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國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6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学生误认为这是让他们再学习一次初高中阶段已熟知的历史课程,且因其所论述的历史事件大部分为过去的人与事,在时空方面难免与学生的心理产生距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经常思考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域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李贤海等人认为“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并具有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物质载体是指能集中反映蕴含这些精神的革命历史遗迹,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公园、英雄人物事迹、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1]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源自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把这些学生身边的故事生动地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可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欣赏指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一、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
如何组织好地方红色资源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课堂,关键在教师,这需要发挥好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充分开发与利用地方红色资源。
(一)广泛搜集地方红色资源,凝练地方红色资源教学成果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充分运用地方红色资源,首先要开发地方红色资源,开发是利用的前提。这需要教师广泛涉猎地方红色资源,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络搜集、影像整理、阅读地方史著作和学术论文等材料、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广泛搜集最具代表性、最具导向性、最能激发学生思想共鸣的素材,凝练并形成有优势特色的地方红色资源成果,进而构建地方红色资源库。当然,这里的地方红色资源库是动态的资源库,教师们还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本地的发展变化,将一些重大新闻与事件,用不同的形式整合成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补充到地方红色资源库中来。
同时,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师资力量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红色资源教育辅导读物,或者是专题教学的讲义,如在讲述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历程”内容时,可穿插“红军长征过的地方历史考察”专题讲义,拉近历史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讲述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时,可穿插“遗址上的地方抗战记忆”专题讲义,重现地方特色,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用,形成以红色革命理论-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精神等为主线的地方红色资源教学内容辅导读本。
(二)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方红色资源成果传授给学生
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构思:教学时数只有32学时,教材哪些地方须融入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多少,融入的方式和目的是什么,都要进行合理科学设计。做到以教材为主,地方红色资源为辅的关系不能变,既要符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需要,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运用课堂讲授法、音像教学法等。就课堂讲授法而言,教师可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进行教学。如在讲述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时,可穿插讲“××地方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性贡献”内容,使理论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就音像式教学法而言,主要通过欣赏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和开展红色文艺活动,如红色歌曲和电影等,融合图、文、声、光、电、影等现代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教学法,让学生在穿越时空中受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总之,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再生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价值。
二、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环节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合理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可延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空间,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强化和内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赴地方红色景点考察
社会考察则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能使学生最直观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历程,通过目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旧照片、遗物、遗迹、成就展等,达到提升思想认识境界的目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红色景点。如结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内容,可组织“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团,带学生去党史人物故居、革命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这种亲历式的教育比课堂教学更有说服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还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和地方红色资源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历史调查。如:让学生对身边的红军长征亲历者、抗战老兵等进行访谈式调查,听他们讲国难当头,英雄们浴血奋战、抗击外敌入侵的感人故事。通过与历史亲历者有目的、系统的谈话,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并形成《地方红色回忆录》。
(二)教师或学校搭台,学生唱戏: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教学或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方式进行。指导学生结合地方党史重要人物诞辰周年、重大历史事件、重点革命活动纪念日,去搜集相关资料,举行主题班会、文艺会演、开展党团活动。如今年是建党94周年、新中国成立66周年、九一八84周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学校或教师可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红歌会、红色革命精神与大学生成才专题演讲比赛——遗址上的××地方抗战记忆、红色地方历史知识竞赛、红色省情知识竞赛等活动;还可让学生来举办专题讲座:我心中的红船精神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地方红色文化在校园的有效传播。这些实践教学方式便于组织,易吸引学生参与,也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共有32学时,可安排三次课搞研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一般包括问题的导入、研究和总结等几个环节,实质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式教学可采取以下形式展开。
(一)用地方红色资源导入新课进行研究式教学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次课,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提问:请每个同学说出你家乡所在地的红色资源有哪些?解释概念:包括革命精神、物质载体等。在同学们畅所欲言后,任课教师可提前布置研究式教学作业,出几道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引导学生就其熟悉的家乡历史人物和事件收集整理资料,形成一个专题研究,结课时教师再做出点评。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开发研究地方红色资源的兴趣。
(二)结合教材的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进行研究式教学
当然,教师也可将《纲要》课程中需要学生重点理解的内容: 如“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等,向学生提供地方红色资源素材,开列相关书目供学生参考阅读,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性回答,形成书面材料。教师必须用一次课的时间进行阐述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合地方红色资源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研究式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从地方红色资源库调出一组相关材料,要求学生看后根据自己对素材的理解,能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做出回答;或者根据这组材料的中心思想,写出一份研究报告或搞一个讲座,从而深化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总之,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研究式教學,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进程与规律,而且也可以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当然,虽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对于增强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应用中应注意处理好教材与地方红色资源间的主从关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研究式学习的关系,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关系,让地方红色资源切实有效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参考文献:
[1]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高晓华,马良玉.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史志,2010(15).
[3]张泰城,常胜.论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4]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5]曹红英,昊海芬.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