维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他们走向真正的生活。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在辨析中发现“语言文字并无优劣,只是适合不同人的需要罢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将学习过的类似文章进行整合,将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打通,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外延得到了一次延展。关于作品和读者之间的阅读认识领域,也得到了一次全新的视角展现。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