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习—体验”情感型教学模式在高校瑜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1-14 03:28陈芳陈贻洲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瑜伽应用研究

陈芳++陈贻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2

摘 要 本文着重从“认知-学习-体验”情感型教学模式来探索瑜伽教学的新思路,(以下简称为情感型教学模式)力求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授式的学习方式,积极推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为今后规范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情感型教学模式 瑜伽 应用研究

一、前言

情感教学模式是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为目标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并具有情感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①。瑜伽倡导自然平衡的健康练习方式,纯正的瑜伽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更重视心灵的完善,即全面地完善人的“身、心、灵”。本研究依据运动锻炼心理学理论及瑜伽教学的特殊性,提出了情感型瑜伽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的主导地垃,更为培养大学生的瑜伽学习兴趣,推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规范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实验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情感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衢州学院瑜伽选修课学生为调查对象,抽取60人,每班30人,二班均为学校各专业学生组成的普通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教学模式改革、瑜伽健身原理及运动生理、心理学等资料50 余篇。

2.实验法

构建情感型教学模式框架。一认知,即通过瑜伽的冥想、静思和调息,充分领悟瑜伽的精髓。二学习,即通过意念引领呼吸,意识控制身体,领略瑜伽体位姿势。三体验,即在此基础上,体验瑜伽带给身体的舒适感,体会到幸福、健康与快乐。此教学模式符合瑜伽“冥想-体位-放松”的要求,即让意识控制呼吸,意念引领体位。

实验班采用了“分层次,自愿组合”的教学形式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评价。对照班以传统的运动技能传授为主,两班均集中授课32学时,每次课90分钟。教学场地、器材、进度等条件一致,教学内容统一,均为20个基本体位和一套舞韵瑜伽。

三、结果与分析

(一)情感型教学模式对高校瑜伽选修课学生术科成绩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对瑜伽术科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的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分析可能是情感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以修炼身体,净化心灵为主,重视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整个教学环节充满了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自已与小组其它成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学习积极性高涨,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和谐奋进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收获得的不仅是技能的锻炼价值,更是包括人格与情感的陶冶价值。

(二)情感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瑜伽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

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理论知识是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从表4中可以看出89%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实施情感型教学干预后,学习技能与技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或改善。原因可能是:情感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材为本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与尊重学生,使学生的人格情感得到熏陶。学生间毫无拘束、坦诚、直率的交往,使学生在观察、交际、分析及合作配合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84%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情感型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关系较为融洽,同学间乐意接受别人的指导也乐意指导别人,学生之间更加理解与包容,学习的气氛更为融洽。分别有90%和81%的学生对情感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态度以及对自我专项技能水平提高与否这两个问题持肯定态度。由此可见,情感型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是合理的,绝在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情感型教学模式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能的锻炼价值,更是包括人格、情感熏陶价值。

2.情感型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3.情感型教学模式有助于丰富高校瑜伽教学方法、手段。

(二)建议

情感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瑜伽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将教师的丰富感情切实的传递给学生,以学生自我体验为导向,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便使达到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曼.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105-108.

[2] 黄荔娟.休闲体育呼唤体育院校开设瑜伽课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82-84

[3] 杜熙茹.瑜伽健身术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1):109-112.

[4] 廖玫.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

[5] 邓毅明.大学生“健身瑜伽”体育新课程的设计和尝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5.

[6] 张惠兰,柏忠言.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312.

猜你喜欢
瑜伽应用研究
山羊瑜伽
Hello White瑜伽馆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