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慧 童亨茂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虽已有了或多或少的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借鉴现代的合作学习理论,结合《大地构造学》教学,探讨合作学习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程序、教学案例和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利用基本的地质资料和一些相关的地质知识,在《大地构造学》课程中施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是有利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地构造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193-02
《大地构造学》是高等院校地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球观,了解全球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初步掌握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利用基本的地质资料和各种相关知识讨论大地构造问题。从现状看,尽管高年级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中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但当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知识的把握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现阶段施行《大地构造学》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大地构造学》的教学内容,修订、完善合作学习的执行程序,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大地构造学》课程在时空领域涉及一些宏观内容,如板块构造、全球构造演化等,理论尚待完善,但实践性强,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契机。可以针对相关的教学主题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如大地构造学研究进展的专题讨论、板块构造活动的小组研究等。(1)针对专题讨论制定基本程序:据成绩或性别等分组;组长、组员轮流担任,负责资料检索、阅读,撰写文字报告;其他组员参与修改,教师评价给分。(2)针对小组研究制定基本程序:学生自行组队,讨论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题目;教师提供指导建议;学生共同检索资料、撰写论文;教师与其他小组参与评分。小组分数是每一个人的分数,因此个人努力是对小组的贡献,从而体现出合作、团队的重要性。针对合作学习执行程序的完善,一般采用多种手段解决:①确定题目和分组。师生共同参与题目确定,使学生之间可以交换不同观点;据学生性别、学业成绩、个体特点等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小组。②制订小组计划。责任到人,每一个人除了对自己负责外,还需承担小组的特定责任。这种责任是相对独立的,别人无法替代。③开展研究。教师督促各个小组按期完成任务。学生可单独或多人收集资料,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组员可以互相帮助并讨论自己的认识。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的意识;在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在小组中的角色需要定期转换,以培养其协调工作能力和心理体验的多样化。④准备最终报告。将小组的主要观点加以抽象、概括,综合每一个人的成果,准备课堂汇报。目的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避免在竞争中缺乏合作。⑤最终汇报。各个小组在报告准备后,重新召集全班组成一个整体。学生汇报要积极多样化,每一个人都要有表现的机会。⑥成绩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自己的工作对整个小组的贡献。一般采用集体奖励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以板块边界划分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与板块构造相关的地震、地形地貌、火山和地质年代等四种全球性数据,寻找板块构造边界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探讨和科学推理能力。准备上述数据图件;为便于比较和叠合,数据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尺投影。
1.根据特长分组。每一小组成员将研究一种特定的数据图,并争取成为该方面的专家。各组的成员分别研究数据图,通过分析数据,以组为单位提出分类方案(最多分出五种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然后利用各自的专长,综合分析地震图、火山分布图、海底年龄图和地形地貌图。各成员与本组成员合作研究上述四类数据中的一类。做好笔记,并向其他成员介绍个人的见解。分析讨论本组采用的数据图,依据数据的类型分析数据。针对位置数据(火山、地震)找出其分布样式;针对地形地貌数据(地形和海底年龄)找出其高点和低点或年代新与年代老的地点。组内加强合作,互相讨论。在此阶段,需要明确:①图中数据的含义,用板块边界数据表,找出哪个地区的边界与自己的数据图相关;②细心观察,开始解释数据(说明数据代表了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③每个成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数据图,建立一个全球板块边界分类方案,在图解上显示出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定义为类型1、类型2等。不要自创地质名词,可以使用宽窄、长短、曲直、对称不对称、深浅、峰谷、新老、活跃或不活跃等常用描述语。④开始选一个边界外形有趣的地区,详细描述后找出其他与之相同类型的边界。⑤将不同边界类型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表格,描述清楚每一种板块边界的特征,使不熟悉数据图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不同的板块边界。
2.重新分组。将不同特长的人员分为一组。互相简要地了解其他成员在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综合所有成员的研究数据,并集中在板块边界方面。这个环节创建的小组是每一种类型的数据至少需要有一名成为专家的成员参与。每一小组将会分配到一个指定的板块。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板块上。不需要解释数据,观察分析即可。在这一阶段,必须完成以下工作:①每一小组需要仔细研究从各个专家搜集到的且自己感兴趣的板块数据;②每一专家要求组内其他组员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解释。划分板块边界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划分?其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③将所有的数据综合起来,确定一个新的板块边界划分方案。依据该方案列出所划分的板块边界类型,并加以描述。④描述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并填表。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成员的图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都是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尽量把板块边界类型划分控制在4~5种之内。⑤每一成员准备在课堂上讲解、讨论个人的发现。
三、合作学习的存在问题endprint
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师参与合作的角色、小组是否异质、学习任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价值、学习材料是否充分、成员是否有合作意识、合作学习过程是否有恰当的指导等多个方面。
1.选择合作学习内容,培养合作学习技能。一般说来,知识密集型的或简单的教学内容都不适合合作学习。需要精选具有一定难度、研究意义与讨论价值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合作,才会使其有兴趣投入,并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并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跃跃欲试时,合作学习才有存在的价值;也只有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不同认识,合作学习才有探讨的意义。此外,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效,还取决于学生对合作学习内容的了解以及知识、态度的储备。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如学生对将要讨论的学习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还需做好材料准备,或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将要合作学习的基础数据;或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获得合作学习所需的知识储备。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个人的差异,可能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因此,教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合作学习可以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一个人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在合作初期,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之后应逐步减少干预,允许学生通过组内或组际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发生的认识冲突,可以通过争执、辩论以及思想的互动加以解决。同时,通过争执学会如何谅解别人,学会体验、考虑别人的观点并从中寻求解决争端的方法。
2.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和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倾听和欣赏、共享。在讨论课程内容时,教师需要到各个小组中了解情况,及时指导,解决问题;并把合作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小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的了解,仅为合作而合作,则可能导致教学目的不明,课堂无序,效率低下。比如,不考虑合作学习内容有无价值,不关心讨论的过程,或对讨论的问题不善于梳理、概括和总结等都容易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具体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开展研究,必须做大量的材料准备、积极的课堂组织和监控、评价和总结。而且,教师的身份还需要由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调者。实际上,教师的合作学习目标受学生合作效率的制约,引导学生寻求合作机会,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掌握合作方法和技巧。合作学习课程的教学目的能否达到,关键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熟悉了解、讨论问题的基本程序、对问题结果的合理评价以及对讨论过程的引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案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Slavin R 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Allyn and Bacon,1990.
[2]陈旭远,李杨.贝里的合作学习观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5):21-25.
[3]徐小洲,王天嫱.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高教研究,2002,(5):57-58.
[4]王坦.合作学习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7,(2):3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