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萍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虽然我国的散打运动项目已经开展了三十多年,但是在比赛中仍然出现了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如何加强运动员的训练,提高散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运动员自身技战术、自信心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竞赛交流机会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从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散打成绩 体校 运动员
目前,在散打比赛当中,运动员斗智、较技、较力形成了踢、打、摔立体攻击,高密度攻、防转换的特点。而体校运动员虽然已经对相关的技术动作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训练刻苦,但是普遍存在着比赛成绩不高的现象,因此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原因的分析,从而提高体校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一、体校运动员散打成绩不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目前体校散打运动员的走访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在散打比赛中成绩不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得分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一些运动员的战术运用不恰当,还存在着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二是缺少实战的经验,大部分的运动在经过了两年的训练后才开始参加相关的比赛,因此实战经验不足;三是自身的心理素质不高,缺少比赛的信心,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对项目及比赛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另外,在散打竞赛方面的投入也严重不足,体校参与比赛和技术交流的机会是有限的,很难对训练的成果进行很好的检验,这无疑对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造成影响。
二、提高体校运动员散打成绩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
首先,应当将散打训练与科研相结合,形成科学化训练。相关的部门与科研机构应当对训练进行适当的介入,并且将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体校和科研组织、单位的合作,充分的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以使教练员在调整训练时能有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次,应当在散打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增加得分能力的训练。针对运动员的个人体质特征、以及技术特点来制定相关的组合技术,让运动员掌握得分的关键技术,培养制胜绝招技术。在赛前还需要最好备战工作,了解对手的技术特征,从而制定相应的战术方案,提高比赛临床水平的发挥。
第三,加强体校运动员的实战经验相关训练。仅仅是基础训练是远远达不到提高散打成绩的目的的,还应当在训练中增加实战经验的训练,适当增加日常对抗训练比赛的次数,并现场录像,对录像的得分与失分进行赛后的分析,然后根据训练比赛中的技战术状况开展针对新的训练,增加比赛经验。
(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目前,体校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心理素质不高,虽然已经掌握的基本的技战术,但是参加实战时常有心理负担,担心自己的速度不快,力气不大,并且当遇到实力明显比自己高的对手的时候表现的不够自信,在需要临场发挥的时候自乱阵脚,导致比赛中不能获得应当获得的分数。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应当引导运动员分析自信心不足的影响因素,通过实战训练和比赛发挥运动员的真实水平,消除实战恐惧心理,并且对运动员的表现采取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树立运动员的目标。
(三)提高运动员的临场应变能力
目前,散打运动已经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在散打比赛中仅仅依靠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来战胜对手的现象已经比较少了,需要将运动员个人素质、技术水平与战术形式相结合,并且依靠运动运比赛中的临场反应能力,才能提高取胜的机会。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练需要专门针对运动员的临场应变进行培训,注重发展肌肉力量、提高抗拒力、抗击打能力练习通过队内测试比赛,模拟赛场环境,锻炼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比赛的自信心,最终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并且教会运动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同时锻炼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的悟性,以此来在比赛中抓住对手的弱点,从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四)积极创造竞赛与交流机会
竞技运动需要有竞技比赛来对运动员训练结果进行展示和检验,它能够发现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训练激情,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有效的提升训练效果。因此,需要相关体育部门积极创造散打竞赛以及交流学习的机会。如河南电视台 “武林风”就很好的应用了电视平台,让运动员参加比赛,吸引了很多散打爱好者,同时增加了运动员的比赛机会。
还可以以省市为单位,邀请邀请一些水平较高的散打运动队来省内进行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会创造高水平的竞赛训练环境,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这样教练员也可以结合散打比赛与交流活动,获取相关的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
三、结语
散打运动是徒手对抗的项目,属于格斗性的体育运动,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熟练的技能,并且以制胜对手为目的,因此在散打比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和相关战术,还应当具有临场发挥与应变的能力。针对目前散打运动员散打成绩不高的问题,本文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运动员自身的技术不熟练,战术运用不恰当,实战经验少以及自身心理素质不高。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通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并且提高体校散打设施投入,创造竞赛和交流机会,更好的提高运动员散打成绩。
参考文献:
[1] 季浏,殷恒婵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53.
[2] 龙春生.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8):331-337.
[3] 曾于久.对武术散打训练本质规律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5):60-66.
[4] 梁攀攀,张训超.散打技术训练手段分类及运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0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