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物理教学策略

2016-01-14 20:46翟蕾郭芳侠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翟蕾 郭芳侠

摘要:初中生心理特征和物理学科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造成物理课学习难度较大的一个原因。本文依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探讨物理教学策略,以期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心理特征;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167-02

一、相关教育理论分析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建构主义又叫结构主义,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儿童)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髙和发展。[1]学生若要逐步达到新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不能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联系已知的事物,建构出新的知识,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目标。

然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课程目标无法有效完成,学生的学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了解,以致盲目施教。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师只有了解了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效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谈几点物理教学策略。

二、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探讨物理教学策略

通过查阅书籍以及相关文献,初中生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好动、思维灵活;直觉感性思维为基础,抽象理性思维逐渐发展;自我意识突出;有丰富的情感[2-4]。下面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谈几点物理教学策略。

1.好奇心强——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精力比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物理学科是一门基于实验、源于生活且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一个小小的物理实验或是生活中的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就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物理实验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验探索科学的过程,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将学生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请学生用倒置的漏斗吹乒乓球,结果乒乓球不会掉下;准备一个大的水槽,让两只小船平行漂浮在水面上,请学生用注射器向两船中间的水中注水以加快水的流速,两船会向中央靠拢。接下来可以给学生播放飞机飞行的视频,提问为什么飞机能在天空中飞?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现在网络发展迅速,学生爱上网胜过看书,他们对网络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偏好,开设网络学习课程,让他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及时了解科学前沿,与时俱进,才能更新旧知识,创造新知识,这也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符。

2.好动、思维灵活——利用好动性,活跃思维,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创新精神。进入初中,学生好动、思维灵活,有着强烈的活动欲望和求知欲,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尝试。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就是通过自己学习,联系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要想创造出新知识就得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总结。所以,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为学生的多动和活跃而生气,而应该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有好动的空间和机会,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适应学生的好动心理,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比如:在讲杠杆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并通过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感受哪些杠杆省力,哪些杠杆费力,最后再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出杠杆平衡条件。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直觉感性思维为基础,抽象理性思维逐渐发展——突出直观教学,以具体形象模型为基础。根据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人的思维遵循感性到理性、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我国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思维特征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兴趣停留在事物或现象本身,而很少去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掌握概念和规律时,必须以具体形象的模型和经验为基础,并且需要他人(教师)的引导和鼓励[3]。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突出直观教学,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将严密、深奥的物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比如:在讲“比热容”的时候,学生对“比热容”这个抽象概念很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拿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容器出来,向两容器中倒入相同量的水,发现不同容器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容器的底面积就相当于物质的比热容,相同量的水就相当于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相当于物质温度的变化量,通过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就让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理解了。endprint

4.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把课堂交给学生。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具体表现在他们开始对认识和评价自我产生浓厚兴趣,希望能在生活中、课堂上拥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有着强烈的好胜心。如果感觉到自我受到肯定,动力则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干劲儿;反之,则会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慢慢地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表现自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让学生表现,比如:可以抢答或者小组以竞争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也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来搜集课外资料、完成作业等。在学生阐述结束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有一个反馈,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语或是一个肯定的眼神,这样学生受到了肯定,学习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大。

5.有丰富的情感——增进师生感情,幽默话语活跃课堂气氛。中学生情感丰富但多变,极易因一些偶然刺激而影响情绪。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调控。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2]。教师对学生也要体贴、关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通过查漏补缺以及指导学习方法等形式热情、耐心地给予帮助,从而使师生情感和谐、关系融洽[5]。师生感情一旦融洽,学生就会尊敬你,经常围着你问问题,显然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的气氛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努力、刻苦,学习成绩就会不断上升。

6.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控力——合理安排进度,培养科学学习方法。意志力是人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有些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往往会丧失信心,几次测验成绩不好就会意志消沉、甚至放弃学习。相当一些中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太抽象,太难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细心揣摩教材,合理安排进度,本着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抽象、尽可能地分散难点的原则,适当变动章节教学顺序;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对部分章节可增加教学课时,从而使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教师在面对学生心态不稳、情绪多变、意志力薄弱这些特征时,不应该责备他们,更多的是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向他们输送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的方法,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控力和意志力。

三、结语

任何学科在教学上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对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使教学方案和措施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才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变得轻松、愉快、和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0-11.

[2]孟芳海.中学生心理特点与物理教学的关系[J].学周刊,2014,(7):41.

[3]高小童.基于中学生心理特征的物理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2):152-153.

[4]成卫平.初中生心理特征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学物理,2011,(20):6-7.

[5]孟丽宏.分析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探讨物理教学方法[J].太原科技,2003,(2):88-90.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