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安
[摘要]本文就当代花鸟画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从文化、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三个方面来展开对花鸟画中的传神达意的讨论。试图从今人对于传统学习的角度来深入的理解传统,同时列举了由于古人重视对文化修养、观察自然、临摹和写生、构图和笔墨,才能在创作中“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优秀素养。最后我们在创作中应该多方面的汲取营养,不单单只停留在继承古人的技法或图式,而是应该“师古人之迹,不如师古人之心”,古为今用,师古创新,用中国画所特有的材料、笔墨语言,追求介于“似与不似…‘写实与写意”之间的境界,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使花鸟画的创作回归到有理性的阶段来。
[关键词]花鸟画;以形写神;传神达意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加快着步伐,这种快节奏也影响着当今花鸟画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体现在艺术创作者身上,那就是作品的尺幅在逐年增大,作品所追求的是接近于照片的逼真效果及描绘事物精细的技法,却很少出现能打动人,触动心灵的作品。
一、从当今花鸟画作品中追求“重形轻神”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加快着步伐,这种快节奏也影响着当今花鸟画的发展。每年的毕业季,每年全国的各种大小展览,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花鸟画作品呈现在美术馆里,观察下来不难发现,作品的尺幅在逐年增大,作品所追求的是接近于照片的逼真效果及描绘事物精细的技法,却很少出现能打动人,触动心灵的作品。不禁反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在这里简单概括了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
从古至今,凡在书画上有大修为的大家,几乎无一不是知识渊博,修养品性极高。不仅注重在笔墨技法上的修炼,同时也注重对知识理论,思想认知方面的培养。而现如今的很多年轻画家,在审美方面就有欠缺,认为精细的,画的越接近实物的就是好的作品,所以才一味的追求画的细,画的像,形成了现如今“照片”作品流水线。“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与生活,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古代大家也追求形似,但更追求神似。他们注重从生活中概况提炼去描绘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姿态,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作为这个时代年轻的画家,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古人留下的传统的同时,也融入我们自己的真实的情感。
(二)市场经济因素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促使艺术市场在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有很多画家为了迎合市场,迎合画商的需求,而改变自己的画风。在花鸟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本来画面上是为了画面效果,专门留白,以营造一种空间的虚实感,但是为了迎合市场,偏偏要在留白的地方加上鸟或者草虫一类的,使画面效果大打折扣。大批的“商业画”由此产生,这样长期发展下去,画面品质必然下降,结果不容乐观。在当前这种波动的艺术市场中,年轻画家应该站稳脚跟,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追求的艺术审美、艺术认知,客观冷静的对待市场,不要被一时的利益而冲昏了头脑。
(三蝌学技术因素
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帮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形的影响。比如说,在发明电话之前,我们想念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美好的瞬间可以感受,可以回忆;而现如今的我们,可以拿起电话,很容易的联系到另一个人,有时,会少了很多感受的机会。对于花鸟画而言,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大自然中美好的一花一草,已经不是拿起画笔去描绘,而是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去记录,这样就少去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少去了观察花花草草的机会,并没有和大自然真切的对话,又怎能画出动人心弦的作品?当然,相机的出现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作为我们年轻一代的画家,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这种便利。
我仅仅是对于以上的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作为这个时代年轻的画家,我们应该融入我们自己的真实的情感,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不要追求千篇一律的逼真效果。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花鸟画的启示
花鸟画有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等许多种类。不论是哪种画法,强调的都是有意识地表现主体,包括表现主体的人格、精神气质、思想认知、情感等等,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写形的阶段。传统的花鸟画是很强调创作意识的,从秦汉画像砖上开始出现的一些花鸟造型到花鸟画鼎盛的北宋时期保留下来的宋人小品中,都能发现其具有强烈的创作意识。宋人小品,看起来很写实逼真,但也是通过画家精心经营,从大自然中概括提炼创作出来的,绝不是照搬或摆拍的拼凑自然。
那么古人为什么能“形神兼备”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归纳:
(一)自身的文化修养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背景,而作为当代的年轻画家,显然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自宋以来,梅、兰、竹、菊被士大夫称为“四君子”,象征着“高洁坚贞”、“幽洁清雅”等精神品格。王冕,是元代“四君子”画家之一,以画墨梅开创新风的花鸟画家。他的一生在政治上不得志,生活极其清苦,因此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有一定的同情和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墨梅图》,画面中繁花密枝,别开生面。画面中写倒挂嫩梅一枝,繁枝参差穿插,千姿百态。花朵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长枝的处理为疏格,短枝为密格,交汇处缀以花蕊累累。梅花枝干用笔挺劲有力,勾瓣点蕊简洁畅利。在他的墨梅作品中常常以暗喻的方式来表达他傲岸不凡的性格和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通过对梅花冰洁的赞颂,表露了自己的志向和节操。
(二)注重对大自然的观察
对大自然的观察,是画家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齐白石画虾虽然神形毕肖,但并不是把虾身上所有的细枝末节都画了出来,绝不是对自然事物的单纯模仿,他说:“虾爪上东西还有很多,可是我不用画这些玩意儿。”文同的传世代表作《墨竹图》,画面中垂竹一梢,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取其洒脱生动姿态。墨竹着叶不多,是其所谓“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的典型画法。竹叶浓淡相间,疏密有致,其枝干,多运用书法行书之用笔,以淡墨渲写,笔法严谨有致,有呈现潇洒之态和生趣蓬勃之势,显示了文同墨竹的独特笔法,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写竹珍品。文同不仅善画墨竹,在理论上也颇有造诣。他很注重对自然之竹的观察,他认为画竹应“节节而为之”。在对自然之竹细致深入观察的基础上,他赋予竹以“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的人格化的品质,并且签掉画竹要意在笔先、神在法外。苏轼曾说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追,以遂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可见文同对所绘对象的理解之深。
(三)选择性的临摹和长期的写生
临摹是创作的必要阶段,也是能够快速吸收知识、掌握技法的途径。临摹传统,是通过临摹的过程与古人对话、与经典作品对话的一种方式,更多地是一种寻源方式的文化积累。写生是把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高度概括提炼的一个过程,也是创作道路上的基本功。临摹与写生、创作是互为一体的。
(四)构图的巧妙安排
历代画论都重章法、布局的研究。“经营位置”是谢赫“六法论”中提出来的一法,就是章法、构图,也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构图就是研究画面形象的位置、结构组织的关系问题。如《韩熙载夜宴图》描写同一个人物韩熙载同时出现在饮宴、舞蹈、休息、奏乐、宴后几个不同的场面中,“夜宴”的过程被叙述的完整具体,井然有序,是一套不分页的连环画。石涛在《苦瓜和尚语录》中也提出了分疆、三叠、两段与八层沙的构图方法。但他反对死板地利用这些方法和搬运古人成稿,反对公式化、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要求画家有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规律,独出心裁。在明代画家中,沈周堪称构图大家。他的花鸟作品往往画面上实体物象很少,而且精炼,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却不是无戏可做,而是大有讲究。《枯树八哥图》就堪称留白的典范。此画构图简洁,仅写一枝枯叶和一只凝神独立于其上的八哥,其余部分全是空白。沈周的空白,不着一笔,不染一墨,无画处皆成妙境。枯枝呈s形走向,为动势,八哥立于枝上,为静势。一动一静,再配以背景大片的空白,则构成了一种生命的节奏。
(五)笔墨的情趣
笔墨作为花鸟画艺术语言的主体,是人与自然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客观世界的各种姿态在人的心理唤起的各种感受。陈淳的《花卉册》共十页,绘兰花、荷花、水仙等花卉,水墨淋漓,是其代表作。此图册清晰地让我们看到了他对水墨高度熟练的把握和精妙地运用。作者以水墨分别描绘牡丹、绣球、月季、荷花、菊花、芙蓉、兰花等,每一花卉之间题以咏花诗句,寄寓高洁洒脱、超然绝尘的人格理想。用笔潇洒,墨色淡雅。画花朵多用双钩点叶,勾花随意而结构井然,虽然是粗笔勾勒但造型准确;点叶随意而法度严谨、浓淡得宜,尽得阴阳向背之情致;他往往趁墨迹未干是在页中勾脉,使得笔墨浓淡相互渗化,一派自然天真之象生于画面。八大山人的《荷花屏》,巨石占据了整个画面,打破了时空的概念,侧锋粗笔皴染,以丰富的浓墨与水晕的变化积墨法勾皴写出山石怪异的形象。荷花淡墨抛弧线勾写,淡雅、圣洁的花萼,以超群拔俗的墨法展现于世人。梗茎篆书用笔,优美的线条,划破了寂静的湖面。荷叶用泼墨法粗笔点染、提按、顿挫,挥洒率意阔笔写其阔叶葱郁茂密的形象。整幅画面高贵典雅,以墨法和气韵取胜。色墨结合给后人尤其是吴昌硕、齐白石等以启示,浓墨与淡墨成上下对角呼应,祈祷画面的平衡作用;荷花与荷花成平行线对称呼应,画面充满着生命的感知和神韵。在表现个人志向的同时,也体现了完整的文人水墨写意画风体裁之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粗略的谈了一下传统花鸟画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我们应当在学习时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
三、对当今花鸟画“重形轻神”的再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发展,大自然界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虽然推崇师古,但并不是停留在古人的技法上,毕竟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描绘的是当下的美好事物。文化、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是为了让我们冷静下来,深入思考,调整方向,使花鸟画的创作恢复到理性阶段来。学习传统并不单是为了传承,也不仅仅是学习某些技法和样式,更重要的应该是“古为今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认知、情感加以创新,推动花鸟画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