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园中村产业发展出路——以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潘家垄村为例

2016-01-15 08:08屠君芳马远军
绿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出路产业城市化

屠君芳,马远军

(浙江师范大学 旅游研究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4)

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园中村产业发展出路——以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潘家垄村为例

屠君芳,马远军

(浙江师范大学 旅游研究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指出了园中村作为典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物,脱胎于传统农业经济,在被纳入城市的范畴之后,园区中的村庄需要时间和引导来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且谋划失去田地之后的长远发展道路。以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潘家垄村为例,分析了潘家垅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传统模式,将村庄产业的发展模式应用到村庄规划的空间布局中,以居住为基础,服务业为辅助,把二产和三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民宿”休闲区为主导、服务商业一条龙的新农村经济,以产业发展来带动村庄的整体发展和建设。

关键词:园中村;城市化;潘家垅村;产业;出路

1引言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统计局历年数据表明:我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快速增长为2011年的51.27%,城市的数量由193个增长为668个。其中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超过51.27%,并仍然保持平均每年135%的增长速率。我国用30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城市化历程[1]。中国社科院《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也指出:目前,中国失地农民总量已达4000~5000万人左右,且仍以每年约300万人的速度增加,估计到2030年时将增至约1.1亿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急速推进,由于成本低廉而不断被征用为城市新区或工业区,城市工业用地不断向农村扩散,不断征用原本属于农民的耕地,导致农民无地可耕,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本的失去使他们不具备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因此要积极寻求其他产业的发展出路,抓住城市化以及交通便利的大好契机。基于以上现状,笔者结合参与的一个园中村规划来探讨园中村村民产业发展的出路。

2园中村及产业现状

2.1 概念

工业园区中的园中村作为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产物,属于广义的城中村。园中村特点是:虽已经地处城镇整体空间布局范围内,但实行的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现象较为突出。

2.2 产业现状

自村庄土地被征用后,园中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周边企业上班,从事村内低端零售业及房屋租赁。

2.3 问题分析

园中村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利弊一分为二。

2.3.1 利益分析

土地的缺失虽使当地村民无法继续从事第一产业,但周边发达的工业园区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其次,工业化扩大了园中村的市场需求,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再者,工业化的创收可作为园中村内部发展建设的一部分资金来源。

2.3.2 弊处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长期实行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没有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许多工业较为发达的村庄,常常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集体经济的增长,导致村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系统日趋恶化,使村庄的持续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

(1)征地补偿金发放的问题。政府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发放土地征用补偿金,使得农民短期内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由于现金补偿具有短期性以及部分农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部分村民在补偿金用尽之后,又没有土地,导致其在长期稳定地保障生产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在园中村,很多房屋属于违章搭建。因为受获得拆迁补偿的利益驱动以及房屋租金的诱惑,不少村民见缝插针,在原来的房前屋后、私搭乱建。这种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需要很好的政策引导以及宣传教育才能最终实现房屋的合理布局。

(3)就业问题突出。由于历史原因,园中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由于房租收入颇丰,生活富裕,在就业观念上,普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容易出现村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租金食利阶层;另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在城市就业中处于明显弱势,村民的长期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3产业选择理论基础

3.1 产业选择理论

产业的选择和升级问题之所以被提出,归根到底在于不平衡增长现象的普遍存在。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指出,“近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发展就是一系列的连续着的不平衡[3]。”对产业结构不平衡增长这一普遍现象的认识和总结,为产业选择和升级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后发达”地区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动选择进入或升级某些产业,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转变。此外,罗斯托首先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在近代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个“主导产业部门体系”,这些主导产业部门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4]。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经济学被介绍到我国,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尝试运用主导产业理论指导全国、地区和省市的产业选择和升级。

3.2 对我国主导产业理论研究的反思

近年来,国内学者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许多有理论价值的观点,但在具体指导实践方面却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决策主体越来越倾向于政府,使得主观性倾向越发浓厚;涉及产业多局限于第二产业,到底如何以当地村民的利益为主,真正落实产业间的协同、联动效应越来越重要。

4实证研究

4.1 潘家垅村村庄概况

潘家垅村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东港街道,处于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之东港区块,距离衢州市市中心不到10min车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乌引干渠以北,东港三路以南。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在册农户数192户,人口547人,外来人口较多。

4.2 潘家垅村产业现状及分析

自村庄土地被征用后,潘家垅村已不具备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第二产业主要为潘家垅村周边2012年10月建设的绿色产业工业园区,区内综合绿化率在25%以上,是浙江省首批生态示范工业园区,也是省委、省镇府对衢州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方向的总体定位。第三产业主要以房屋租赁为主。二、三产业联系不紧密,不能为村民和在周边工业园区的打工者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历史数据表明,园中村产业在缺少关注,不重视规划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产业健康发展才会促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不能让其自发发展,只有通过规划,才能逐步解决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产业结构,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的空间,最终带动园中村经济发展[5]。

根据村庄的现状条件,潘家垅村是典型的服务型村庄。拥有较好的交通条件,距离市区十几分钟的车程,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周边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拓展了第三产业的市场;征地补偿款的发放为村民提供给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村庄内部地形特征十分明显,微地形变化丰富,乌引干渠水质清澈,村内建筑依地势而建,与环境融为一体。村庄整体地势中部和南部高,东、西及北部低,最高点位于村庄南部山丘,高程104.57m,最低点位于村庄北部,高程79.59m;高差24.98m。

根据土地级差效益,市场化条件下,高价值的土地必然带来高强度的开发[6]。快速、密集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以制造业为主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对低成本住宅的巨大需求。因此,周边工业园区与潘家垅村的空间结合,促进了两者之间的功能配合,潘家垅村实际上承担了低收入劳动者的居住场所以及服务业的经营场所的职能。

4.3 潘家垅村产业存在的问题

潘家垅村作为时下典型的园中村,产业面临着如下问题:土地资源寸土寸金,没有抓住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所带来的良好契机;村民自住房采取低端出租模式,带来较大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村庄内部的第三产业尚未合理开发或者开发较为低端,不成规模。因此,寻找绿色产业状态和组织有序规划之间的平衡点是产业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4 潘家垅村产业发展出路

将村庄地处衢州市区边缘的地域优势同挖掘村庄自身特点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以居住为基础,服务业为辅助,把二产和三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民宿”休闲区为主导、服务商业一条龙的新农村经济,以产业发展来带动村庄的整体发展和建设。

4.4.1 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村庄位于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的中心位置,距离市区只需10min车程,区位优势明显;周边企业众多,职工数量庞大,自然形成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为村庄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村庄存量土地既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资本。潘家垅村可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挖掘土地的开发潜力,发挥土地资源的资本效益。

4.4.2 避免自住房出租模式,引入“民宿”产业

现有园中村村民一般通过出租自住房,来增加收入。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众多社会与环境问题,例如环境卫生脏乱差、社会治安问题突出,“黄赌毒”事件频发等。笔者认为本村产业发展应摒弃自住房出租的模式,引入“民宿”休闲产业,既实现了由农房到民宿的华丽转型又保持了村庄原有的空间肌理。

根据台湾“民宿管理办法”,民宿指“利用自身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住宿处所”[7](图1)。

图1民宿外景

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

潘家垅村农户大部分具备发展“民宿”所需的条件:村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农户自住房面积充裕、大部分农户拥有院落。规划利用本村优美的生态环境,结合农户自家院落及住宅,引进“民宿”产业,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包括品茶聊天、咖啡酒吧、闲食小吃等等。主要针对城市白领,主推周末度假游。实现农房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向居住、旅游度假、商业休闲、餐饮、住宿等多元化功能转型。

4.4.3 定位园区配套商业及服务业

以周边企业众多职工的需求为市场支撑,大力发展园区配套商业及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村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集体土地开发注重出租用房建设,吸引附近流动工人前来入住。

通过引导和培训,结合本村自然生态的优势,发展一些休闲项目吸引附近城市居民过来休闲度假;品品茶、喝喝咖啡、聊聊天;倡导健康休闲。

4.4.4 潘家垅村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一个民宿休闲产业区+一个商业服务区+一个集中租住公寓”三大产业片区的空间结构。民宿休闲产业区:利用潘家垅老村优美的生态环境,结合农户自住房及院落,开发“民宿”休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商业服务区:本产业区为周边企业职工提供基层的服务功能,布局商业服务设施,以商业、文化、娱乐功能为主。集中居住公寓:为避免出现传统出租屋脏乱差的问题,一部分人可以选择民宿休闲产业区外,也可以选择公寓。由传统服务业转向了现代服务业,由生活类服务业为主转向了生活、生产类服务业并举,业态更加丰富,功能互补性更强,笔者希望通过合理地规划引导使之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聚集效应。

5结语

产业发展关系到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出路是关键环节。合适的产业要与规划相配合,村庄的空间布局也要更多地体现乡村产业发展要求,使其与乡村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对于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条件、不同地区,其产业化发展路径应各有特色。应将市场无形的手和规划有形的手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8~81.

[2] 蒋纹.村庄产业发展模式的空间布局研究[J].浙江建筑,2012,29(10):5~9.

[3] 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9~90.

[4] 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9.

[5] 陆柳.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6] 张博,葛幼松,顾鸣东.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南京老城区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4(3):359~364.

[7] 周琼,曾玉荣.台湾民宿发展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3(9):64~68.

An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 Outlet of Garden Villag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Taking the green industry nesting zone's Panjialong village in Quzhou

as an example

Tu Junfang,Ma Yuanjun

(ResearchCenterforTourism,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As a typical produc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the garden village is born out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ategory of city.The village in the garden needs time and guidance to adapt to the new life and working style as well a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fter losing land.Combing theory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aking the green industry nesting zone's Panjialong village in Quzhou as an example,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after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industry of Panjialong village.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village industr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space layout of village planning,which means that residence is the foundation while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assistance.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y will form a new rural economic that is dominated by “home stay” leisure zone and forms a one package service and business industry,which will dri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garden village;urbanization;Panjialong village;industry;outlet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1-0121-03

作者简介:屠君芳(1989—),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12-05

猜你喜欢
出路产业城市化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