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教室不大,48个学生,前后坐得满满的。桌椅排列得很整齐,窗明几净,阳光照进来,透着暖意。黑板上,一侧印着红色的卡纸,三个栏目:“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每月一书”。每个栏目下,是学生端端正正的粉笔字。今天要积累的一句是《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天语文课在学《孔子游春》,同学们对这位大圣人的言论格外关注起来。“每周一诗”已到了“送别诗”系列,这一周学生们要熟背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每月一书”则在读懂曹文轩作品,刚从《草房子》出来,又走进了《青铜葵花》。黑板另一侧有一块醒目的大白板,花花绿绿地押着些小纸片,像缤纷的花朵,恣意开放着,那是同学们的涂鸦。有读书随感,有问题求助,有书目推荐等等,自由、轻松、真实、可爱。教室一角的图书箱分门别类地藏着一些书,不时更新着,那是供学生借阅的。中午,班级里就会响起清雅的音乐,同学们或坐或站,或埋头读书,或悄声耳语。紧挨着图书箱的是一张打印的表格,很朴素,表格里定期更换着内容、名字,有借阅排行榜、读书小状元、论坛坛主、主题阅读活动小结、本月必读篇目、最受欢迎读书小报……教室墙壁四周还贴着一些读书、立志的格言,庄重而大气。
这就是我和我的学生们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置身在浓浓的书韵中,品味书的芳香,享受着阅读的快乐,熏陶高雅的书卷气,飞翔着美丽的梦想。
【镜头二】
几个小脑袋凑在一块儿,叽叽喳喳的。“这本书我看得可认真啦。看,这是我的读书笔记。注意啦,蓝笔部分是摘录的精彩句段。至于红笔的嘛,嘿嘿,可就是本人的独家体会咯。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细声细气地说:“我出了一份这本书的阅读试卷,只要勾勾选选就能测试出我们大家书读得细不细,有没有读懂……”小女孩的话还没说完,手中的卷子就给一个小胖墩抢了过去:“第一题,《青铜葵花》的作者是:A. 杨红缨 B. 秦文君 C. 曹文轩 D. 亚米契斯。哈哈,太简单了,当然是C啦!亚米契斯……亚米契斯……”小胖墩挠着头嘟囔着。“不知道了吧?嘿嘿。《爱的教育》的作者就是亚米契斯,这本书刘老师下个月要推荐给我们。”一个小男生不紧不慢地道来。“你怎么知道?你读过?”还没等小男生接茬儿,旁边就有同学嚷起来:“那当然,他是书虫么,钻啊钻啊,钻到刘老师的书里,再钻出来挠挠你呢!”同学们“哄”的一声笑翻了天。“我能参加你们的讨论么?”我微笑着走了过来,“友情提醒:自评,要对自己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质量、阅读习惯等,做全面认真地思考。然后抓紧时间进行小组评,多看看别人的长处,互帮互助。回去还要请家长评一评,共同完成这张《读书档案卡》。”“没——问——题——”学生们快乐地应成一片。一个“小眼镜”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师,你的评语写好后,再让我们带回去给家长写吧。要知道,每次看你写的那些表扬我、鼓励我读书的话,妈妈就特高兴。”“没——问——题——”我学着学生们的腔调,“最关键的是,相信你们能从每一次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更好地努力、改进,做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那是最美丽的人。”“耶——”同学们欢呼起来。
我和学生们就是这样进行阅读评价的。互动化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尊重的是个体的差异,引导的是掌握方法、认识自我,给予的是阅读的方向,追求的是最大的发展。
【镜头三】
静静的夜,捧起心爱的书,喧哗已尽去,唯自己浸润在书的诗篇里。忽而吟诵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仿佛正幽幽怨怨地走来,清丽雅致,才情横溢。忽而置身于蟋蟀唱歌、蜘蛛织网的奇妙与趣意中,在法布尔的《昆虫记》里,品味着“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大自然的生命就应该得到如此的尊重和热爱。忽而又在书中找到了自己,“马小跳”“桑桑”的老师,像么?再从纯美的《格林童话》走进磅礴的《三国演义》,走进奇妙的《西游记》,走进厚深的《上下五千年》……
我静静地读着、思着、写着,不仅仅是为了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需要我这样的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示范、激励、点拨、帮助我的学生,我钻进教材、跳出课本,我读开去、读精透,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我和我的学生彼此相伴,一路相随,成为了真正的读者,看见了一个真实灵动的世界,感受到生命与成长的亮丽。
(刘红,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